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教学的梯度解读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诗词教学的现状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诗词美感;学习途径单一,缺乏生命体悟;认知角度偏失,缺乏兴趣培养。如何提高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诗词教学要强化诵读感悟;诗词教学要融入意象与意境;诗词教学要融入情感体验;诗词教学要强调课外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梯度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23-01
  
  古诗词,言语精练,意味含蓄,意境深远,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浓缩着中华民簇几千年来对美的追求。在我们小学教材中收录一百多首古诗词,这些诗词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然而我们目前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诗词美感
  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主要的程式为:解释诗题——了解诗人——理解句意——翻译全篇。无可厚非,这种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诗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程式的教学过程,也使诗词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美感,“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诗词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教学形模式也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张力,古诗词里所蕴藏的美感被消灭得荡然无存,课堂上也随之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
  二、学习途径单一,缺乏生命体悟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目前,学生学习古诗仅局限于课堂,他们很少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进课堂,特别是诗词学习这一块,甚至有些学生视诗词为洪水猛兽,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听师任师”;更有些学生的思想更为消极,把诗词视为“鸡肋”,可有可无……这样的认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也阻碍了学生对诗词的生命体悟。
  三、认知角度偏失, 缺乏兴趣培养
  《课标》明确指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从而进行有效地运用。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机械地分析转而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感悟,特别是对古诗词的教学积累、背诵成了古诗词的教学主要手段。或许是在认识与理解上出现偏颇,很多教师在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忽视了方法的指导,兴趣的培养, 一味地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丧失了审美体验。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如何才能提高诗词教学的有效度?
  (一)诗词教学要强化诵读感悟
  诗词学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意识的情智活动,真正意义的理解和内化诗词必须依赖学生的个性阅读。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内化?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就是提高诗词教学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当然大部分诗词中的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所以诗歌教学重点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而是要把时间和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反复吟咏,在吟咏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对于诗词教学的最好诠释,教师要教有所得,学生要学有所获。
  (二)诗词教学要融入意象与意境
  诗词与其它的文学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诗词是意象与文字的完美融合。诗词中的意象,是它最具生命的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因此,从意象入手来分析古诗词就是一种比较切近诗词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有效方法。比如马致远名篇《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中选择了具有特征性的九种景物并置在一起,构勒出了一幅令人陷入无限遐思的“秋景图”,特别是“夕阳西下”这一句,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是写景与抒情之间的过渡,更在于它使描写的景物被涂上了一层夕阳的色彩,笼罩在了黄昏这一氛围之中,从而形成 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诗词教学要融入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着明显地情感体验过程。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基本特征之一,诗词教学尢为明显。因此,我们在进行诗词教学时,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到如何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开发出来使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的作品,在简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与众不同的情感故事。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情感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正如一句名言: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引导学生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来初步领悟古诗词的所内含的情感。
  (四)诗词教学要强调课外积累
  我国的古诗词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学生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他们的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此,我们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诗歌家园。首先拓展阅读,在学完一首诗或一首词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链接。比如学完《春晓》后,引导学生寻找描写春天的诗词,借而带领学生去探究描写春天的诗词中的不同,学生在找寻、探究中一步一步地提高对诗词的理解,从而学诗的愿望也就越发强烈。其次巧用趣用,比如带领学生踏青时,随便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以激发学生吟诵诗词的热情,让诗词自然地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词。
  总之,要提高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诗词教学就必须强化诵读感悟,融入意象与意境,融入情感体验,强调课外积累。
其他文献
【摘要】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存在的重要标志,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角度审视,才能使技能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  育学科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关键词】运动技能;体育学科;学生主体;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1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更加重视技能教学的
期刊
【摘要】课外版画辅导,处处有声有色。围绕“活动抓提高,强化兴趣,培养特长”的思路,学校把美术版画活动的辅导作为课外文体活动的重头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不仅为学生的技能和特长培养提供了平台,更成为学校教学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课外文体活动;兴趣;尝试;评价;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11-01    这学
期刊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是一门以室外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重视体育课堂的即时评价,有助于学生喜欢上学习,爱上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即时评价;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
期刊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文章就学生 “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一探究 :树立质疑的意识;营造质疑的氛围;教会质疑的方法;养成质疑的能力;完善质疑的后续。  【关键词】小学;能力素养;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15-01    “我们学习完这些内容
期刊
【摘要】教,以人为本;爱是教的最好调节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科学地培育学生“相信自己”的品格尤为重要。不伤其有效的、天真活泼的心灵,就能帮助学生点燃希望之火,建立自信之心。  【关键词】小学教育;相信自我;表现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25.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14-01    教,以人为本,爱是教的最好调节剂。西方教育家说过“凡是缺乏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老师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抓好地理教学。更新观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拓展延伸和课后反思,抓好学法指导,注重师生互动,激励性评价学生,都是抓好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04-03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写为重。习作教学方法多样,习作教学应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学生习作应生活化,避免闭门造车,还应做好学生习作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习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18-02    前不久,和学生们聊天,提及学习,他们坦言最怕作文。同学们的话让我觉得似曾熟悉,细细回忆,自己小时候不
期刊
【摘要】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应该是一个长期以往的过程,无论是在心理、行为上还是在方法上转变,对教师来说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坚持”。让后进生不再后进,是我们期望,也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考验。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方法转变;能力考验  【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13-01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
期刊
【摘要】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活力意识: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思考;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信息反馈畅通,学生感受多方位,思维有深度和广度,见解有新意;课堂留有激情,留有悬念,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使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了灵性。  【关键词】激活课堂;活力意识;互动教学;教学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学习心得源于学生在某种信息的作用下,突然闪现和顿悟的灵感。而打开这种灵感的工具是教师的引导诱发。这些被激活的信息所产生的感想、表达及新认识、新见解,使学生潜意识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和发展,既协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造思维;学习兴趣;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