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酽花茶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慢的,我品出花茶不好,都是用比较差的茶叶,全靠茉莉花押阵。但那时,喝很酽的花茶,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一种文化象征。
  谢老端起他办公桌上的磁杯,揭开盖,一股浓重的茉莉花茶味扑面而来。
  他喝了一口,继续和我聊。
  我站在他的办公室,表达我的意见。
  我不同意他刚才的看法才来的。
  他刚才在课堂上讲平仄音律,说,诗以律诗为佳,新诗没什么难度,没诗味。我当场就表达了不同意见,才讲几句,下课铃就响了。谢老说,没讲完的我们课后接着聊。
  下午第二节课后,我跟着他来了办公室。
  四川方言里有个专用词,形容我这样的性格:“颤羚子”。意指那种好表现,好出风头的人。在我看来,我可不是因为好表现,只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观点意见,有什么想法都想说出来。我小学的时候,在课堂上就会举手告诉老师:“你这道应用题讲错了,不应该是乘法,是除法才对。”搞得老师下不来台,但老师想一想,发现自己真是讲错了,还得当着同学的面表扬我,说我肯动脑筋。这一“鼓励”,让我多年不知悔改,坚持表达自己的看法,吃了许多苦头。
  到高中的时候,终于有所觉悟,基本不对师长说出自己的意见,自认已经很“油滑”了,除了在谢老的课堂上。
  谢老是我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
  不单我会在语文课上表达不同意见,其他同学也会有各种意见。
  语文课的时候,我们班上实在太乱了。
  少年人其实很欺软怕硬的。都知道哪个老师凶,不能得罪,知道哪个老师软,可以欺负。
  班主任上课时,全班总是鸦雀无声,但是,多数学生在谢老的课堂上,都不听课,忙于各种事情。
  课堂上声音嘈杂,谢老有时停下讲课,就听得到一阵起伏的嗡嗡声。谢老的情绪似乎不怎么受影响,讲课时还挺有激情,时不时口水沫子喷出来。前排的同学,经常向后排扮鬼脸示意。
  谢老讲得激动的时候,还会走到课桌间。在学生身边,一边走动一边讲课。
  他是我们高中惟一一个这样讲课的老师。但这群青春期的浑小子浑丫头哪里知道好处,大家还是乱哄哄的,心思经常不在课堂上。
  谢老有次还说到过这课堂纪律。他说,他主张“茶馆式教学”。这句话我们其实听不懂,那时,我们不懂喝茶,不懂泡茶馆,不知道茶馆式教学是指啥。
  我其实是要听课的。初中的时候,我并不听语文课,那时,我会把母亲的教学参考书偷带到学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我就把参考书拿出来在底下看,发现老师讲的,跟参考书上的一字不差。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等等。觉得非常好笑,笑过之后,还传给别的同学看。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这些举动一定全在他眼里。想来他心里气得要命,如果他能够,一定会判我一个“藐视课堂罪”。他对我使了很多小绊子,这是另话。
  高中我不这么干了,因为谢老讲的跟参考书完全不同。
  不仅跟参考书的内容不同,跟教学大纲的重点也不一样。有的重点他略过,有的非重点的他却详讲。甚至会加入教材里没有的内容。
  比如,他讲他的诗歌观。当时正是八十年代后期。我刚刚迷上了“朦胧诗”,所以,很不同意谢老。上课没争论完的,下课就到他办公室继续讲。
  其实我也就是看了些文学杂志上对什么顾城啊,车前子啊的解释分析,所以只能跟谢老转述这些搬来的东西。
  谢老又喝了一口茶,聊到了写诗。他念起了一首他的七言律诗。他念得抑扬顿错,得意扬扬,身体靠在办公的旧藤椅上,往后仰着。椅子只靠着后面的两只脚承力,看起来,再稍一用劲,椅子就要翻过去了。
  我还记得,诗是写黑龙滩的。大约前四句是写以前黑龙滩的风光,后四句是写对黑龙滩的改造。
  那個年龄只能听懂这么多,认为是歌颂建设的,心里便存了很大的不屑。
  因为争论不过,又看谢老得意的样子,想打断他,冲口而出一句:“谢老头”。一脱口就知道自己错了。平时同学们称他为“谢老”,极个别的时候,在背后笑他迂腐,才会说“谢老头儿”。
  我马上接上别的话,谢老好像没有发现这句极不礼貌的称呼,但我还是讪讪的,结束了这场讨论。
  心里一直存了点儿疙瘩。
  另一堂语文课上,同桌的捣蛋男生拿了我新买的不干胶贴纸,贴到了谢老的背上,同学们哄堂大笑。谢老当时正穿行在课桌间,边走边讲。他不知同学笑什么,还说:咦,今天的大家怎么这么开心?!是都对今天的内容有兴趣吗?我很希望他再走过来,揭掉那张贴纸,但却没有机会。想着他最终会发现那张贴纸,心里又一次存了点儿疙瘩。
  这心结一直没有解开,最终没了机会。
  高中毕业两年以后,小敏来我学校找我,带来了一个消息:谢老走了。他是自杀的。
  小敏知道的也不太多,说,是因为他妻子得了绝症。
  这消息让那个年龄的我们,没法理解,也没法接受。现在回想,可能并不是小敏讲的那么简单,只是我们那时只能这样解释。
  记得小敏当时想安慰我,说,毕业后,他有时会去见谢老,谢老说,我和小敏,是他最得意的学生。
  小敏这么一说,我想起有一次,谢老在周末,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叫“论知足长乐”。谢老同时为大家解题,从正面解说了知足长乐。放学后,我跟小敏聊天,说,我完全不同意谢老的说法。都知足了,那怎么进步?从生活到科学,完全是不知足才推动人类的嘛。小敏完全同意我的意思。
  点评作文的那天,谢老一进教室,就很高兴,说:“这次有两篇作文写得很好!”他念了这两篇作文,这正是我和小敏的。我和小敏的观点都是从不同角度反对谢老的观点,谢老仍高兴地加以点评。文章归文章,谢老讲完我们的作文之后,他说,他觉得我和小敏的观点不错,追求科学和真理上,人是不应该知足,但他还是认为,个人生活中,人应该知足。
  这种跟谢老反着写作文的事,我不止一次。记得有一次把写“我的学校”,写成一篇科幻文。把我们那四层的破旧教学楼,写成了四十层的科学大厦,给每层楼都安排了各种神奇功能,顶楼是直升机停机坪。
  年岁渐长,阅世渐深,回想起谢老对学生的宽容、理解、爱惜,慢慢才觉得可贵。那些被我伤了面子的老师,暗中给我吃点苦头,只是普通人的反应。
  因为这几年对教育感兴趣,才知道,“茶馆式教学”到现在,仍是一种前卫的教学方式。是指在宽松的环境下,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形成独特的话语场,像茶馆那样,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很难想象,1985年,谢老就采用这样的方法给我们上课。
  理解了谢老的了不起,但却已经太迟了。好多事情,我没法知道更多。小敏跟我讲过,谢老当年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教我们高中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好几。算起来,应该是五十年代中期前后的大学生。我们却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怎么最后到了我们这个破中学。我还记得,谢老有一次上课,讲至激动处,一排假牙喷了出来,他连忙拾起的样子。当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很替他难过,谢老前面的几颗牙全没了。现在一想,更是难过,那个年龄就没有一排门牙,肯定是遇到过什么严重的暴力伤害。
  饱受挫折,面对学生时,仍充满激情,胸怀宽大,这样的老师,我现在才知道,这是世间罕有,是人生之师。
  1990年代中期,工作以后,我开始喝茶,也开始泡茶馆。那时,就像谢老当年一样,把茉莉花茶泡得很浓,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花香。慢慢的,我品出花茶不好,都是用比较差的茶叶,全靠茉莉花押阵。但那时,喝很酽的花茶,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一种文化象征。
  我喝了好几年,越泡越浓,直到有一天,觉得心脏受不了,才停了这一爱好。歇了好长时间,改喝绿茶。
其他文献
摘 要:范小青通过一个自幼患有脑瘫,头脑不清楚的人—万泉和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后窑大队历史的变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着浓重的乡村传统生活伦理的小社会。万泉和能够在赤脚医生的位置上几十年,表面上看是村民的愚昧的信任,实际上是背后隐藏的乡村传统生活伦理的作用。  关键词:万泉和;乡村;传统;生活伦理;后窑大队  作者简介:裴剑平(1992.3-),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
摘 要:本文以文学伦理學批评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灶神之妻》的生存伦理冲突。该作品中女性生存伦理冲突最为典型,一是雯妮母亲婚姻自主与婚姻包办的生存伦理冲突,二是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的冲突。以此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挖掘其生存伦理冲突的根源,以期为谭恩美及其作品研究提供启迪,引发对现代女性生存伦理冲突的反思。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灶神之妻》;生存伦理冲突  作者简
摘 要:制度与文学的关系是我们古代文学研究不可避免的话题。要想研究一个文本必须先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样便于我们从根源抓住作者的意图。而这个所谓的时代背景我认为它就是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的缩影,或者说影射。制度对文学的影响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会顺从制度的发展,但是当制度不再具有普遍的公正性,即它成为了维护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牺牲了人民大众的合法利益时,文学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
摘 要:作为台湾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描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铁幕”生活的“文革作品”,从港台而“风靡”海外文坛。曾投奔中国大陆的台湾作家陈若曦,作为“文革”的亲历者,其以短篇小说《尹县长》起笔;既以此成为中国大陆“伤痕文学”的滥觞,又得以重返台湾文坛。本文拟以短篇小说《尹县长》为中心,探讨《尹县长》的艺术创作特色;继而在文学场域内对《尹县长》在70年代的接受、流通和价值作细致的分析,试考
摘 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家们喜欢并欣赏梨花,歌咏梨花的作品也很多。中国人认为梨花是美的象征,用来比喻美人,歌颂其洁白。也用“梨花”表示惜春之情。在日本古典文学中,正如清少纳言所讲,日本人认为梨花扫兴,甚至用来形容丑女人的脸。但是,清少纳言阅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后,改变了以往的即成认识,认为梨花很好,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这表明通过引进外来文化,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新发现。在汉语中,
摘 要:我们江南之有佛法,乃是自三国孙吴始。虽然嘉兴佛教历史悠久,但是很少有专门针对嘉兴佛教传播现状的研究。寺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香海禅寺的建筑极具特色。香海禅寺广为人知的当属禅修文化,为此还设置专门的禅修班,希望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开辟一条静心养性的乡间小道。  关键词:嘉兴佛教;香海禅寺;建筑特点;禅修文化  作者简介:王银沙,女,嘉兴学院大学本科在读;刘茜,嘉兴学院教授。  [中图
摘 要:文章立足于文本,从人性角度对铁凝《玫瑰门》中的主要的人物形象司猗纹、姑爸、竹西和苏眉逐一作了解读,展示了这些女性在情感压抑下和社会压抑下或扭曲,或封閉,或放纵,或探寻的不同人性表达方式。  关键词:女性;人性;情感(性);压抑;表达  作者简介:曾辉(1976-),男,江西丰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Vladimir Nabokov),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纳博科夫自1919年从俄国移民之后就再未回到俄国。但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白银时代却给当时的青年纳博科夫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白银时代的各种文艺思潮在纳博科夫的作品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深入探究白银时代的文学思想就无法真正理解纳博科夫的文学思想及隐藏在其作品主题背后的内
摘 要:文章主要对沉樱的婚恋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沉樱婚恋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和男性形象,挖掘沉樱婚恋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其对女性自身成长的肯定。  关键词:沉樱;婚恋小说;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2  二十世纪30年代,沉樱用理性、冷静的目光为我们揭示了当时女性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女性在“五
乌裕尔河缓缓流淌  顾盼之间  脚下汪起一片湿地  我藏在湿地的怀里  像躲在母亲的子宫  一呼一吸之间  谛听湿地的心跳  感受温润的旖旎  湿地阵痛的时候  我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  挺了挺腰身钻出土地  好美的湿地呀  广袤,不足以形容她的壮阔  漂亮,概括不了她的神奇  我沉醉在浩荡的绿风中  忘了摇曳的韵律  我行走在多情的水岸  湿地就眉峰蜿蜒  明眸溢出春意  湿地,是风姿绰约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