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唾液酸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血唾液酸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方法:将12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术,分为A、B两组:A组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61例;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67例;同时选取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血清唾液酸,分析各组之间血清唾液酸的相关性关系。 结果: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唾液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增生性、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唾液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血清唾液酸含量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关键词】唾液酸;糖尿病;眼底荧光素造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早且进展较快,严重者易导致失明。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神经氨酸的衍化物,化学名称N-已酰神经氨酸,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结构成分,参与调控离子转换、渗透和受体功能,并且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本文通过测定增生性与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SA水平,探讨SA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糖尿病性眼底病患者128例:男69例,女59例,年龄45~80岁,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根据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与诊断标准分为两组,A组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男33例,女28例,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男36例,女31例。正常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合格的正常人7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4~79岁,各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排除I型糖尿病、癌症、近期感染性、炎症等患者和妊娠妇女、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重度吸烟者。
  1.2 方法:各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4ml,分离血清(避免溶血)后于2小时内检测SA,仪器采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A试剂和标准品购自江苏武进新乐生化试剂公司。比较S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与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分析:所测各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SPSS15.0数据包),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与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SA测定结果见表一。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1,P<0.05);与对照组比较,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显著增高,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r=0.329,P<0.01);与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2,P<0.05)。
  3 讨论
  血清SA是神经氨酸的乙酰化衍生物。它位于膜糖蛋白及糖脂结构的末端, 参与细胞表面的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微血管基底膜、血清糖蛋白及哺乳动物粘液中。SA作为恶性肿瘤敏感的标志物已有较多的报道,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SA是构成胰岛素受体的基本成分之一,参与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信号调节过程,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胰岛素受体异常密切相关,受体异常可能也是影响血清SA水平的一个因素。国内有学者也报道了血清SA检测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敏感的诊断指标,其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并发症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是四大致盲眼病中的一种。且随着眼底微血管病变程度的逐步加重,其眼底荧光素造影表现可由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向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6期)演化。国内学者也证实,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时,血清SA并不升高,而当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血清SA明显升高,但未指出随着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SA含量如何变化。
  本研究表明,随着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眼底荧光素造影表现由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向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演化过程中,SA含量逐渐升高,与病情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因此,SA以其安全、方便、快速的检测特点,可以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口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并与美沙拉嗪组进行对照。方法:60例溃疡性直肠炎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甘草泻心汤和美沙拉嗪治疗,在用药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评分。结果: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 直肠炎疗效显著,与美沙拉嗪疗效相仿。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安全有效,并更具优势。  【关键词】溃疡性直肠炎;甘草泻心汤;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u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方法 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2-68岁的包茎、包皮过长患者368例行包皮环切术。 结果 全组病例均愈合良好、无疤痕。结论 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2-68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除包皮炎内板肿胀增厚、肥胖患者阴茎不能外露的外)均适用该方法,因手术时间短,简便易行,安全无痛苦,术中、术后不出血、不缝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5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NYHA心功能Ⅲ~Ⅳ级,分为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应用UC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测量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及左室射血分数 ( LVEF)的指标变化。结果 在治疗6 个月期间, 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高位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采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治愈68例,后遗肛瘘18例,治疗时间平均(7.3±1.2)天,总治愈率达80%。结论中药直肠点滴配合微波辐射完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正常组织,一次性治愈率高,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痛苦。  【关键词】肛周脓肿;挂线;引流;中
期刊
【摘要】本文对护理人员在医学质量检验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医学检验控制的角度、质量检测及改进措施角度探讨了护理人员在检验质控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用  医学检验对医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
期刊
【摘要】目的:构建MCF-7 PI3KNC/MCF-7 PI3KCARi细胞模型,即MCF-7细胞的PI3K-NC基因稳定转染组(对照组)/MCF-7细胞的PI3K-CA沉默组(沉默组),探讨PI3KCA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沉默乳腺癌细胞株的PI3KCA基因,构建MCF-7 PI3K-NC/MCF-7 PI3K-CARi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见皮肤病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皮肤病患者,针对其病因情况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探析。结果:本组54例皮肤病患者中,社会因素致病者15例,地理因素致病者24例,年龄因素致病者10例,心理因素致病者5例。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干预,全部患者皮肤炎症消退或明显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皮肤病的病因采取对症处理并结合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游离膀胱粘膜片在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收游离膀胱黏膜片代尿道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治疗的患者17例,并随访3-5年 结果 随访3-5年,17例患者治疗恢复情况良好,游离膀胱粘膜片的应用使尿道成形术的成功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论 游离膀胱粘膜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尿道下裂;膀胱;粘膜  自从
期刊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临床上有气滞血瘀、痰湿雍盛、寒湿凝滞、心肾阳虚等症。中西结合疗法疗效确切。方中红花、当归、赤芍、桃仁等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对稳定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并能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缺氧。川芎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炙甘草有镇痛、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硝酸酯制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灌注量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均使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结果 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论 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依达拉奉;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预后  在当今社会急性脑梗死已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神经内科急症,发病急,致残致死率较高。大量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