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的“奇葩作业”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的“万圣节”来临前,各个幼儿园都开始为万圣节做准备。北京一名家长为了给三岁女儿完成万圣节作业——制作南瓜灯,一不小心竟刺破指动脉,立即被送往医院。这名家长把事情经过发上微博,引起了不少家长共鸣,不少家长质疑:“这么高难度的幼儿园作业,到底是留给孩子的还是留给父母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学校以各种高难度的作业彰显“特色”,而家长只能在有苦无处说中忙乱。比如要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做PPT,还要拍微视频,做电子模型还要能出声;比如幼儿园要做十字绣、端午香包、各种剪报……这也就难怪家长要感慨:连小朋友的作业都进入了全面拼爹妈的时代。
  “入门级”、“困难级”、“变态级”,各种标新立异的作业,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后的家长。以前,值得警惕的是幼教小学化、小学奥赛化;现在,在人文与创新的旗帜下,低龄学生的作业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形的题目化为无形的“为难”,一些科任老师比赛似地想着办法折腾家长。
  说起来,有些创新的作业也不是没道理,比如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孩子接触了课堂之外的社会,再不济,还有个“培养亲子关系”的安慰奖兜底。可问题是,如手工繁复的南瓜灯一样,如果只是家长动手做,然后让孩子贴牌签名,这样的作业,恐怕还不如让孩子自己捏个橡皮泥有趣。
  奇葩作业成为潮流,实际上折射了两个问题:
  第一,教育教学权力失去边界,自然有滥用之虞。什么样的作业是合理的,什么样的作业是不靠谱的,“最终解释权”还在教师手里,家长一般不敢妄议。面对奇葩作业,家长基本也是敢怒不敢言,最多只能在微信朋友圈发发牢骚。
  第二,面对家长接连不断的吐槽,校方及教育主管部门却不声不响、不闻不问,这算不算另一种失职渎职?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上固然要监控,内容上也不能放任不管。作业过多过滥固然是个问题,而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作业,恐怕也要規范。
  类似“雾霾天要求学生数星星”、“幼儿园要学生造电视”等作业,有人非要解读出各种发散思维的说辞来规避“奇葩”本色。莫非,家庭作业都要用脑筋急转弯来求解?
  孩子的作业,老师要检查;老师布置的奇葩作业,谁来检查检查呢?
  【原载2015年11月3日《联谊报·民主论坛》】
  插图 / 奇葩作业 / 佚 名
其他文献
1月5日7点多钟,宁夏银川的天空可能还没有完全冲出晨雾。在这样的清晨,会有哪些人一大早就跑去赶公交车?可能是急着上学的孩子,可能是要上早班的职员,或者还有坚持晨练的老人、早起买菜的家庭主妇……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在自己的生活轨道里忙忙碌碌,心里惦记着当天要办的事情,一路小跑或者等待多时,总算坐上了那趟301路公交车。然后,一些人就没有然后了,只能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新闻里。  当这辆悲情公交车被大火
期刊
如果教育成了“战场”,学校必然会有傷亡;  如果教育成了商场,学校必然要算利润;  如果教育成了赛场,学生必然要被淘汰;  如果教育成了工厂,车间生产的产品必然一模一样;  教育应该是磁场,爱是磁石,必然吸引真善美。
期刊
临近新年,人们常会开出一份清单,盘点完成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以便让新的一年更有目标。今天,我们也列出一份清单,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遇到了谁:  我们遇到河南农民王济昌时,五十九岁、身高一米六的他,正喘着粗气在上海一处建筑工地搬砖。那里有不少与他年龄相仿,甚至比他更年长的人。前些年,他们赚钱养大子女,如今,他们还在弓着身子卖力气,“给自己攒养老钱”。  我们遇到八岁的武汉小学生浩浩时,他是教室里唯一
期刊
中国人喜欢排座次,有时还会因为谁先谁后争得头破血流。给他人排座次来收取费用,正是看准了国人热衷于名次排序的秉性,成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最近有媒体报道,近三十年来国内竟已有近二十个机构和学者,发表了超过五十种不同类型的排名。这些机构和学者从中究竟获取了多少钱财,付费的与收费的各说各的,既有隐情又有埋伏,或已成为无法统计的“商业机密”。  正是因為与“阿堵物”发生了瓜葛,甚至本来就是冲着它来的,座次的
期刊
那天,妻做家务,不知从哪儿弄出来几个坛坛罐罐,其中有个博山产的秃头四鼻罐。看到它,我的大脑中映现出一双老太太的脚,小脚——老太太被吊在我老家门前的枣树上,不是太高,小脚正悬在与我头顶差不多高的空中。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脚没穿鞋,裹脚布散开了,在风中慢慢地飘着。  在她的上方,是一个广播喇叭,正播放着当时流行的红歌。那是我们村第一次出现广播喇叭。它是与人民公社一起出现的,就装在我家的树上。我家之所以
期刊
伪纪委官员的骗术  众所周知,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执纪问责。纪委官员巡视四方,战斗在反腐第一线,自然是骗子的克星。  可仍有骗子“艺高胆大”,冒充起纪委官员来。  近日,广东省纪委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标明“郑重提醒”的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广东省内多起不法分子以纪委官员的名义招摇撞骗的案例,总结出了骗子常用的招数。  只要给钱,潮州的“潘组长”就承诺帮助村民曝光当地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问题;只要给钱,
期刊
自从盘古开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我们得以生存其间。  自从有了空调,就见不到夏日人们在外面乘凉的盛况:入夜,竹床、躺椅、兀凳沿街沿巷摆放,人们一丛一丛,或打扑克、或下棋、或谈天说鬼。乘凉现象,濒临失传,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矣。  自从有了小轿车,人们就懒得走路。恨不得脚底就有轮子,从客厅到洗手间也开车过去。  自从有了电视,人们就不大愿意阅读。一些人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或许没读过原著
期刊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而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期刊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联袂演过《昨天·今天·明天》的小品,宋丹丹有段戏谑的台词。大意是,她曾给生产队放羊,看到羊脱毛,就想给老伴织件毛衣,偷着薅羊毛。结果被生产队发现了,不但没收了毛衣,还把她一顿批斗,定了一个“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罪名。  小品就是逗观众哈哈一笑,可是,如果真的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薅法律的“羊毛”,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薅法律的“羊毛”?这可不是笔者搞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薅法律“羊毛”
期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曝光的校服腐败案件引发关注。2015年7月以来,新华社记者先后四次赴当地调研发现,小小校服腐败利益链条“不简单”,上有红头文件“开道”、校服企业垄断经营牟利,下有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揩油”。  看到“校服腐败”,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没出息”,连校服都要大做文章。从新闻中看到,“校服腐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恩施所辖的咸丰县四十三所学校或教学点全部存在这样的校服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