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教材先是呈现了一系列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活泼俏皮,而且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特点。教材设计了两个泡泡“贴士”,第一个泡泡提示学生以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第二个泡泡提示学生通过人物一系列的行为来写。
  这个单元的习作内容并不是孤立的。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第一次安排了写人的习作,学生第一次由写话过渡到写片段,习作的重点是让学生连词成段,初步体会到写作的兴趣。学生会通过外貌描写,甚至通过一件事,初步写出人物的特点。但是学生选择的素材比较狭窄。而三年级下册,第二次安排了写人习作,这次习作更倾向于写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并且是通过一件事情或一系列行为来表现。学生有意识通过一件事写人物特点,但是他们写一件事时,写得不够清楚,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写清楚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给人物加上动作和对话,把事情写得更加清楚,是这次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目标】
  1.说出身边的人最大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选择符合的事例。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3.初步在习作片段中,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和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身边的人最大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选择符合的事例。
  难点:初步在习作片段中,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和对话。
  【教學过程】
  一、齐起外号,确定人物
  1.看“外号”,猜人物。
  (1)教师范例展示三个外号:小书虫、运动健将、乐天派。根据这些外号,你们能猜到身边有哪些人具有这些特点呢?
  预设:我哥哥就是一个小书虫;我的同桌跑步很厉害,可以叫他运动健将。我姥姥很开朗,可以叫她乐天派。
  (2)你们曾经还给身边的人起过哪些外号?为什么给他们起这样的外号呢?
  2.同学们,提起给别人起外号,你们那真是滔滔不绝。老师也进行了预测,逐一展示:
  淘气包、百度真人、车王、购物狂、爱哭猫、幽默王子、热心肠、智多星、乐高迷、黄金后卫、金刚腿、学霸、大力水手、开心果、母老虎。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喜欢给同学起外号的年龄阶段。以起外号为切入点,不仅快速锁定了所写人物,也指向具体的事情。教师再次出示“预测”,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突破素材的狭窄性。】
  二、寻找素材,小试牛刀
  1.其实,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学过写人的作文了。当时,你们在作文里写了谁的什么特点什么事呢?找四个学生分别汇报。
  2.有个学生围绕“热心肠”列举了三个事例,你们当一回小老师,看看他的事例和特点是否相符合。
  出示:
  预设:第一个事例不符合,是讲做事情速度快。第二个事例符合所写的特点。第三个也不符合,这个事例讲他幽默,不是围绕他热心肠写。
  (生判断后,师板书:事例与特点相符合。)
  3.确定了写作素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例的共同特点,并尝试取题目《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师板书,题目表现人物特点。)
  4.所有的绰号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请同桌相互说说你们想写的事情。
  5.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学生当堂写片段。教师出示要求:请选择一个人,通过写一件事情,表现他的一个特点。以下面的句子为开头:我的……是个……的人。有一次……
  【设计意图:教学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绝大部分中等生、后进生而言,找到符合要求的写作素材,更是写作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正反举例,引导学生围绕特点,对事例进行选择判断,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事例与特点相符合的要求。】
  三、出示例文,写法指导
  1.展示学生习作,互动点评。
  热心肠的好朋友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足球场踢足球。突然,我被对方球员撞倒了。我站不起来,痛苦地坐在地上。我的好朋友一鸣,他热心地把我扶到校医室。我觉得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预设学生的点评:题目完整;写好朋友把小作者扶起来,并送到校医室的一件事,写出他热心肠的特点。但写朋友扶小作者起来的过程写得不够清楚。
  2.两个学生上台,演示这个情景,全班学生观察整个过程,师生再一起修改原习作。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足球场踢足球。突然,我被对方球员撞倒了。我站不起来,痛苦地坐在地上。我的好朋友一鸣,他远远地看见我受伤了,立刻转身,拔腿就向我跑来。来到我身边后,身子弯着,半蹲下来,焦急地询问我的伤势。询问完,他踏出左脚,伸出右肩膀,把我的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最后,他一步一步地扶着我走向校医室。我觉得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3.修改完病文后,相机穿插课文的例文引路,寻找提升空间。
  (1)出示课文《肥皂泡》关于如何制作肥皂泡的两个对比片段,学生谈启发。
  片段一:
  我们把剩下的肥皂放在一个木碗里,过一会,肥皂就溶化了,用笔蘸水,就吹出泡泡了。
  片段二: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预设:第二个片段,给人物加入了动作,就把事情写得更加清楚了。在写人作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招。
  (2)出示课文《我不能失信》有关宋庆龄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学生谈启发。
  “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他叠花篮。”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
  预设:通过这些对话,就把事情写得更加清楚了。在写人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招。
  【设计意图:学生的能力起点,是“能通过一件事写人物的特点”,教学终点是“把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情写得更清楚”。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在写人作文中加入动作和对话,先是师生共同修改学生的习作,最后相机穿插课文的例文引路,引用《肥皂泡》的两个对比片段,还引用《我不能失信》的人物对话,具体地呈现出写法指导,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四、自主修改,交流评价
  1.生根据写法指导,给片段加上动作或人物对话,师巡视。
  2.师投影生作品修改情况,再次互评。
  3.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习作的话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们知道,在习作中,给人物加上动作和对话,事情会叙述得更加清楚。课后,请大家继续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习作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明确了习作的要求;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学习了写作的技巧。】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iPad已经进入了很多家庭。使用iPad进行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意义在于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护学生习作的原动力,让学生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字,在语文课的技巧学习辅助和自我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发展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一、现阶段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们写作文时,常常会扯着嗓子嚷嚷:“作文真
从进入学校开始,学生就开始了阅读。可是好多学生都会说:“我都不知道怎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因为自己在阅读之后都不会对文章产生印象。”那怎样的阅读才有效呢?我给出三点建议。  一、读标题,猜文意  通常情况下,要读的文章都是有标题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能都有一种迫不及待要进行阅读的想法,不会去认真读文章标题,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看标题直接读课文。文章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看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看出一个
我带的这个班里,每个学生都看起来天真烂漫,也十分乖巧。我心想这个班级一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要知道暴风雨的前夜可总是非常平静的。有的学生逐渐将自己的“过人之处”展露出来,让我措手不及。  一次沟通,隔阂初显  班里有个学生,面对老师安静内秀,面对同伴外向活跃,面对家人撒娇顽皮,面对自己胆小怯懦。并不是这个学生真的像国粹京剧的脸谱一样多变,而是这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这个可爱的学生
快快一转眼三岁了,妈妈说:“宝贝长大咯,要一个人独立睡觉了。”快快依偎在妈妈怀里说:“不要,不要,我怕黑,我还没长大呢!”  但是,长大了的快快还是答应妈妈一个人睡觉试试。  晚上,快快躺在自己房间的小床上。灯一关,黑黑的屋子里,她总觉得有个巨大的怪兽在房顶上随时会下来。  “妈妈,快来,帮快快把怪兽打跑!”快快大聲地叫着妈妈。  妈妈说:“快快不怕,我来帮你变巨人,把怪兽打跑!”  妈妈打开了手
古典诗文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统编本教材的新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如何落实古诗词教学,真正把经典文化的种子深植于学生的心田,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带领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把快乐放在了第一位,运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快快乐乐地诵读古诗,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古诗。  一、名家朗诵,浸润童心  每次进行古诗教学时,我都
加强自护 遠离病毒
期刊
在小学教材中,散文类的课文占了一定的比重。散文类课文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散文具有灵活性,题材广泛,所以小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程度较低。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阅读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语文阅读则要求学生去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内涵。在进行閱读时,教师要求学生融入情感,读出语文味。语文味指的是在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对文
习作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很伤脑筋的一件事,而批改习作更是教师沉重的负担。教师改得辛苦,学生却只关心分数,对评语经常视而不见;教师一改再改,精批细改,笔墨占了原文的一大半,而学生只不过照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收效甚微;更有学生,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竟然毫无兴趣……教师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习作批改应坚持及时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鼓励性原则,才能改变上述现状,取得事
研读统编教材的文本语言,会发现其形式较为特殊,一旦被吟诵就会转化为与作者情感相一致的调子。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这种特殊形式,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去品析,让学生形成一种真切的体验,以便真正实现与作者、乃至编者的深度对话。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语言、品析语言等形式走进课文,在推促其形成语感的同时让课堂溢出“语言的调子”。  一、走近诵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作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的插图,也应该是我们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插图的价值,发挥插图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