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只有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激发兴趣,激励学生走进自学的大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否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1.以“境”引趣。教师只有带学生融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时,我先用声色俱佳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呈现桂林山水的美景,再现书中所写“无瑕的翡翠”“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拔地而起”“翠绿的屏障”的情境,播放以《桂林之歌》为背景音乐的“桂林风光”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解疑。如教《将相和》一文,我让学生根据题目设疑:“将指谁?相指谁?将相之间发生了什么?怎样和好的?”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
  二、教师示范,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方法,用自己学习研究的方法为学生作出榜样,提供学习方法模式。教师正确地示范,学生积极主动地模仿,把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使学法寓于教法之中,就能逐步把教师的方法内化为自己学习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如在教学第六册第八课《古诗三首》时,可以将第一首诗《小池》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学习:
  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3)学生自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
  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
  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步讲述诗句的意思,要说的通顺、连贯、明白。
  赏读,想象意境,体会诗的情感。(1)再读《小池》,思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图文结合,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的情感。
  诵读,背诵诗词。强调心到、眼到、口到,并不时点拨,渗透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味诗的意境,欣赏诗的美感,并熟读成诵。
  这样在接下来教学《小儿垂钓》时,我就让学生运用这种总结的读古诗的方法自学,读懂古诗,从而把学习的过程一步步展开,并引导学生不断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体会、揣摩、领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保障,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按照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绝对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按时交作业的習惯等。
  2.记笔记的习惯。一方面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画线,并定期检查批阅。另一方面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四、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矫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和矫正为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和优化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了发展提高的机会,学生会在对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矫正中逐步提高。在认识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不同的学生或一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出现的偏差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矫正学生的偏差只能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矫正,使学生通过反馈和自我评价,及时纠正学习偏差,这是持续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评判试卷,然后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更正,教会学生如何作试卷分析,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复习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发现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引导其矫正,课外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正确评价自我,由评价别人到自我评价,逐步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矫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激情教学可以是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解,也可以是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激情教学是语文教师情感的强烈表现,也是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能够自由施教的体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情教学 教学方法  激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有着特殊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激情教学,要创设激情学习情境;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声音架设情感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并感受文章的美,并逐渐将其内化。本文就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文朗读 情感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这句摘自
摘 要: “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有了根本,方法的问题就容易了。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讨论研究最多的是方法与策略问题,很少关注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本”之何在?“道”是什么?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生本位 缺失原因 落实措施  一、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  时下总会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现在的語文课上起来真没劲,越上越不知道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