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中对释意理论的新认知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287315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口译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而日显重要。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从没有口译课程的设置到今天都将口译课视为核心课程。这个巨大的变化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同时对口译教学的日益重视也提出了对口译教学的更高要求。就目前的在杭高校而言,口译课已经成为了其英语专业必设的课程,而对于MTI专业而言口译更是必选的重点课程。除了学校、学院对英语口译教学更加重视之外,学生也对口译课的设置以及口译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口译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口译能力培养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口译能力的高低,而口译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虽然口译教学引起了各高校和英语专业学生乃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视,但现有的口译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很难满足英语专业学生迫切想提高口译技能的需要。而且目前的口译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急需一个教学方法科学,教学体系完备以及教学效果优越的全新的模式。通过这个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口译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英语专业教学的质量和英语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而这个教学模式的确立是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的。释意理论对口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也比较适合应用于口译教学,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该理论,从而使其更好地指导口译实践和教学。
  二、 目前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汉口译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口译教学方法单一,口译课堂多采用英汉语言之间的单句口译和段落口译的教学方式。但是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口译能力要得到切实的提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需要科学地、系统地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活动。其次,口译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通过历年的统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通过上海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不到50%,通过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和CATTI三级、二级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在毕业后还无法应对各种口译的场合,无法顺利的进行口译实践,那么显然其无法达到社会对他们的专业要求。其三,口译教学缺乏理论指导,理论和实践没有能够紧密结合。口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转换活动,但它同样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只有良好的理论作支撑,口译教学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模式,进而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理论素质不强,那么学生的口译理论知识更是无从谈起了。因此,需要加强口译教师的口译理论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口译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能力。
  三、对释意理论的新认知
  释意理论自诞生之时起就对当代的口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口译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直到今天仍是许多国内外的口译学者深入研究的主题,也仍然对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口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多个环节以及诸如语言转换、大脑认知和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释意学派则从意义理解和意义传递的角度对口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释意理论将口译分为三个环节,即原语语言的理解,脱离原语外壳(Deverbalization),意义在目的语中的表达。这其中Deverbalization这一概念是其理论的核心,也是至今仍被许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部分。
  Deverbalization作为口译教学的理论指导,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口译教学缺乏理论指导或者理论使用不当的现象,并且使口译教学在认知培养、意义留存和意义再表达等方面有一个飞跃式地提高。Deverbalization要求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将意义以非语言的形式留存在大脑中,以便于用目的语进行重新表述时不受原语形式的束缚和制约,从而达到灵活而又准确的口译效果。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具备该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其在实践中有章可循。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后将其用于实践能更好地提高口译训练的效果;其次,在以Deverbalization为指导的口译教学模式能从认知、心理、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多层面、多方位地使学生的口译技能得到科学、系统地训练。因此,在释意理论中Deverbalization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必将对口译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所谓的意象教学法,就是结合中职学生善于具象思维的审美习惯,在老师讲授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准确定位意象,总结诗歌内部有机组合为一体的形象和情感两类潜在信息,并深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将表层含义和内在意蕴相统一,并不断分析与之相关的意象或者意象群,从而达到对诗歌总体意境的把握和鉴赏。意象教学法的展开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引导学生收集意象,比如:“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也是挺拔坚
期刊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承受能力差,自闭,焦虑,缺乏信心等,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一直以来,关于体育本质的探讨与研究得到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观点和结论,这些结论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维度得出的不同理解,本文综合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鄙见。  一、有关体育本质的几种观点  近几年来,对体育本质的研究观点层出不穷,各种学术专著,例如《体育学原理》、《体育方法学》、《竞技运动学》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作者对体育本质的理解。目前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诉我们,“语文好比一把锁钥,用这把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这形象的比喻是说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语文素质的钥匙。“钥匙”是一种凭借,一种工具。如何才能使用好这把人文性的钥匙 ?使它所承载的使命创造性的发挥出来,让我们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焕发出学生那份沉睡于心中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灵真正的与文本对话,用心灵透彻的
期刊
新南威尔士大学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本科教学和管理有何特色? 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笔者曾到新南威尔士大学作过两年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联系,对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考察和研究。本文以新南威尔士大学为例,谈谈新南威尔士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概况  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
期刊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位老师又将要任教新的班级。新的班级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此刻,教师是否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探讨中发现,第一节课上若能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将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Why do I need to learn English?2. How can I learn English well?3. Do your tea
期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注意掌握好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掌握时机,敏于捕捉  提问应捕捉适当时机,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敏于捕捉,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够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知识的疑难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分散难点,最终达到解决难点的目的。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
期刊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教育即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
期刊
大学生被誉为是时代的骄子,在他们身上,体现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是未来国家的先进主流人才。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这种竞争来说,身体健康状况将是这种竞争的根本。无形之中就对一个人的体育素养提出了要求。体育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而形成的。包含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质水平、体育行为等要素的综合素质和修养。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后
期刊
田径教学作为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们经常性进行田径锻炼,不但能培养其耐力、速度与力量等各种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提升其坚韧勇敢的意志品质。然而,随着各种休闲性与娱乐性项目被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当中,就对学生们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发展成为大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与之比较,田径项目具有突出的枯燥性与困难性,由此而导致大学田径教学面临极大的困难。因此,加强大学田径教学现状与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