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均使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结果 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论 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依达拉奉;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死预后
  在当今社会急性脑梗死已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神经内科急症,发病急,致残致死率较高。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及清除急性期产生的自由基对改善脑梗死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为2001年在日本首度上市的新药依达拉奉,被认为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我们在2008-2010年间收治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依达拉奉使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意义做一观察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78例患者发病距入院时间均在24小时以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78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其中男52例,女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 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针450 mg (广西梧州制药有限公司)加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均为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次,一天两次。两组患者间相比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检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第一天和第15天清晨空腹抽血检测C反应蛋白。并于入院后第一天和入院后第15天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进行评分,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急性脑梗死所致原因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的比例较其他脑血管病变大。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死率高。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治疗脑梗死可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颅内外血管阻塞而造成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缺血期间和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血管内皮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依达拉奉化学名为3-甲基-1 苯基-2-吡唑啉-5-酮,其分子量为174.20的亲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药效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15HPETE(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减少神经细胞损害;保护脑神经,抑制脑梗死灶的血流量减少和由水溶性及脂溶性自由基引起的人工磷酯质膜脂质体的脂质过氧化;能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防止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防止缺血性脑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恶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上调eNOS的表达,使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增加,凋亡诱导基因Bax表达明显减少。
  本研究证明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CRP含量,证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减轻重症急性脑梗死过程各个炎症反应的环节,提高疗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使用可提高NDS评分,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孙树清,吴中学,张友平,等.脑损伤后脑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实验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
  [2] 罗自勉,袁光雄,付林,等.血栓通粉针治疗脑梗塞200例临床观察 [J]. 广西医学,2008,18(7):37-3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3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3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磁性附着体修复。分析和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磁性附着体修复前、修复后的固定力和咀嚼效率,从而判定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粘固后1 周、2 周、3周的咀嚼率、固定力较粘固前有所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固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口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并与美沙拉嗪组进行对照。方法:60例溃疡性直肠炎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甘草泻心汤和美沙拉嗪治疗,在用药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肠镜下评分。结果: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 直肠炎疗效显著,与美沙拉嗪疗效相仿。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安全有效,并更具优势。  【关键词】溃疡性直肠炎;甘草泻心汤;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u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方法 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2-68岁的包茎、包皮过长患者368例行包皮环切术。 结果 全组病例均愈合良好、无疤痕。结论 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对2-68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除包皮炎内板肿胀增厚、肥胖患者阴茎不能外露的外)均适用该方法,因手术时间短,简便易行,安全无痛苦,术中、术后不出血、不缝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5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NYHA心功能Ⅲ~Ⅳ级,分为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应用UC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测量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及左室射血分数 ( LVEF)的指标变化。结果 在治疗6 个月期间, 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高位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采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治愈68例,后遗肛瘘18例,治疗时间平均(7.3±1.2)天,总治愈率达80%。结论中药直肠点滴配合微波辐射完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正常组织,一次性治愈率高,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痛苦。  【关键词】肛周脓肿;挂线;引流;中
期刊
【摘要】本文对护理人员在医学质量检验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医学检验控制的角度、质量检测及改进措施角度探讨了护理人员在检验质控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用  医学检验对医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
期刊
【摘要】目的:构建MCF-7 PI3KNC/MCF-7 PI3KCARi细胞模型,即MCF-7细胞的PI3K-NC基因稳定转染组(对照组)/MCF-7细胞的PI3K-CA沉默组(沉默组),探讨PI3KCA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方法,沉默乳腺癌细胞株的PI3KCA基因,构建MCF-7 PI3K-NC/MCF-7 PI3K-CARi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见皮肤病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皮肤病患者,针对其病因情况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探析。结果:本组54例皮肤病患者中,社会因素致病者15例,地理因素致病者24例,年龄因素致病者10例,心理因素致病者5例。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干预,全部患者皮肤炎症消退或明显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皮肤病的病因采取对症处理并结合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游离膀胱粘膜片在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收游离膀胱黏膜片代尿道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治疗的患者17例,并随访3-5年 结果 随访3-5年,17例患者治疗恢复情况良好,游离膀胱粘膜片的应用使尿道成形术的成功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论 游离膀胱粘膜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尿道下裂;膀胱;粘膜  自从
期刊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临床上有气滞血瘀、痰湿雍盛、寒湿凝滞、心肾阳虚等症。中西结合疗法疗效确切。方中红花、当归、赤芍、桃仁等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对稳定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并能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缺氧。川芎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炙甘草有镇痛、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硝酸酯制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灌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