小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局限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同时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争取用问题来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我们的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师看来,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如果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就证明教学目的达到了,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在一节课结束以后会问:“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啦?”当下面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问题了”,教师就会露出满意的表情。这种观念使得很多学生也把没有问题作为学好的重要标准,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问。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样,学生才会转变观念,乐于提出问题。
  二、改变传统的师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本身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这种知识的优势就转化成为了地位上的优势,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地位的确立。在这种师生关系之下,学生很少会对教师的权威提出质疑,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很少有学生会问“为什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就变成了只会从教师那里吸取知识的而不会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者,从而导致问题意识的缺失。因此,要想改变这个状况,我们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更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旦学生对教师提出了质疑,教师要用积极地态度回应,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这样,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才“敢”有问题,才能够不断地去发现新的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不断增强。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往往习惯事先把各种知识和结论总结好,然后一股脑地教给学生,这样的灌输式教学几乎挤占了整个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 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章节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着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人手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讲到“相似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来让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异同点,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探讨之前学习过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探究,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等。
  2 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并且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我们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试着把目光投向学生生活的周围,从生活经验人手来为学生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到“对称图形”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属于对称的图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纷纷列举了很多的对称图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对称图形,然后总结出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由于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3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工具是一款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等诸多优点。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这种生动、直观地优点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在多媒体工具的多重刺激下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更容易发现新的问题。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源头,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凡事都习惯问一问“为什么”,这样,学生才会在不断地发问中让头脑有更多地思考的机会,并且在频繁地思考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梦兰。优化问题设计,激发问题意识[J]。基础教育课程,2007(5)。
  [2]
  王锦华。如何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关于学生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养成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2)。
  [3]周秀军。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的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指明了问题是数学的生命。同时,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改革纲要中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体现,是学生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能动作用,紧扣数学问题的特性,教会学生掌握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要诀,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问题解答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问题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如何在新课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两者以数学教材为中心,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力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致使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意。  一、初中数
化学概念是中学阶段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概念的学习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学生进行更深一步化学知识探究的基石.有效的化学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传授给学生有关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但是由于初中数学教材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不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抽象和概括,往往过于强调一招一式的个别解题技巧或刻板的解题套路,不注意解题
一、材料和方法 栾城县寺北柴村东郝镇京承包冬小麦田,栾早1号小麦灌浆初期(5月10日)喷施科栾2号(配制含FA100ppm液,石家庄市栾城化工总厂生产),旱地龙(新密牌市购、配制含F
作者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我们自1988年推广宿根蔗种植已有10年的时间了,但宿根蔗缺苗断垄的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一般情况缺苗断垄达15%,严重的超过20%。近两年我们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甘蔗
摘要: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也是我们开展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关于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学生能够在质疑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获得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疑能力;问题情境;民主氛围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就一直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那
实验探究题一般设置成基本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的简单综合实验探究题,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考查.一是考查常规操作,二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阅读理解、读图看图、理论
“绿色化学”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而被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环境问题,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