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是人品验证码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说要想想。我是直性子,想不通这有什么好想的。无非是借还是不借。
   这次换房子纯属意外,陪朋友看房结果自己动了心。二手房竟那么俏,中介又煽风点火,我简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当机立断,连夜开始筹划借钱。
   我的童年在乡村度过,一旦要借钱,妈妈总是要在家商量老半天。我嫌妈妈磨叽,可她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借钱。为了借钱妈妈往往要准备点小礼物,几个蛋、一包糖什么的。借钱难!我见过妈妈失望的脸,感受过没借到钱时全家每个角落的空气都很凝固。但这样的时候不多,我妈妈持家有方,精打细算,避免开口借钱。耳濡目染,这些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遗传给了我。但工薪阶层,再好的积蓄习惯也不可能买房不借钱。在大城市生活,有一个术语叫中国式买房。
   我在心中打腹稿,借钱要有章法,按三部曲来:确立原则,圈定人选,开门见山。
   第一遍是确立原则:哪些人不宜借!手上没钱的和不愿意借钱的不借,以免浪费表情。还有,以前借过的朋友决不能再借,不能欺负老实人。
   手上没钱的又分成三种:刚买过房子的,刚找我借过钱的,刚在朋友圈哀鸣被股市套牢的。做人不能雪上加霜。
   不愿意借的辨认起来有点复杂。打开朋友圈,朋友竟然有上千个呢!当不得真。还得自己一个一个考核,有些人即便愿意借钱给我我也不好意思要,有些人你根本不想欠他。琢磨来估算去,能借的就是几个老乡、同门和本科同学了,能开口的竟然不到十个,真的是百里挑一。
   想起《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借钱,亲是转弯抹角的,但毕竟贾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母宅心仁厚。靠了这张老脸到底为孩子赚得了做生意的本金。
   我也有一个宗族远亲,在这边做着生意,生意到底多大我一点也不知道,他平时吹水吹得厉害,只要一落座就游说我投资,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万的风投,年度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盈利。好在我既无多余的钱,对投资又一无所知,都当耳旁风吹过去了。我感觉他的钱就像是大风刮来的,这次我得第一个找他。我想他只要给个九牛一毛,我的焦虑就减少百分之五十一,可不省事。算盘打得美极了。
   鼓起勇气闲聊了半天,我感觉他要挂电话了,鼓起勇气问他能给我借钱不?立即自觉地补了一句,多少都成。又赶紧添一句只要贷款下来就赶紧还,估计三两个月,顶多周转半年。我说的都是真话,欠人钱心里老大一个包袱,心情不清爽,走路不利索。
   他说要想想。我是直性子,想不通这有什么好想的。无非是借还是不借。
   夜里,他从微信给我发来一张风投的单据,说如果急的话只能从这個单据里出。我开始有点老花,好几遍都没数清楚到底后边跟的是七个零还是八个零。我只想借个十几二十万的,单笔能借四五十万就是我想象力的天花板。可不想如此为难自己,借个钱还承担这么大的风险,这情我怎么还得动。
   又找了两三个做生意的老乡,不是投到了股市就是刚交了地租之类。这都很容易理解。
   还有一个支吾了半天,东拉西扯又没有勇气直接拒绝。浪费我的时间!我谋财他害命,简直生气。借钱是仁义,不借是权利。我一点也没有资格要求你一定要借钱给我。当然我心里也有一个算盘,如果你手上有钱不乐意借给我,要么是担心我人品,要么是说我们的情谊不值那点利息。我也学过数学。
   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最亲近的同学和师兄妹来借。
   刚一开口老闺蜜就说我去清理一下全部借给你,但年底得还,老家父母建楼房她得凑份子。另一位说算你好运,别人刚刚还了我一笔借款还没转存,直接打了过来。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个刚买房的朋友听了竟然问我还差多少,说多了没有,五万还是可以挪一下。
   我曾经就借钱与密友探讨,朋友夸赞我湖南人讲义气,我告诉他湖南人可以借钱给你甚至为你去找朋友转借,但也可能借钱不还,我见得太多了。还不如广东人不要这义气,把感情和事情分得清清楚楚。
   贷款是个伟大的发明。一是一地和银行打交道,再也不要抹下面子来沾亲带故地攀交情。免了借钱的尴尬,免了我如此心怀鬼胎,备受折磨。
   友情经不起几次考验的,但人生难免要经受几次考验。
   所以年龄越大,真朋友越少。
   借钱是人品验证码,最后剩下来的都值得恭喜。
   摘自《羊城晚报》2021年6月9日
其他文献
書包的故事
期刊
豆瓣上有个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   语言通货膨胀,这个词很有趣。但是,怎么来解释吧?   举个微信聊天常用的例子吧。   比如,起初表达好笑用的是“哈哈”两字,但是,“哈哈”用多了就显得不够有诚意甚至有些敷衍(有时候确实也是敷衍),于是,为了表示我的“哈哈”是真的“哈哈”,就变成了“哈哈哈”,再到后来,三个“哈”也不够用了,就得“哈哈哈哈哈哈哈”了。这就是语言的通货膨胀。   这是个比
期刊
取经队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功成名垂之后,却赶上天庭裁员。   原来这两年,天庭神仙的日子也不好过。各路神仙编制严重超编,寅吃卯粮,财政危机,搅得如来、玉帝寝食不安。“何不模仿人间减员增效之法?”太白金星献上良策。   万般无奈之下,如来、玉帝降旨各路神仙裁员。   取经队分配到一名裁员指标。裁谁呢?这可难为了取经队队长唐僧。唐僧多次召开队务会议,反复传达天庭裁员精神,口口声声说这是天
期刊
人,自始至终,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每个人都有其长处的同时,不可避免也有其短处。有其令人敬仰的优点,亦会有其难以齿及的不足。因此,看人,透过表象看本质,要懂一点辩证法。特别对那些出现在人们身边的大师、准大师,则尤其需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韩愈(768年-824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前,他并不知晓后世人对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如此之高。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起首两句“
期刊
晌午时分,土狗得福正快速地往家里赶。经过镇街叉路口的垃圾堆时,它发现了一袋新鲜的肉骨头。   阳光下,透过几近透明的塑料袋,得福看见肉骨头断裂处鲜红的骨髓。一股新鲜猪肉特有的腥膻味直往得福的鼻子里钻。得福的主人是一对敦厚的乡下老两口,靠离村两里处的一片菜园和院子里一群鸡为生。因为无儿无女,老两口就从亲戚家抱了一条土狗来养,并且取了“得福”的名字。平日里,老两口就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粗茶淡饭样样有
期刊
北宋大臣富弼第一次出使契丹时,路上接到家书,说女儿夭折,心中悲痛,却无法回家,十分煎熬。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家书说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儿,心里非常高兴,但也不能回家祝贺,很是焦急。从这以后,他只要出使在外,收到家书一律不拆开就烧掉了。左右疑惑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家书固然重要,但如果看了,平白又增添许多忧虑,还是不知道的好。   吕蒙正刚调到京城时,就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吕的部下替他抱不平,一定要
期刊
现在,很多人都重视减肥。减肥食谱、减肥药品、减肥训练、减肥绝招……随处可见,不少人乐此不疲。近读清史和一些纪晓岚的传记,看到体型肥胖的纪晓岚说过这样的话:体肥尚可,绝不能“心肥”。心肥为取祸第一事。人要十分注意为心减肥。此话看似戏言,仔细品嚼,拍案叫绝。这个聪明绝顶、博学多识、机智诙谐的才子,说出了到今天人们都应该深深思考的妙语。   纪晓岚“善谐谑,人人共知”,同僚、太监、学生都知道他“诙谐滑
期刊
给风留“出口”  杨德振   越秀山足球场三面环山,处在山洼中。运动场的一头靠山,半山顶上竖着一块长八十米、高二十米的巨型广告牌。广告牌后面有一条路,是我每天散步必走的。   从广告牌背后望向足球场,视线被巨型招牌挡住,巨型广告板上显赫的一个个规整的三角形“窟窿”引起了我的好奇。   刚开始,我以为是风损所致,一细看,这么整齐划一的“窟窿”,又不像风力破坏的结果。为什么平整的背景板要弄得这样
期刊
古代成语“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孟子对同乡酉聪惠的评语。   酉聪惠,贵族后裔,官二代,富二代,雙优基因,虽家境败落,仍生活优渥,佣仆成群。酉聪惠生性懒散,厌学无术,无所事事,爱耍贫嘴,喜招摇卖弄,见谁都指手划脚,聒噪没完,以致乡亲们望影就躲,把他当作成瘟神一般。如此尴尬蹩脚,让酉聪惠觉得很没面子。尤其是,他看到同乡孟轲游历各国,讲学天下,车辆数十,学生数
期刊
要知道什么叫卑贱?读刘江滨的文章《关于序的闲话》(《杂文月刊》2021年2月下),便了然于胸。   有位作家在文坛很有影响力,求序者众。她为人低调,不轻易给人写序。一次碍于情面,给一个青年作者的新书写了序。令作家没有想到的是,书出版时作者对作家写的序擅自做了改动,增加了溢美之词,删去了批评之语。作家很失望,很痛心,一番明月无奈照了沟渠。足见作家人格高尚,青年作者的人格让人无法恭维。这样的作者只图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