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体系中,初中化学对将学生引入化学宝库之门,具有启蒙功能。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重点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化学学习中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入手,因而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显得相当重要。
  一、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要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初中化学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涉及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系列化学实验的调整,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充分挖掘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征。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其进一步转化成学生的动力,从而获得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其表达的形式和方式,这同样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讲课而言,其语言风格及感染力,对生性敏感的初中生具有显著的效果。
  2、教师需要更新学习观念。为适应新教材,使新理念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努力更新其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应当尽快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和对活动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逐渐培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3、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化学教师而言,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自觉地学习,促成学生的角色转变,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给予指导和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亲身体验完整的学习经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同伴实施团队协作,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经历和经验,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1、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的核心。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同时掌握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制指示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浸取液),同时,提供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五种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镁片、锌粒、铁片、铜片、锈铁钉、氧化铜、稀盐酸、稀硫酸以及所需的实验仪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药品,安排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确定后,教师告知学生实验须知,指导学生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实验完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小结,此时,教师应将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下来。最后,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行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理解常见的各种酸的化学性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能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和表达的能力。此外,在该过程中,通过多方观点的交流,思路的梳理,能够形成互补效应,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2、在教学中积极设置问题情境。在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当结合各种途径,安排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现象和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中,化学探究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在实验过程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①水面为何上升?②水面为何没有上升到顶端而仅上升到1/5处?③瓶中的剩余气体可能是什么成分?④实验能够说明哪些问题?⑤对于红磷的含量,是否有明确要求?⑥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等等。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当结合生活及学生的已有经历,对于学生在生活经历中所熟悉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对探究价值的认识,并且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形成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而应要求学生在台下积极配合。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形成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有机统一的局面,这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开发密切相关。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学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上,互动需要努力使教师的“因学而教”和学生的“因教而学”实现有机结合,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为本”。其中,“因学而教”是从教师适应学生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决定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论文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本质”、“巩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英语”,而且更要教给学生“会学英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因前者学得被动、呆板、局限,死知识多,活思想少;而后者学得主动、灵活、拓展,潜力发挥好,素质提高快。基于此,教师如何才能尽快引导学生做到“会学英语”呢?根据多年初中英语教学的工作实践,笔者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由“学会英语”逐步走向“会学英语”的。   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主动
期刊
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学”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在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注重课堂的导入和结尾、注重情境的设置和渲染,收到了颇为不错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结尾技巧谈谈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悬念,疑问结尾   我国古代哲人曾经说过:“学贵
期刊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需要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法不适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怎样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结合与统一,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怎样把我们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
期刊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案机械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催化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昭示着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而应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对话中推进,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师生双方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期刊
随着高中的扩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而且教师面对的是课改新生,要应用新课程理念来改革课堂教学。不能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学生,以传统的方式经营变化了的课堂。初中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习惯。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搞好课堂教学。下面,笔者谈一谈改革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首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情趣,激发兴趣   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使学生
期刊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 创新教育 实施方法  [摘要]: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要求日益突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个性,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情景化的数学问题,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注重培养多样化的能力,注重将游戏化的知识加以整治。同样,教师也应当有创新思想,并且坚持长期有目的地贯穿于教学实践,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
期刊
信息技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改变了以往学生通过教师、书籍和实践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为学习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笔者正是利用网络课件的直观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学生创设愉快学习情景和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机会,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语文能力。构建起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利用网络课件的直观性。创设愉快学习情景   小学
期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如果不爱美,那他就不可能真正地去爱生活,爱他周围的人,爱他的国家。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审美教育即是爱的教育。人有爱美之心,表明人有求真向善之心。人有求真向善之心,才会对大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关切、热爱之情,激情永驻,志存高远;也才会孜孜以求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探索真理,追求事业,献身社会;也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他的生命才有价值。  一、通过语文课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