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学生汉语习得初期的难点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在巴基斯坦长期的教学体会,根据“母语——目的语”的对比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巴基斯坦学生在基础阶段汉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关键词:巴基斯坦 汉语 习得 难点分析
  
  巴基斯坦全称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004年最新人口统计约为1.49亿,其中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帕坦族占11%,俾路支族占4%等。95%以上的居民信奉巴基斯坦的国教——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根据这些民族的聚居区域,巴基斯坦在行政区划上分为旁遮普省、信德省、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等四个省,以及联邦首都伊斯兰堡和联邦直辖的部落地区。
  巴基斯坦的国语为乌尔都语,而官方语言则是英语,此外,还有许多方言。在巴基斯坦,每个省都有一种主要的方言,即旁遮普省的旁遮普语、信德省的信德语、俾路支省的俾路支语和西北边境省的普什图语。每个省还有若干其他的民族语言或方言土语,如达尔德语、布拉灰语以及部落语言等。因此,在巴基斯坦,双语和多语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人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本族语或本地语,只要受过中等教育就能多少懂些国语,而如果受过高等教育或出身于私立的贵族学校,一般会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甚至某些人的英语水平会超过他们的母语。
  和其他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一样,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规律的影响,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独特的难题。绝大部分学习汉语的巴基斯坦学生都是成年人,在进入大学中文系以前,一般都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了十二年左右的基础教育。也就是说,开始接触汉语时,他们差不多都学习过国语乌尔都语或者是作为办公语言的英语,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乌尔都语或英语,大多数人也基本养成了用乌尔都语或英语思考并组织语言的习惯。正是这些业已存在的习惯或规则,在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干扰和影响,形成了不利于汉语学习的负迁移因素。
  本文试就巴基斯坦学生在基础阶段的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习得中所遇到的规律性问题,作一初步的考察。
  
  一、语音方面的问题
  
  作为大多数巴基斯坦学生母语的乌尔都语,其发音主要源自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也有一些来自于英语。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大多数声母,在乌尔都语中同样存在,发音部位与方法也相差不大,因此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对学生们来说,规律性的问题是如何发送气音,他们常常把汉语拼音中的送气音[p][t][k]等误读成不送气的[p][t][k],这是由于乌尔都语的送气音与汉语不同,因而大部分巴基斯坦学生欠缺发送气音的习惯。此外,巴基斯坦学生汉语声母习得中的难点还表现在普通话中的塞擦辅音上,如[ʦ][tʂ]等,因为塞擦音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两个音,发音的过程也包括“塞”和“擦”两个阶段,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初期总是很难将其发准。
  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习得方面,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的汉语学生一样,前后鼻音韵母的差别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学生在韵母习得上的困难还明显表现在两个音上。一个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e,其实这个e有[e]和[ê]两个音,我们即使通过示范、比较让同学们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学习起来也容易混淆。因为乌尔都语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而呈现在学生们眼中的又是同一个字母。另一个音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ü,即国际音标的[y],由于在学生所熟悉的乌尔都语和英语中都没有这个音,因此对初学汉语的巴基斯坦学生来说,要准确地发出汉语的ü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在j、q、x的后面ü又被写成了u的样子,他们就更不容易读对了。
  在声调方面,巴基斯坦学生的母语乌尔都语总的来说属于无声调语言。所以他们在学习汉语时,在声调方面的错误也特别多,突出的问题是对二声的高度定位不准,总是偏低,常发成23度甚至12度;在发三声时,常常降下去之后升不起来。更有一些学生用乌尔都语的习惯来读汉语,不管什么声调都读成平声,但又不同于汉语一声的高平调值(55度),而是乌尔都语式的中平调值(33或22度)。
  在语流中,汉语的三声变调现象也是学生们要面对的一个难点。即便他们对于变调的规则已经熟记在心,但各种“洋腔调”仍会层出不穷。因为这不仅受到汉语三声这个难点的影响,还要受学生对于后面相邻字的认知程度的影响。
  
  二、词汇方面的问题
  
  儿童母语的习得与成年人学习外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其中之一就是翻译法的运用。尽管许多语法学家都认为翻译法在外语学习上有很多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第二语言词汇的理解与掌握上,“翻译”是一种非常便捷的途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年人也确实是通过翻译对比的方法来理解和学习第二语言的词汇的。
  前面已经谈到,巴基斯坦的汉语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仅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乌尔都语,而且大多数人还具备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在习得英语这个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巴基斯坦人最常用的、最熟悉的方法就是翻译法。不难想象,在接下来的汉语学习中,这些学生仍然会通过翻译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词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时候学生已经明白了词义之所指,但仍要在自己的母语中找到一个对应的词语,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会”了。
  尽管,通过翻译法来教汉语词汇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但世界上毕竟没有两种词汇意义和功能一一对应的语言。目的语和中介语的所谓“对应词语”,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中很多词语的所指意义或语用功能其实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而这往往是造成语汇失误的重要原因。由此所造成的词汇偏误,大多体现在近义词方面。以下试举两例:
  (1)李老师比张老师高,张老师比李老师短。
  汉语中的“矮”和“短”, 在英语中虽然有“short”和“low”,但在乌尔都语中都用﹝ʧətɑ﹞,而巴基斯坦学生更多的是从自己母语的习惯来思考的。古代汉语中尽管“短”也可以形容人的身材,比如“五短身材”,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义项已经被“矮”字取代了。在今天的汉语中二者的区分是十分明显的。
  (2)昨天我们拜访了伊斯兰堡。
   你去哪?我去参观王老师。
  在英语中,“visit”有参观和拜访两个意思;有趣的是,乌尔都语中也有一个与“visit”相对应的词﹝dɔsɑ﹞,同样也具有参观和访问的意思。不过,在现代汉语里,“参观”(某地或某物)和“拜访”(某人)也是要区分开的。
  汉语的量词对于巴基斯坦学生来说同样是一个大难题。在乌尔都语中,表示人时一般不用量词,修饰某些动物的量词是﹝ədɑ:d﹞,而像“本子、书、笔、椅子”等都可以用﹝ədɑ:d﹞,它类似于汉语中的量词“个”。不过,和英语一样,乌尔都语中尽管也有一些量词,但无论数量还是使用频度都远不如汉语。例如:汉语中用来修饰人的“一个人、一位老师、一条好汉、(我们家)八口人”等。表示月亮我们可以说“一个月亮、一轮圆月、一弯残月、一丝冷月”等等。不仅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同一个量词也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事物上。又如:汉语的量词“张”,我们一般告诉学生修饰薄的、有面的事物,并举例“一张票、一张纸、一张地图、一张桌子”等,但还有更特殊的如“一张脸、一张嘴、一张弓、一张琴”等等。对于汉语数量丰富而用法复杂的量词,很多巴基斯坦学生始终都觉得难于掌握,所出现的错误也是举不胜举的,因而一些学生有意地规避使用,结果又往往造成“量词缺失”或“量词‘个’的过度泛化”等错误。
  
  三、语法方面的问题
  
  汉语句型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SVO型),而乌尔都语的基本语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SOV型)。由于这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存在着根本不同,巴基斯坦学生在汉语习得初期组织汉语句子时,会受到来自母语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许多语序方面的错误。例如:
  (3)我在大学学习汉语。→我/大学/在/汉语/学习。
  (4)王先生从中国来。→先生/王/中国/从/来。
  (5)从今年一月开始,他教我中文。→今年一月/从/他/我/中文/教。
  由以上例句我们可以得出三点:①在组织汉语句子时,学生受到了来自其母语乌尔都语的很强的负迁移影响,所以造出了“SOV”型的汉语句子。②在乌尔都语中,介词往往放在介词词组之后,因而会出现上面“大学/在”“中国/从”“今年一月/从”等情况。③“先生/王”的错误更可能是由于英语中的“Mr.Wang”的影响所造成的,因为乌尔都语在这一点上是与汉语一致的。
  关于否定概念的表达,汉语中有“不”和“没(有)”两个常用的否定词,要根据句子是过去的否定还是将来的否定等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否定词,而乌尔都语中只有一个否定词﹝nei﹞。它和英语一样,要用词形变化或其它语法手段来表达否定范畴,而不是体现在否定词上。因此,巴基斯坦学生在汉语否定词的选择方面常常会遇到困难。
  此外,乌尔都语与汉语的书写顺序也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的基本书写顺序是由左到右,而乌尔都语的行文顺序是从右到左,这一差别对于巴基斯坦学生学习和书写正确的汉字有极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是按照乌尔都语的习惯来书写汉字的,例如从右往左画横。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于巴基斯坦学生长期所接触的英语或者乌尔都语都属于拼音文字,而汉字是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因此对于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巴基斯坦学生来说,在认知心理上会存在很强的不适应感。例如,有的已经学了几个月汉语的学生在记录笔记或作业练习时,依然习惯于写“bàba”而不用“爸爸”,尽管他们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这个词语。
  
  四、余 论
  
  外国学生在汉语习得中的许多偏误都可以在语言对比中找到问题的源头,无论是语音的、词汇的还是语法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巴基斯坦学生来说,他们在汉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尽管也有一些是受到英语的影响,但主要的还是来自于他们的母语乌尔都语的影响。本人根据巴基斯坦国语乌尔都语与汉语的对比,结合在巴基斯坦任教期间的一些教学经验,初步提出上面这些观点,希望能给针对巴基斯坦人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巴基斯坦任教期间及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都得到了Misba,Rashida,Zafer等巴基斯坦友人的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2](Pakistan)Misbah Rashid Janju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Chinese,English and Urdu Measure Words[M].Pakistan: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dern Languages Press,2004.
  [3]吉娜,简启贤.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3).
  [4]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5][加拿大]W•F•麦基.语言教学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崔晓飞,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下雷雨时,为什么闪电一闪而过,而雷声却隆隆不断,持续很长时间呢?很多人认为这是雷声经过地面和云层的多次反射而形成的回声。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正】 今天复旦大学召开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谈会,我很高兴。这是因为,《发凡》与复旦大学的关系特别深。《发凡》中提到的许多人,如刘大白、邵力子等人,当时
期刊
【正】 足球运动是目前世界上开展得最为广泛,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比赛胜负变化莫测,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一场精彩的比赛往往能吸
【正】 快变阵式! 乔丹(Michael Jordan)伸出手来,只见金灿灿的冠军戒指快套满所有指头。公牛队今年已经第四次赢到NBA总冠军,虽尚难比张伯伦(Wilt Chamberlain)和贾巴尔(Abd
研究了Wolstenholme定理的逆命题,证明:若p∈P,2|p,2|t,n=p't,且t满足1/2pk〈t〈1/2p(k+1),2|k,则(2n-1/n)≠1(mod n^3),即此时Wolstenholme定理的逆命题成立。
绵羊乙酰辅酶A羧化酶α基因编码蛋白由2 346个氨基酸组成,其编码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三维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36个α螺旋,36个β折叠,73个β转角,
对湘西地区凤凰、永顺、龙山3个不同居群的箭叶淫羊藿叶片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永顺的箭叶淫羊藿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
从语感的定义我们抽取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感受”“语言经验”“感悟”。“讲究”语感分析中的读的文本,阅读已有定评的大家的同一作品未定稿,学生优秀作文及初稿;“讲究”语感实
从理论上说,α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和β受体阻滞剂与Ca拮抗剂联用,应该具有相同的血液动力学优势,因此本文进行了对比探讨.由于labetalol(柳胺苄心定)融合了α和β受体阻滞剂的
“把”是一个具有多项语义、语法特征的量词,它既可以作名量词,也可以作动量词。在作为动量词表行为、动作次数时,其语义与“次”“回”大致相同,本文将对动量词“把”表行为、动作次数这一用法进行分析。本文的动量词“把”均指这一用法。    一、关于句法、语义的分析    (一)关于动量词“把”出现的句法格式  动量词“把”出现的句法格式,可概括如下:  1.“V+Nu+把”  “V”指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