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如世界上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会对其他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一样,电脑发明以后,信息技术很快被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效果毋庸置疑也有明显的提高。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加了课堂容量的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过程中便也出现一些弊端,课件图面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课件引用材料不当,影响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5-02
  一、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而枯燥恰恰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一味地要求读写背诵的做法已深感厌恶,对课堂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框架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正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为乐学。比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笔者向学生展示一幅“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课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情景。从视觉听觉方面点燃学生,让学生觉得深入其境,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古代文人志士都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有过人的才华,而且要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很多青少年学生。《向沙漠进军》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在备课中通过网上搜索、剪裁,再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画面的对比,让学生直观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性。在运用滚动的画面展示沙漠是如何向人类步步紧逼的。这样学生就有了感性认识,就积极地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的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便也落到了实处。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课中,不乏小说和剧本,而单纯依靠文字来理解教学内容,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尤其一些国内外的作品。例如在讲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课时,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像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常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中小小的一段解释是不够的,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影片片段和图片,再来学习课文中的选段,无疑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对于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在教读《范进中举》、《变色龙》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增加了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理解、吸收和培养语言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课堂的容量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上去了。课堂容量的增加多少也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量少的缺陷,能相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一)课件图面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这个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老师在课件制作时将课件的界面修饰得过于花哨,斑斓的色彩和可爱的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但是却分散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就连老师提了什么问题都没听清楚,还谈何学习效果。因此,在课件制作中只有将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地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如果画面太呆板,就达不到调动学生兴趣的作用,相反课件太花哨又会影响学生听课学习的效果。所以,课件制作中应尽量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容量太大,教学过程变成了放电影
  前面已经说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课堂容量增加,这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许多不足。但是有些老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将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只管点鼠标,一路“下一步”、“下一步”,虽然这种方式在教学中省劲不少,但其本质仍然是“灌输式”的,只是把书本知识搬到电脑中而已。这种放电影的教学方式还是无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只是给了外人一种新课堂的表象,其实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什么两样。所以凡是能够用一般教辅用具,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不必用计算机课件展示。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的拐杖。教学要实现的是教育学双方面的互动,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图像放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许多不足,功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运用不当又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课件运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设计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因此,老师们在课件使用中应注意扬其长避其短,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有选择地运用,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巩艳萍《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J] 现代语文2013年10月中旬刊第518期
  [2]刘诗伟《语文课程教学论》[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作者简介:
  常方圆(1990—) ,女,辽宁省盘锦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本文在研究含铁氧体(Fe3O4或 NiFe2O4)颗粒和硼酸铝晶须预制件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了现有挤压铸造工艺,成功地制备了增强体体积分数为25%的铁氧体颗粒和硼酸铝晶须混合增强铝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薄膜质量的影响,优化了溅射工艺参数,制备了Cu原子百分比分别为0、5、9的TiNiCu薄膜;优化了薄膜的退火工艺,系统地研究了薄膜的相变点及相变滞后。通过制备薄膜及对薄膜的组织性能的研究,目的是获得快速响应的形状记忆合金薄膜,该种薄膜就是做驱动或传感元器件的理想材料。本论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质量、组织结
【摘要】“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教师的“少教”,达到学生的 “多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少教”不是不教,也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通过“精讲”,从而达到学生的“多学”,学到更多的知识,本文就“少教多学”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少教多学 创造性思维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出主体性、能动性、发展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2-01  高中语文教学诗词教学应该说是难点。很多教师把它看成难啃的骨头。本人恭敬的听了许多公开课,辛勤的查阅了很多资料,虔诚的听了众多名师的有关这方面的高谈阔论。运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一看到诗歌鉴赏题就不知所措,跟着感觉走,大致答一下就过去了,有的甚至不知道这首诗或词的意思,只是从诗词中的
【摘要】新课改所提出的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教学也逐渐走向了自主化、人文化和开放化。破除旧观念,开创新思路,语文教学也在创新中不断进步。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刍议,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1-02  课堂阅读教学如果足够高效和
【摘要】教育的不断改革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顺应时势的变化。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当今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产物,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合作学习 研究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