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瓶颈与对策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因为其自身科研能力的限制,导致多年来其技术转移成功率不高。通过对江苏地区8所高职院校的考察调研,发现其技术转移活动存在校企双方利益诉求有冲突、中介机构权责不清、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缺少连接企业与市场的专业平台、技术转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瓶颈制约,需要尽快制定技术转移的专门法规,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搭建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流服务平台,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建设等以突破发展障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转化;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2-0022-05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学校的特色在于突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最新科技成果迅速投放市场,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教育部和科技部在2016年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要改革完善科技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统筹成果管理、技术转移、资产经营管理、法律等事务,建立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平台。”总体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成效并不理想,许多科技成果都被束之高阁。本文以江苏地区的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状况为视角,分析高职院校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一些瓶颈,进而提出促进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建议和对策。
  一、问题提出
  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草案》将“技术转移”定义为“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移,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该定义明确了技术转移的是“软件”技术,而非单纯的不带有任何“软件”技术的“硬件”转移。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技术转移的专门立法,但是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同属于一个法律范畴。在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将“科技成果转化”定义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1]。由此可见,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都是突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转移利用。除此之外,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这一新规定对于高职院校的技术转移活动无疑也是一个利好消息。总体来说,我国应当抓紧对技术转移的专门立法,以解决我国技术转移在相关法规不健全、机制构建滞后、技术转移率低等问题。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报》的调查显示,我国专利平均实施率为70%;而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的专利转化率只有5%,与发达国家的80%相比相差甚远。“985”、“211”重点高校往往承担着“863”、“973”等国家科研项目,在科研经费比较充沛的情况下,其专利转化率、技术转移率都如此之低,可想而知那些科研力量薄弱、投入经费有限的高职院校的技术转移效率就更不乐观了。
  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办学定位根植于市场和企業的需求,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积极贡献。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大力推动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促进企业技术的更新和效益的提升,实现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价值。
  二、技术转移现状及瓶颈分析
  本研究选择江苏地区8所不同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分别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调研,研究技术转移与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设置、资源设置、科技创新团队等的关系,分析与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相关的影响因素。
  江苏高职院校的技术转移活动主要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的,其具体操作包括成果转让、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共建实体、科技园区、校企联盟、战略联盟等七种模式。其中,科技园区、校企联盟和战略联盟是当前江苏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活动的主要渠道。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能够从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转移中获利;而高职院校则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对新技术研究成果的验证能力。2015年,通过走访调研江苏地区8所不同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得到关于技术转移方面的一些数据,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江苏地区各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科技发展平台和设施设备等方面都比较完善,这些方面的数据要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同时数据统计发现,8所高职院校所发表的核心及以上论文数,最多的有111篇,最少的也有89篇;可是这些学校的授权技术专利,最多只有15项,最少的只有8项,有多所院校的授权技术专利都是个位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技术转移率是相当低的。通过走访调查,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活动主要存在以下瓶颈。
  (一)校企双方利益诉求有冲突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的转出方,其利益诉求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经济效益方面,学校希望通过向企业技术转移,能够获取较高的技术成果的成本补偿,包括科研经费、人员薪酬、管理费等,以及获取一定的额外经济收益,如创收、人员奖励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经济收益高于成本补偿时,其发生技术转移的概率也就越高;当额外收益越大时,其技术转移的动力也就越强[3]。社会效益方面,高职院校在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都要普遍弱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因此,高职院校也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转移案例,来获取更高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社会效益的增加,也会刺激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技术转移。企业作为技术的转入方,他们的利益诉求很单纯,就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包括转移成本和商业价值。对于企业而言,高职院校的技术成果是否具有高利润、高收益的商业价值,是其参与技术转移的动力所在。当技术转移成本低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时,企业就倾向于进行技术转移,这样有利于企业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也能够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建设
  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连接校企的枢纽作用,公正、公平地对待校企双方在技术转移活动中的利益诉求。就目前技术转移中介结构来说,要让高校建立的科技园在技术转移活动中保持绝对的中立公正,显然是不现实的;要让政府牵头的校企联盟和战略联盟马上去行政化、提高办事效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因此,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发挥民间中介机构在校企技术转移中的协调作用。近年来,我国民间中介机构逐渐增多,但是民间中介机构在促进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运作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德国民办官助的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该组织共有201个技术转移中心,其中8个技术转移中心设在研究型大学、193个技术转移中心设在职业院校[12]。每个中心安排有专业的科研人员担任技术顾问,依托于有效的对接、转化机制,为高校和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活动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服务、技术的市场调节服务和有偿的技术转让服务。精细化的服务能够促进技术转移的各相关方长期稳定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方晓霞.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8,17.
  [2]张玉伟,曹文霞.高职院校技术转移模式浅析[J].知识文库,2016(1):85.
  [3]曹可.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模式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89,96.
  [4]陈钢,陈德人,穆卫锋,等.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路徑的若干研究论述[J].科学中国人,2016(32):171.
  [5]袁珊娜.高校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探讨与构建[J].文学教育(下),2016(10):133.
  [6]兰海燕.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短视症”[N].工人日报,2016-11-11(5).
  [7]张胜,宓洪乐,郭英远.不确定性、知识距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6(11):110-114,133.
  [8]赵桂,张涛,朱国军,等.高校加快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6(30):346.
  [9]赵亚静,王艳舫.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及政策体系构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2-34.
  [10]周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与理论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5-38.
  [11]杨润柏,师培杰.对陕西高职院校科研现状的反思[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27-29.
  [12]李玉清,田素妍,高江宁,邹静.德国技术转移工作经验及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2014(10):56-58.
  On Bottleneck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Case of Jiangsu Region
  Cao Dongmei, Jiang Zhaojun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its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success rat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high for many year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8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region, it is found, there exist bottlenecks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ctivities, such as interests conflict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un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s, imperfect exter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lack of the professional platform connecting enterprise and market, and the shortage of capital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transf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ssue the special legislation toward technology transfer, impro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ecurity measures, set up multi-level commun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regulate construction of intermediary marke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chnology transf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nsf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vevment; Jiangsu
  Author Cao Dongmei, research assistant of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xi 214121); Jiang Zhaojun, research assistant of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浪潮涌动,职业学校的发展理应顺应国际化的诉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及路径。要以提供职业学校发展的国内环境为土壤,以增强自身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国际竞争力为根本,以借鉴国内外职业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经验为参照来打造职业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升级版。2016年11月2日至3日,第二届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VETXH 2016)暨中德职业学校校长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职
摘 要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华东六省一市为样本,采集面板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对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教育与华东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即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从长远看也会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通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
2012年,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了主题为“走进工厂农村,体验主题生活”的调研活动,奔赴广东、浙江的6家企业,了解企业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调研显示,截至2012年9月,广东东莞签订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总数为348.2万人。浙江宁海2011年外来就业人口为17.62万人,其中外省市人口16.22万人,所占比重92%。
摘 要 管办评分离作为深化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深刻影响着政府与高校的治理关系和发展格局。高职院校因具有跨界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其在管办评分离的治理趋势下更容易受到治理环境的影响。基于管办评分离的治理要求,优化适应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外部治理机制的路径是,通过产教融合、市场导向实现高职院校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构建整体性治理的协调机制,发挥理(董)事会治理功能,推进高职院校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化
摘 要 专业是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与学校系统对接的主阵地。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已经深刻意识到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并探索通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来影响与引领专业建设。基于CIPP评价要素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评价要素的契合性与CIPP评价主旨与专业建设评价的一致性,以效率和效益为价值取向,建构了基于CIPP评价思想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两效四核”评价模型:背景评价主要指向核心目标,输入评
摘 要 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面临着升级、转型,知识与技术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人才的转型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基石。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通过制度进行宏观层面以及微观技术层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办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方式的提升,从而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为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 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经济转型;变革路径 
尊敬的伊琳娜·博科娃总干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生机盎然的初夏时节,来自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多名代表齐聚上海,举行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蓝图与合作大计。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嘉宾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人
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  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
摘 要 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职业农民终身教育问题、重构中国特色农民教育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牵头承担的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从学术角度对新型职业农民为什么要培养,培养得怎么样等问题予以积极回应。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
摘 要 翻轉课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学习活动的设计,将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安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拆装与测绘》的课程特点、教学现状、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重点是翻转课前与课中教学环节,完整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 翻转课堂;机械拆装与测绘;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