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减肥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人都重视减肥。减肥食谱、减肥药品、减肥训练、减肥绝招……随处可见,不少人乐此不疲。近读清史和一些纪晓岚的传记,看到体型肥胖的纪晓岚说过这样的话:体肥尚可,绝不能“心肥”。心肥为取祸第一事。人要十分注意为心减肥。此话看似戏言,仔细品嚼,拍案叫绝。这个聪明绝顶、博学多识、机智诙谐的才子,说出了到今天人们都应该深深思考的妙语。
   纪晓岚“善谐谑,人人共知”,同僚、太监、学生都知道他“诙谐滑稽”,加上后来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格开朗、胸襟豁达、生活散漫的人,天天嬉笑怒骂,笑对人生,笑对官场,笑对所有的坎坷和波折。在物欲横流的大清朝堂,纪晓岚清风凛冽,独善其身,难道仅仅是性格豪爽、不问世事、目空一切的原因?我觉得不全是。他之所以无拘无束,能让乾隆帝喜爱有加,除了他的文采、机智、豁达,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一生以廉洁自持,体肥心不肥。“士大夫必有毅然任事之心,而后可集事;必有无所奉就附和,而后能毅然任事;又必一尘不染,一念不私,而后能无所奉就附和。至于仕宦升沉,则有数也,君子弗论也。”这块给山东历城方坳堂题写的墓志铭,虽是纪晓岚录用恩师刘统勋之语,但他“余承师训,恒抱愧心”,足以表明他一生的处世哲学。到了晩年,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叮嘱子孙不要心肥,力戒贪乱:“尝见世禄之家,甚盛焉,位高势重,生杀予夺,率意妄行,固一世之雄也。及其衰焉,其子若孙,始则狂赌滥嫖,终则卧草乞丐,乃父之尊荣安在哉!……尔辈睹之,宜作前车之鉴,勿恃傲慢,勿尚奢华,遇贫苦者宜赒恤之……”
   纪晓岚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看透了心肥之根在于欲。自己身处宦海,须放空一切,要求家人须以贪欲为戒。在那个年代,能看清悟透笃行,真是不易。明代朱载堉的散曲《十不足》,把那个时代的人心不足刻画得惟妙惟肖——“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心肥与权大相影相随。权越大心越易肥。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肥人”,一个是纪晓岚,另一个是和珅。纪晓岚一生深知“心肥”是人生第一祸事,而和珅却是随着权力的膨胀心越来越肥。和珅早年家境贫困,三岁丧母,九岁丧父,靠家丁和父亲的偏房抚养。十九岁参加科举,名落孙山。二十三岁得幸做了乾隆的仪仗队侍从。那个时候的和珅,绝无贪念。别人送礼,恐避之不及。小心谨慎,竭尽才智,博取龙心。然而,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就任管库大臣始,心肥日增,纪晓岚经常提醒,乾隆帝多次训诫,终不悔改。到后来,尽管富已敌国,但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贪腐的机会,“用事将二十年,威福由己,贪黩日甚,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最后被嘉庆帝赐令自尽,印证了“心肥为人生第一祸事”的断论。
   体肥有基因,心肥不天生。为心减肥也不是天生的,贵在心中有警尺。纪晓岚为心减肥,可能得益于他编纂《四库全书》。读史使人明智。加上纪晓岚要秉承乾隆的旨意,极力对古人的著作进行“阉割”,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有意无意被“精神阉割”了。作为汉臣,他唯有小心翼翼,不敢“心肥”,其聪明就聪明在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伴虎左右,知道自己一旦心肥就会被宰。尽管他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是被动控制心肥,但在贪腐奇多的乾隆朝,他能清廉自持,值得借鑒。如今,我党十分重视为领导干部减心肥,正风肃纪严之又严,党内教育整顿一波接一波。始终秉承为民情怀的我辈同志,扎紧篱笆,力戒贪欲,保持清廉本色,不妨经常思考思考纪晓岚的“为心减肥”说。
   摘自《镇江日报》2021年6月11日     李肖扬/图
其他文献
“烧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不到,大概是我们沂蒙老区的方言,意思大体是说贫穷却故意摆阔,可能是由“要饭的烤席笼子——穷烧包”的歇后语缩写或衍生而来。它与“哭穷”虽不是标准的反义词,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哭穷”主要是讲家里实则富有,口头上故意装穷,该词在词典中倒是可以追根溯源。   大凡四十五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这可是农村颇为流行的两种极端的社会现象,也是口头使用频率特高的两
期刊
一位贾姓友人,时常会聊出一句话: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话听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知道他是想借《红楼梦》的诗,去沾点“贾氏”的贵气。   封建社会消亡了,但亡的是制度,封建思想仍然存在着,尤其是氏族中攀祖附贵的习俗,一贯是中国社会极为热衷的追崇。   就拿《红楼梦》来说,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乘的就是祖上荣光:賈氏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史氏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王氏
期刊
槟榔是一种休闲食品。今人嚼槟榔,古人亦然,其中还隐藏着一段令人争论不休的故事。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处说的是南朝刘宋开国之君刘裕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事迹。刘裕能“气吞万里如虎”,少不了東晋末年大臣刘穆之的帮助。刘裕领兵在外时,正是刘穆之留守建康,让刘裕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刘裕最为倚重的大臣,刘穆之除了能力强外,还
期刊
所谓人心,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感情、智慧、心地、境界、品行。一般讲,人心主要指心地、品行,或者说德性。人心难测。庄子说:人心比山川险恶,人心比天象难测。人心之美或丑、善或恶、真或假、好或坏等是很难捉摸的。天象还有四季和日夜周期之变化,而人心则深藏于厚饰的外表下而难以辩识,“有的真诚,却是简装本;有的虚伪,却是压模烫金”。(诗人邵燕祥)   除了人心深埋暗处而难测外,其因还缺少一把能度量其“质
期刊
書包的故事
期刊
豆瓣上有个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   语言通货膨胀,这个词很有趣。但是,怎么来解释吧?   举个微信聊天常用的例子吧。   比如,起初表达好笑用的是“哈哈”两字,但是,“哈哈”用多了就显得不够有诚意甚至有些敷衍(有时候确实也是敷衍),于是,为了表示我的“哈哈”是真的“哈哈”,就变成了“哈哈哈”,再到后来,三个“哈”也不够用了,就得“哈哈哈哈哈哈哈”了。这就是语言的通货膨胀。   这是个比
期刊
取经队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功成名垂之后,却赶上天庭裁员。   原来这两年,天庭神仙的日子也不好过。各路神仙编制严重超编,寅吃卯粮,财政危机,搅得如来、玉帝寝食不安。“何不模仿人间减员增效之法?”太白金星献上良策。   万般无奈之下,如来、玉帝降旨各路神仙裁员。   取经队分配到一名裁员指标。裁谁呢?这可难为了取经队队长唐僧。唐僧多次召开队务会议,反复传达天庭裁员精神,口口声声说这是天
期刊
人,自始至终,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每个人都有其长处的同时,不可避免也有其短处。有其令人敬仰的优点,亦会有其难以齿及的不足。因此,看人,透过表象看本质,要懂一点辩证法。特别对那些出现在人们身边的大师、准大师,则尤其需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韩愈(768年-824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前,他并不知晓后世人对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如此之高。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起首两句“
期刊
晌午时分,土狗得福正快速地往家里赶。经过镇街叉路口的垃圾堆时,它发现了一袋新鲜的肉骨头。   阳光下,透过几近透明的塑料袋,得福看见肉骨头断裂处鲜红的骨髓。一股新鲜猪肉特有的腥膻味直往得福的鼻子里钻。得福的主人是一对敦厚的乡下老两口,靠离村两里处的一片菜园和院子里一群鸡为生。因为无儿无女,老两口就从亲戚家抱了一条土狗来养,并且取了“得福”的名字。平日里,老两口就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粗茶淡饭样样有
期刊
北宋大臣富弼第一次出使契丹时,路上接到家书,说女儿夭折,心中悲痛,却无法回家,十分煎熬。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家书说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儿,心里非常高兴,但也不能回家祝贺,很是焦急。从这以后,他只要出使在外,收到家书一律不拆开就烧掉了。左右疑惑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家书固然重要,但如果看了,平白又增添许多忧虑,还是不知道的好。   吕蒙正刚调到京城时,就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吕的部下替他抱不平,一定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