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是一种病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某公在患厚皮逻辑症之后,经过手术削皮,看上去皮薄了些,然而这只是“锯箭法”,治标没治本,不久皮又长厚了。更让人不解的是,此公在服了《逻辑学》之后,出现新的症状。
  一日,此公又来到医院。正好这天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寥若辰星。
  医生说:“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知道此公曾有过的事情,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此公說:“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更毒的毒药!”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此公说:“纯粹是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吗?即使是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不错,比如北极就在刮寒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说:“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
  此公说:“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公众的价值观出现问题,那真是可悲的事情,比如文革就是这样。要知道真理有时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医生已经有厌烦了,忍不住和他辩起来:“难道真理就掌握在你手里?”
  此公说:“你的理解,我看是很平凡的,你们这些医生都给人看病,唯有我是被看病的,我虽属少数人,但我也没说真理就在我手里呀?”
  医生说:“我们医生都是平凡的人,你是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也会得病,也要我平凡的人来治病。”
  此公说:“我不平凡的人即使得病,也是得不平凡的病。”
  医生说:“对!你得的是不平凡的病。”
  此公说:“你才得病了呢,我说过我得了病吗?”
  医生说:“你没病来医院干嘛?”
  此公说:“我没病不可以来医院吗?医院是公众场所,我无权来吗?”
  医生说:“你可以来,现在你可以回去了。”
  此公说:“你无权命令我走,你是医生,职业道德不允许你赶我走。”
  医生说:“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对病人而言。闲杂人等都跑到医院来,医院不成了椒公园么?”
  此公说:“你没有调查研究,怎么就知道我没病吗?难道我就不是病人吗?”
  医生说:“你不是说你没有病吗?”
  此公说:“难道我说的话就一定正确吗,难道我说过我没病吗?”
  医生说:“我不用调查研究也知道你有病了。”
  此公说:“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因此,你这是在骂人!”
  医生摇了摇头说:“你的病我治不了,你去找其他的医生给你看吧。”
  此公说:“你们医生都是穿一条裤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哪位医生都会说我有病的。”
  医生无可奈何:“既然大家都说你有病,那你肯定是有病的,你大概不知道,还有木‘朽’于林,风不摧也自烂一说呢。”
  此公说:“你们都说我有病,难道就我一个人有病,你们就没有病?”
  医生苦笑着说:“你、我、还有其他医生都有病,好么!不要再说了!”
  此公说:“你难道要剥夺我的话语权吗?”
  医生说:“好!好!你有说话的权利。”
  此公说:“不对!我还有不说的权利!”
  医生说:“那你就坐下继续说吧,说累了,就喝点水。”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刚说完,医生心想,又转回去了,看来今天无穷无尽。于是苦笑着说:“今天真倒霉……”
  此公说:“你还是医生吗?你知道医生的职业道德吗?怎么可以这样说话?”
  医生说:“那你就少废话,让我给你瞧病吧?”
  此公说:“谁说我有病?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医生心头一惊,进入狗咬尾巴的逻辑怪圈了,因此就闭口不语。
  此公说:“你为什么不说话?”
  医生说:“我为什么要说?你难道要剥夺我不说话的权利吗?”
  此公说:“那你就喝点水吧。”
  医生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忽然感觉到,这话原是从此公嘴里吐出来的,自己怎么传染到了呢,就差点没晕倒在地上……
  ……经过多方调查,才知道病人当年参加过"梁效"的写作班子,估计可能是一种后遗症。
  第二天,医生找到院长,说:“本人虽是主治大夫,但因某些特殊患者的病症———雄辩症的出现,本人深深感觉到知识的贫乏,无法给病人治病,想脱产去进修哲学、逻辑学。”
  院长说:“就为一个特殊的病人?”
  医生说:“特殊病人就不是病人吗?你可以剥夺特殊病人治病的权利吗?难道医院只是为了大多数人开设的吗?如此歧视特殊病人是没有道理的!假如你是特殊病人,你需要治疗吗?”
  院长一听,一屁股瘫在沙发上,怔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慢慢地说出一句话:“我看你已经有雄辩的能力了,不用再去进修,否则我这老院长也得去进修。”
  选自《当代作家》
其他文献
我常常想起魏晋时候阮籍的一件事。阮籍母亲过世时,他不哭。按儒教的传统,父母去世,即使要用锥子刺自己,都是要哭出来的,不哭是不孝,真的哭不出来,也得请五子哭墓。但阮籍不哭,宾客吊丧时哭成一团,他无动于衷,等到宾客散尽,他突然吐血数升……这是阮籍表现忧伤的方式。在他看来,母亲过世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哭给别人看?他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让道德情操变成一种表演。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
施耐庵笔下的北宋,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成书时间相当,比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迟了大约五十年。不知写作时,施耐庵有没有查阅史书,武松也罢,鲁智深也罢,进门对小二的吩咐差不多都是:“小二,五斤熟牛肉,筛四角酒来,有好吃的酒菜,尽管上来,须少不得你的银子!”似乎熟牛肉才是那时的主菜。但事实并非如此。宋朝人首爱是羊肉。有一天晚上,宋仁宗赵祯办公迟了,饿了,想吃羊肉,但为了不开不正之风,吞着口水克己了,传
唐诗以李杜并称,是件非凡的事。唐代的底蕴,或者说向度,太梦幻了。如果说唐代是个梦想,李白则是在这个伟大的梦里,更深地坠落在自己梦里的那个人。杜甫呢?恰恰相反,他是在伟大的梦里,从不入梦的那个人。李白天生自闭,表明他确实是个谪仙人。杜甫是真切地在世之人,世间所有的人事,都是他心之所系,也因此明察秋毫。李杜,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竟然并称了。天可怜见,适时出生了杜甫。如果杜甫早生十岁,唐诗可能就没有杜甫
心形的叶子缘血管般的藤蔓儿蜗行。爬至窗子顶端便沿线作水平运动,而后,在转角处沛然而下,琅然若泉。绯红,润白,绛紫,间或在绿色的瀑流中嫣然巧笑,娟娟静好。金边瑞香,却如老僧入定,瞑然兀坐。不像牵牛花,日日予主人以欢愉。浴着晨光,一朵两朵,甚或七朵八朵,足以怡颜。无花的日子也好,看新生的嫩蔓儿,昨儿还在窗子的顶端,横放杰出地孤悬着,今日终于缠上了苍苍的老藤,顺流而下优哉游哉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古人似乎比今人要有情调情趣一些,拿取名来说,不论是人名地名还是物名,都很有情怀、文化和诗性。比如,他们给乡村、故园就取了一个很雅致的别名:丘园。这两个字在古典诗文中经常可看到,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意思是说,人世间的荣华会随着时间周而复始地出现或消失,我就独自在乡下老家坐看风云变幻好了。寄情山水,是古人惯常的生活态度之一,涵盖山水、田畴、阡陌、房舍等
我于茶,总保持着一段距离。不是我怠慢了它,是胃对它感冒,肠遇它就雷鸣。但,就是这段距离,反倒帮我看清了茶客的众生相。虽然,也许这仅仅是自以为是。我自以为是地把茶客大致分成了四类。第一类茶客往往是被二三类人视作“下里巴”的。这类茶客多为生活所困、尘劳所累,无闲暇时光,也就少闲情逸致。他们只视茶为解渴醒脑提神之物,犹如米饭之于饥肠,板床之于困躯。渴了,就大口地喝,冬喝热,夏喝凉,完全是根据身体的需要和
我的河流,我童年的河流,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就嫁给了城市。我心里翻江倒海,尽是酸涩和眼泪。我的河流,被浓妆艳抹,变得珠光宝气,完全失却了我熟悉的淳朴清灵,她对于我,已经高不可攀。我的河流,身上挂满城市送给她的珍珠饰品———一幢幢崭新的、扎眼的摩天大楼,一辆辆锃亮的、傲气十足的小轿车,躺在城市的怀抱里。我被当作一个毫不相干的路人,站在路边,看着我的河流,和城市相依相偎。城市,他的眼里,尽是扬扬得意、傲
在朋友圈里能观察到各种心性。所匮乏和渴望的,一般也是在热衷展现和表达的。总是在炫耀美食、奢侈品的人,和喜欢半夜读诗及发表感想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追求。那些从不或极少在朋友圈发消息的朋友,对自己是有估算的。文字和照片很难隐藏自我。有人说他的朋友圈里有三百多人,当时我很吃惊,想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这么多朋友。不用说朋友,恐怕点下头的熟人也不够这个数量。我的朋友圈里,只有二十几个人,经常说话的大概十个之
听———这不是蛙鼓吗?咕嘎……咕嘎……咕嘎,连片的蛙鼓汇成了美妙的合唱,从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一阵阵海潮般朝我的小村、朝我的耳畔尽情地扑打过来。今年的五月,雨格外地多,一场接一场的,天气也冷一些。立夏过了好多天,水田里的稻秧才刚刚插上。傍晚的村庄刚被一场急雨涤洗干净,蛙鼓便由远而近,由疏而密地来了。这不是梦,是真真的久违的蛙鼓在阔别了好多年后第一次这么真切地、这么直白地、这么亲近地到来了。带着
大约是在2003年初秋的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个女的。“你还记得我吗?”她问。我没有回答,我讨厌有人这样在电话里问,我打算她再问的时候就放下电话。她没有那么干,她说:“我是小梁啊!”那个瞬间我觉得记忆突然就活跃了,我眼前出现了一个大眼睛圆脸皮肤白皙的姑娘。我说:“记得。怎么能不记得呢?小梁你好吧?”她说:“我很好,你呢?你也好吧?”然后我们说了很多话。她的声音有些变化,准确讲不再是小姑娘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