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对策分析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被誉为是时代的骄子,在他们身上,体现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是未来国家的先进主流人才。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这种竞争来说,身体健康状况将是这种竞争的根本。无形之中就对一个人的体育素养提出了要求。体育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而形成的。包含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质水平、体育行为等要素的综合素质和修养。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具有鲜明的承前启后的特点。承前是指要巩固小学、初中和高中以来的体育学习成果,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启后是指这一时期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地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众多,体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如何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全体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让学生们多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就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这种体育意识不是指参加体育锻炼一时的兴趣,而是一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终身体育意识的确立,让学生们今后即使走出了校门,也会主动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我们体育教育的本质目的所在。所以高校应当利用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这其中除了一些必要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具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去完成这件事情。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堂体育课,组织各类体育比赛,以增强他们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定期举办体育讲座,讲座的内容应注重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结合,多侧重学生们普遍喜欢的体育项目,或是近期内一些重大赛事的点评等。同时还可以由学校出面,联系当地现役或退役的著名与动员,聘请他们担任学校的体育形象大使等。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在学校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体育氛围,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的开设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重在让学生们学得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从学生长远的体育意识培养来看,也要在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乐趣。重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教学和活动的开设,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比如传统的三大球项目,这些项目影响大,学生基础好,因而能够吸引大量同学的关注的和参加。同时,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自然有它们本身的魅力。所以作为学校一方来说,要加大对这些项目的开展力度,适当的降低参加的门槛,重在让学生有一种参与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使少数人的活动变为多数人的活动。同时,对于一些学生们之前接触较好,但是有着良好的锻炼效果的项目,学校也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比如可以采取现场示范的方式,现场向同学们传授相关的技巧和经验,不但让冷门的、新的项目得到了推广,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层面。
  三、完善体育设施,改善体育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但是却没有相关的场地和设施支持,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体育的趣味多半来自于对体育器材的操作和成功的满足感。当前多数高校中,体育设施建设多少有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场地小,器材陈旧单一等等,使得学生们只能进行单调和乏味的奔跑运动。因此学校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来改进学校体育的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一些学生们喜欢的项目,要予以适当的侧重,比如室外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等。此外,除了硬件的体育设施建设之外,还可以从当下时兴的网络教育入手。比如可以由体育教师牵头,成立某个项目的QQ群,任何关于这个项目的看法都可以畅所欲言。学校的网站中可以专门增设和体育有关的栏目,包含经典视频的欣赏,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个人锻炼的推荐计划等等。
  四、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社团的建设
  各种类型的社团,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组织的活动。通过专项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兴趣和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挥。同时,又因为它只分专题,而不分年级、性别的关系,能够促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同学深入的交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都是这种形式的活动。体育社团因为有着较高的自由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还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比如轮滑俱乐部活动的开展,通过俱乐部成员日常的训练和一些晚会上的演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来了解这项运动,如果觉得这项运动适合自己,还会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不断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还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增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知识素养的群体,对体育的需求,不仅是狭义的体育,更是增添了文化内涵的广义上的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也不单是操场上的体育锻炼,而是应该充满了知识性的体育文化教育。学生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不仅能更好更正确的进行体育运动,身体保健,还能丰富自己的体育内涵,对体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加大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大学生体育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科学锻炼常识、体育保健、运动生理学常识、体育运动技术战术基础理论等,高校应充分注意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通过讲座、报告、座谈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理论教育。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竞赛的转播也越来越多,要想更好的欣赏体育比赛就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观赏知识,包括:比赛规则,比赛项目起源与发展,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看出比赛中的“门道”,从而培养体育欣赏水平和体育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亲自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结合运动竞赛观赏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六、加快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在培养身心健康的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为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高校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对大学生参与运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育方向的同时,既要发展中国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又要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文化,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相适应的全面性健康要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如果我们的人才没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一切都是空谈。近年来,国家充分重视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保障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普通高校来说,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要在硬件设施上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广大高校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他各门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更要教会学生求真知,行真事,做真人。下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的带领下,更多的人投入到发掘娱乐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工作中来。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体育资丰富源。但由于贵州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导致该项事业一直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并发展缓慢。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它得到了蓬勃发展。2011年的第九届民运会在贵州的成
期刊
所谓的意象教学法,就是结合中职学生善于具象思维的审美习惯,在老师讲授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准确定位意象,总结诗歌内部有机组合为一体的形象和情感两类潜在信息,并深入分析意象的各个特征,将表层含义和内在意蕴相统一,并不断分析与之相关的意象或者意象群,从而达到对诗歌总体意境的把握和鉴赏。意象教学法的展开主要从四方面入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引导学生收集意象,比如:“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也是挺拔坚
期刊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承受能力差,自闭,焦虑,缺乏信心等,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一直以来,关于体育本质的探讨与研究得到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观点和结论,这些结论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维度得出的不同理解,本文综合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鄙见。  一、有关体育本质的几种观点  近几年来,对体育本质的研究观点层出不穷,各种学术专著,例如《体育学原理》、《体育方法学》、《竞技运动学》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作者对体育本质的理解。目前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诉我们,“语文好比一把锁钥,用这把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宝藏。”这形象的比喻是说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语文素质的钥匙。“钥匙”是一种凭借,一种工具。如何才能使用好这把人文性的钥匙 ?使它所承载的使命创造性的发挥出来,让我们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焕发出学生那份沉睡于心中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灵真正的与文本对话,用心灵透彻的
期刊
新南威尔士大学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本科教学和管理有何特色? 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笔者曾到新南威尔士大学作过两年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联系,对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考察和研究。本文以新南威尔士大学为例,谈谈新南威尔士大学本科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概况  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
期刊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位老师又将要任教新的班级。新的班级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此刻,教师是否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探讨中发现,第一节课上若能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将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Why do I need to learn English?2. How can I learn English well?3. Do your tea
期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注意掌握好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掌握时机,敏于捕捉  提问应捕捉适当时机,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敏于捕捉,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够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知识的疑难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分散难点,最终达到解决难点的目的。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
期刊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教育即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