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动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成必然存在,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在教学中探索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资源;选取贴近生活素材,有效扩展学习材料;构建预设互动生成,有效运用评价语言.
  【关键词】 互动生成;数学课堂;评价语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呈现出动态互动的格局.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成必然存在,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生成方面的探究.
  一、探索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资源
  我们首先对“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合理使用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引发互动生成资源. ”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1. 系统解读文本,深入领会学习材料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学习材料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 通过解读,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也就是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我们在设计三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一课时,考虑到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三上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正是有了这些认识,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学目标就更清晰,师生活动设计也更合理了.
  2. 解读学习材料,教师还要学会在细节上推敲
  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 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 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0的认识”在数数这一块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1)1位老师和9名学生在广场上放10只鸽子;(2)10个点子的集合图;(3)数字10;(4)摆10朵花.
  从教材的编排上不难看出编者重视学生对数感的培养,力求通过感悟使学生认识10,学会10的认读和数数,体验数是可以用来交流和表达的.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使学生学会数数,数一数有10只鸽子,9个小朋友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有10个人,再通过点子图的教学使学生感悟到人和鸟都可以用10个点子来表示,继而使学生理解10个人、10只鸽子、10个点子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最后通过摆花让学生感悟10还可以用10朵花来表示,使学生经历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过程. 我们觉得,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然超越,有效生成、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选取贴近生活素材,有效扩展学习材料
  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引发,还需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学习材料,扩展素材.
  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现有水平,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用实教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使教学时时充满探究性、挑战性.
  教师如果能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促进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引发.
  2. 选取教学中典型素材,活用教材资源
  社会生活精彩纷呈,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面对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不感兴趣的素材,教师有必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入手,去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第八册P22-23,教材中的植树素材对乡镇上的孩子们来说是身边的事,在植树节的那几天,在老师的发动下去种过树,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素材比较感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把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利用、开发、拓展数学课程资源.
  我们必须把握教材本质,关注学习材料的数学味、目的性、实效性、科学性,避免为追赶“时髦”而“随心所欲”用教材、为拓展资源而“滥用材料. ”只有精心选择学习材料,才能有效引发动态生成资源,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构建预设互动生成,有效运用评价语言
  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已经对学生可能有的答案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一群学生,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 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是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搜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教师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创生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互动生成性”课堂的评价,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个性化的、民主的、自由的、全新的学生评价方法.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探索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资源;选取贴近生活素材,有效扩展学习材料;构建预设互动生成,有效运用评价语言. 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为目标的,以互动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凭借自己的实践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引导,使课堂有效互动生成,让课堂焕发勃勃的生命力,让课堂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王朝军.构建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7月.
  [2]陈芹微.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年31期.
其他文献
数学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广泛而普遍,通过对数学几何处理、算术处理、图像分割处理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图像处理软件的理论体系,使图像处理软件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在医学、建筑、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拥有了更简洁、更直观的途径.
【摘要】孩子的基础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孩子的培养不能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和记忆的层面上,要让孩子能够真正的理解,获得数学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初衷.本文主要针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让孩子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通过教学引导来帮助孩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
本文从民族传统养生的特征入手,阐释了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对高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一套适合大学生的传统养生体育
【摘要】 我国高职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其教育内涵而逐步丰富,高职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在经济市场化的大潮下屹立不倒,在竞争白热化的就业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集聚核心竞争力.数学建模一种融合数学逻辑思想的思考方法,在运用抽象性的数学语言和方法基础上实现对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正在推进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是教学改革中一次又一次被提及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获高效卓越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积极的改变.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是在导学案中决定的.因此,如何将导学案编写的既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又符合教学要求,这是关系到能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一、吃透教材,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学情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小儿重症肺炎至呼吸衰竭患儿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12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原因主要包括急性中毒、脑出血、脑梗死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经抢救成功10
初中数学(沪科版)教材的使用已有多个年头了,在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已日趋完善,教材的内容也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课程资源也在不断的充实中.  何为课程资源呢?所谓课程资源,应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它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
在酸性溶液中,高浓度Fe^2+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溶解氧对黄铜矿的氧化浸出。试验驯化培养具有单一硫氧化性的高效浸矿细菌,运用其对单体硫的高效氧化性能,结合Fe^2+离子对黄铜矿氧化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