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数学教育的启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介绍
  
  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现,在心理学上出现了一种与传统心理学相异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它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机械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性本能决定论,主张把现实社会的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强调研究人类的现实经验、价值和意义,关心人的本性、创造性潜能、人的自由与选择。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与教学观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这种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教学、学生无自主性地学习枯燥乏味和琐碎呆板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身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3.学生中心的学习观。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罗杰斯因此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育观。罗杰斯认为,这和心理治疗中咨询者对患者的心理气氛因素是一致的,这就是:①真诚一致;②无条件积极关注;③同情心。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启示
  
  1.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整个班级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和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是某种占优势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影响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无形的育人因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在群体中都有获得生存、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处于心理发展期的中学生更渴望体验独立,开始主动尝试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越来越强烈要求思想和行动的自主权。和谐的班级氛围可以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和提升,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真爱,同时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情感和态度,不以教育者、权威者自居,与学生平等交流,创设安全自由的环境,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消除学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了解研究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
  3.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无能、无用,有挫败感,这导致他们自卑、压抑的心理,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和勇气,缺少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是困难和挫折,体验到的是失败,得到的是往往打击,很少从中得到过愉悦、满足与信心,渐渐地他们对数学丧失了兴趣。由于他们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自我否定。而教师的期望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课堂上教师每一个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真诚的赞美,都有利于同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常常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允许他们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并且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他们传送这种积极的期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一旦发现他们有进步时,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强化其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自己能学好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此刻自己的成功,用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也不一定指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只要学生自己认为是成功就可以了。在回答问题、解答问题、提出问题时都有成功的出现和产生,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体验到那种由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激动和愉悦。每个成功的教师都应该是制造学生成功体验的高手。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轻松、愉快。
  4.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动机产生。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及发展的实质是心理需要的唤起和形成,是心理需要与能满足它的目标相互联系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等方法来了解学生需要的特点,并选择有效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
其他文献
摘要: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新的用以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和特征。需要及其满足,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创造,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 需要社会发展内在动因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形势、劳动关系、就业结构、分配形式和人们的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赋予了许多新内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还要坚持原则,尤其是在教育群众时要注意艺术性。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素质是人们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它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也应有其全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了2017年1月—2018 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
摘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巧妙设计导语和悬念,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人对事物的喜好,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中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教师“一言堂”完成了任务,交差了事就可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它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我有几
摘要: 文章针对应试教育束缚和压抑学生阅读中的主观情感的弊病,指出了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和具体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案例,依据数字法进行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