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分析学生体育课程选择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几点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教学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大学的体育课在整个学习阶段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很多大学生刚进校园时对体育课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拿到学分应付老师,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能积极配合老师、热爱体育的大学生很少。大学是一个人个性的形成阶段,在此期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不少研究表明,体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稳定和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将来更好的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2 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2.1专业化倾向
不少学校把竞技运动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教学动作程序完全按照竞技规则执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体育教师成了竞技体育中的教练,教学上强调动作技术的传授。教师重点培养少数的尖子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这种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让很多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2.2 教学程序僵化
不少学校过分注重教学程序和形式规范化,过分追求形式统一,表面上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三步上篮"的动作对大多数的学生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而有些体育老师为了能落实政策,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标准化。从上课到下课,教师全程陪着学生练习,纠正动作,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体育课呆板而没有生气,学生缺乏该有的活力。
2.3 放羊散漫的组织教学
放羊式的教学是另一个极端,是教师不负责任、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教师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只负责把学生集中起来发给体育器材,剩下的时间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是否在按照要求进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教师不闻不问。这种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自身要求不严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2.4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是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少。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会打击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另外,体育设施简陋,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体育器材长期得不到保养已经不能用于体育教学了,然而仍然被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若天气不允许室外活动则取消体育课,体育课程本来就少,断断续续的进行更加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3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
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专业技能,最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大学的体育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教学手段与方法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些项目是否真正的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否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呢?只有了解了影响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的因素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
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兴趣:大学生还处于一个感性的阶段,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选择;健康需要: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的健康;体育学分:大部分学校将体育列为必修课,体育学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考评;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大学汇集了各个地区的优秀学生,竞争大,压力大;评奖学金:体育课的成绩计入奖学金的评定,因此体育成绩的高低可能会成为决定因素;交友:体育课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能增加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治疗和预防疾病:体育运动能增强抵抗力,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调节生活规律:体育运动能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学习体育技能:体育社交是一种发展趋势,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加分;学习锻炼的方法:正确的锻炼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其中,健康需要和体育学分是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两个最终要的因素,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另外,个人兴趣和评奖学金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4 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然而,现在的体育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为了最大程度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各高校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大宣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然而这些人中只包括了很少部分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年轻,平时也没有重大的疾病,就认为体育锻炼是没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学校应该加强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发放宣传图册和播放宣传片,通过体育锻炼的有无对比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深刻的认识。
4.2 调整教学方式
4.1.1 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课程
体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喜爱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才可能主动学习。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仍然沿用中学的课程项目,学生对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学校应针对本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要求制定课程安排。
4.1.2 适当增加体育文化课
各高校的体育课都习惯性的变成了肢体活动课,教师教学生动作,发给体育器材,学生一直在活动中,而没有时间思考体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因此,让学生像其它文化课一样坐在教室,由教师讲解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阶段;或者通过演示体育视频,让学生欣赏到力与美的结合,从而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运动。
4.1.3 改革体育成绩评定方式
体育成绩的评定都是根据学生考试的数据来定的,长跑用了多长时间,跳远跳了多少米,这些都是量化的数字。有些学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由于心理因素对一些项目有恐惧心理,得到的成绩就只能偏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学生的成绩由小组成员评定出来,录入成绩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组员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学关系,更能看到某个组员的进步和努力。
4.3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教师以前学的知识和技术可能已经不适合现时的需要,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因此每位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提高、充实自己。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面对严峻的考验,教师应该主动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4.4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跟上学校扩张的速度,下雨天没有场地上课,上课时体育器材不够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顺畅进行。
5 结语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课前准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工作复杂、意外事件发生频率大、教师危机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等。因此,体育教学需要学校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确保体育教学的目标能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 廖祖英, 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四川体育科学, 2010(4): 73-75
[2] 黄如珍, 刍议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福建体育科技, 2000(2):58-59
[3] 范建国,张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经营管理者, 2009(24):第291-292页.
[4] 姚为俊,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体育科技, 2003(2): 54-56
[5] 王胜超, 从体育的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100-108
作者简介:吴爱利(1981-1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体育部讲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在职研究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大学的体育课在整个学习阶段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很多大学生刚进校园时对体育课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拿到学分应付老师,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能积极配合老师、热爱体育的大学生很少。大学是一个人个性的形成阶段,在此期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不少研究表明,体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稳定和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将来更好的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2 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2.1专业化倾向
不少学校把竞技运动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教学动作程序完全按照竞技规则执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体育教师成了竞技体育中的教练,教学上强调动作技术的传授。教师重点培养少数的尖子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这种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让很多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2.2 教学程序僵化
不少学校过分注重教学程序和形式规范化,过分追求形式统一,表面上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三步上篮"的动作对大多数的学生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而有些体育老师为了能落实政策,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标准化。从上课到下课,教师全程陪着学生练习,纠正动作,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体育课呆板而没有生气,学生缺乏该有的活力。
2.3 放羊散漫的组织教学
放羊式的教学是另一个极端,是教师不负责任、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教师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只负责把学生集中起来发给体育器材,剩下的时间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是否在按照要求进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教师不闻不问。这种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自身要求不严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2.4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是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少。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会打击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另外,体育设施简陋,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体育器材长期得不到保养已经不能用于体育教学了,然而仍然被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若天气不允许室外活动则取消体育课,体育课程本来就少,断断续续的进行更加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3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
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专业技能,最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大学的体育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教学手段与方法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些项目是否真正的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否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呢?只有了解了影响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的因素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
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兴趣:大学生还处于一个感性的阶段,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选择;健康需要: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的健康;体育学分:大部分学校将体育列为必修课,体育学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考评;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大学汇集了各个地区的优秀学生,竞争大,压力大;评奖学金:体育课的成绩计入奖学金的评定,因此体育成绩的高低可能会成为决定因素;交友:体育课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能增加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治疗和预防疾病:体育运动能增强抵抗力,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调节生活规律:体育运动能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学习体育技能:体育社交是一种发展趋势,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加分;学习锻炼的方法:正确的锻炼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其中,健康需要和体育学分是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两个最终要的因素,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另外,个人兴趣和评奖学金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4 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然而,现在的体育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为了最大程度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各高校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大宣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然而这些人中只包括了很少部分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年轻,平时也没有重大的疾病,就认为体育锻炼是没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学校应该加强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发放宣传图册和播放宣传片,通过体育锻炼的有无对比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深刻的认识。
4.2 调整教学方式
4.1.1 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课程
体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喜爱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才可能主动学习。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仍然沿用中学的课程项目,学生对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学校应针对本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要求制定课程安排。
4.1.2 适当增加体育文化课
各高校的体育课都习惯性的变成了肢体活动课,教师教学生动作,发给体育器材,学生一直在活动中,而没有时间思考体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因此,让学生像其它文化课一样坐在教室,由教师讲解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阶段;或者通过演示体育视频,让学生欣赏到力与美的结合,从而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运动。
4.1.3 改革体育成绩评定方式
体育成绩的评定都是根据学生考试的数据来定的,长跑用了多长时间,跳远跳了多少米,这些都是量化的数字。有些学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由于心理因素对一些项目有恐惧心理,得到的成绩就只能偏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学生的成绩由小组成员评定出来,录入成绩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组员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学关系,更能看到某个组员的进步和努力。
4.3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教师以前学的知识和技术可能已经不适合现时的需要,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因此每位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提高、充实自己。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面对严峻的考验,教师应该主动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4.4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跟上学校扩张的速度,下雨天没有场地上课,上课时体育器材不够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顺畅进行。
5 结语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课前准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工作复杂、意外事件发生频率大、教师危机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等。因此,体育教学需要学校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确保体育教学的目标能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 廖祖英, 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四川体育科学, 2010(4): 73-75
[2] 黄如珍, 刍议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福建体育科技, 2000(2):58-59
[3] 范建国,张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经营管理者, 2009(24):第291-292页.
[4] 姚为俊,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体育科技, 2003(2): 54-56
[5] 王胜超, 从体育的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100-108
作者简介:吴爱利(1981-1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体育部讲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