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豆子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妻做家务,不知从哪儿弄出来几个坛坛罐罐,其中有个博山产的秃头四鼻罐。看到它,我的大脑中映现出一双老太太的脚,小脚——老太太被吊在我老家门前的枣树上,不是太高,小脚正悬在与我头顶差不多高的空中。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脚没穿鞋,裹脚布散开了,在风中慢慢地飘着。
  在她的上方,是一个广播喇叭,正播放着当时流行的红歌。那是我们村第一次出现广播喇叭。它是与人民公社一起出现的,就装在我家的树上。我家之所以沾这个光,是因为我们的西厢房临时充当了大食堂的第一餐厅。那年我四岁,当然不知道它的意义,只知道喇叭里有人说,有人唱,感觉很奇怪。刚挂上的时候,大家仰头望着喇叭,发出声声赞叹。
  大概是在第二天或第三天的上午,当我跑出院门时,感觉头顶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接着上面有人“哎哟”叫了一声。我仰起头,就看见了那双在空中荡来荡去的脚。于是我扭头就跑,回家后半天没敢再出来。我没有看清老太太的脸,只记得她的脚在空中悠荡。后来我才明白,它之所以悠荡,是因为我碰了它。
  那是一个姓黄的老太太,按村里辈分,我应该叫她大娘。她家门口有一个碾,我长大之后曾多次去推碾。黄大娘个子不算高,腰有点弯,说话温和,与我家关系不错,所以对我也很亲。后来回忆当年那尴尬的往事,她仍觉得不好意思,一边问我:“还记得吗?”一邊对我母亲说:“幸亏没吓坏孩子……”
  她之所以被吊到树上,罪名是“偷了一罐豆子”。说起那种罐子,现在已不易见到,而在我的故乡,当年却很流行。它是博山产的,有四个鼻儿,全称应该是“秃子头四鼻子罐”。它用的是缸的料子,不像瓦罐那么易坏,非常耐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大的,大约盛一公斤豆子;一种小的,大约盛一市斤豆子。我不知道黄大娘用的是哪一种,即使是大的,也不过“偷”了两斤豆子——我之所以在这个“偷”字上加了引号,是因为那豆子本来就是她家的,放在她床头的一个缸里。到了办大食堂的时候,她后悔自己没舍得吃,很不甘心交出来,就把它装进一只小罐里,埋到墙根下。结果,民兵搜查,“人赃俱获”。
  后来,我在农业技术队与当年的民兵连长共事时,才知道她之所以被吊在树上,罪行不只是偷了豆子,还因偷了铁锅。铁锅也是她自家的,在应该交出来砸烂归公的时候,她把大锅、小锅都交了出来,却偷偷藏下了那个两只耳朵的小铁锅。这样一来,她的罪行不仅是破坏人民公社大食堂,还有破坏“大炼钢铁”。
  关于1958年办公共食堂之际,全国各地砸锅和没收钢铁器物的事,人们的说法至今不一:有人说是为了钢铁产量的大跃进,有人说是为了巩固国防,有人说是为消灭私有制的阴暗角落,只有砸掉各家各户的锅,没收各家各户的菜刀和铲子,才能保证办好共产主义的大食堂。面对当年轰轰烈烈的运动,没有人敢说不,而这位黄大娘,不仅藏了豆子,还藏起了铁锅。据民兵连长的说法,当时没把她送到县里去法办,就算便宜她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黄大娘也已去世二十年了。我因突然看到秃头四鼻罐,就又想起了当年的情景:一个农民老太太被吊在树上,在她的头顶上方,是高唱着红歌的广播喇叭。她的一只鞋子不知道哪里去了,裹脚布在风中飘扬……
  【选自微头条】
其他文献
发票腐败,当刹!    夏日炎炎,又大又紅的西瓜能解渴,好吃懒做的二师兄当然不放过。大快朵颐之后,一声:“开发票!”拿到大师兄开办的花果山公司去报销。解渴的大西瓜吃进自己的肚子里,瓜款用不着自己掏。这一幕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陌生,在许多单位,只要有一点点权力的,都会像二师兄那样,找个理由,吃喝的餐票写成招待之用,家用的发票写成办公用品。时有报道某些掌握一定公权力的贪官污吏,家里的大部分开销概能通过或直
期刊
乡村路灯安起来了,电却没有送来;  乡村公路修到家门口了,但桥还没有建起来;  乡村广场建起来了,但黑灯瞎火没几个人来;  村村通广播安起来了,但广播声天天震耳欲聋;  农家书屋办起来了,但有屋少书甚至無书,还常常有“铁将军”把门;  “三下乡”来了,但“高大上”的“阳春白雪”进不了农民的心坎里。
期刊
19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小党,成为了德国工人党的第九十六名党员。一年之后,他当上了德国工人党的首领。1921年,德国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纳粹党在德国的政坛内都只是个可笑的跑龙套者,但是只要经济形势恶化,纳粹党的影响力就会扩大。1923年11月。法国担心德国还不了战争赔款,于是把军队开进了鲁尔区,这导致德国经济形势一片混乱。正
期刊
好为人师的韩愈写出了《师说》这篇充满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文中,韩愈提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概念,分别可以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学业技能教育和答疑解惑的指点。  笔者一直以为,全国的老师们统统应该将《师说》倒背如流。不仅记住师道尊严,明白自身的价值和崇高地位,更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自己的本分。这种认识,不是挂在嘴边上的,而是要在每日的教学工作中,不斷实践并且加深认识。  近日有媒体报道,安
期刊
谁知盘中餐——有毒;  欲穷千里目——有霾;  飞流直下三千尺——A股;  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拆;  亭臺六七座——豆腐渣;  停车坐爱枫林晚——收费;  孤舟蓑笠翁——空巢;  醉卧沙场君莫笑——公费。
期刊
2015年5月,河南省安阳市体育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兼市体育产业协会主席吴书太,因贪污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作为政府官员、党员干部,吴书太金屋藏娇二十年,而他的“二奶”张娇娜,竟然小他二十三岁,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二奶”初为他的情人之时,才刚刚十四岁……  十四岁的张娇娜,还只是一个孩子,怎么会跟比她大二十三岁的“叔叔”走到一起呢?是因为她的“英雄情结”被吴书太利用了——吴书太当县
期刊
1月5日7点多钟,宁夏银川的天空可能还没有完全冲出晨雾。在这样的清晨,会有哪些人一大早就跑去赶公交车?可能是急着上学的孩子,可能是要上早班的职员,或者还有坚持晨练的老人、早起买菜的家庭主妇……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在自己的生活轨道里忙忙碌碌,心里惦记着当天要办的事情,一路小跑或者等待多时,总算坐上了那趟301路公交车。然后,一些人就没有然后了,只能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新闻里。  当这辆悲情公交车被大火
期刊
如果教育成了“战场”,学校必然会有傷亡;  如果教育成了商场,学校必然要算利润;  如果教育成了赛场,学生必然要被淘汰;  如果教育成了工厂,车间生产的产品必然一模一样;  教育应该是磁场,爱是磁石,必然吸引真善美。
期刊
临近新年,人们常会开出一份清单,盘点完成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以便让新的一年更有目标。今天,我们也列出一份清单,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遇到了谁:  我们遇到河南农民王济昌时,五十九岁、身高一米六的他,正喘着粗气在上海一处建筑工地搬砖。那里有不少与他年龄相仿,甚至比他更年长的人。前些年,他们赚钱养大子女,如今,他们还在弓着身子卖力气,“给自己攒养老钱”。  我们遇到八岁的武汉小学生浩浩时,他是教室里唯一
期刊
中国人喜欢排座次,有时还会因为谁先谁后争得头破血流。给他人排座次来收取费用,正是看准了国人热衷于名次排序的秉性,成为某些人的生财之道。最近有媒体报道,近三十年来国内竟已有近二十个机构和学者,发表了超过五十种不同类型的排名。这些机构和学者从中究竟获取了多少钱财,付费的与收费的各说各的,既有隐情又有埋伏,或已成为无法统计的“商业机密”。  正是因為与“阿堵物”发生了瓜葛,甚至本来就是冲着它来的,座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