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抽象数学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业成绩。针对西藏拉萨那曲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二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信息化情境教学实践,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有显著提升,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信息化情境的原则和类型
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遵循的原则有:情境要有趣味性、情境要有科学性、情境要有数学味、情境内容要生活化、情境内容要有问题性、情境内容要有时代性与新颖性、情境形式要有多样性。在信息化环境中创设情境,是指根据给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放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下的接近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场景内。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一大作用就是创设情境,營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提升教与学的有效性。
根据信息化情境创设的依托点的不同,信息化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1.借助媒体动画或图片的教学情境。
2.借助多媒体终端设备操作创设的教学情境。
3.借助语音或电子文本的教学情境。
4.借助数学软件工具创设的教学情境。
5.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
6.借助平台互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信息化情境在高中数学的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几何画板GGB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
二、西藏拉萨那曲高中的数学信息化情境教学调研与分析
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进行调研与分析:问卷一调查了学生对数学信息化情境问题以及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中出现的情境的兴趣程度;问卷二主要调查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信息媒体的类别。通过访谈教师,深入了解教师对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的看法与做法;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学生对信息化情境感兴趣的程度和原因,了解信息化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1)有80%的学生对信息化情境是感兴趣的。(2)有51%的学生会将数学情境与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联系。(3)有40%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还是有较多联系的。(4)只有16%的学生认为有无信息化情境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多大影响。(5)认为信息化情境的作用一般的学生比例仅为18%。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使用信息化情境开展教学持积极态度,对数学与生活存在联系、情境对促进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均表示较大程度的认可,这为信息化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教师的访谈和笔者的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多练习,较多教师对情境创设不够重视,因而,信息化的情境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三、高中数学信息化情境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是验证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信息化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在实验中逐步完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从而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
我们在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4个理科平行班开展实验研究。高二(1、2)班为实验组,男生52名,女生44名,高二(5、6)班为参照组,男生53名,女生45名,两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当。第一组1班和2班由笔者担任数学教师,5班和6班由与笔者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任教。实验组的主要工作是对大部分教学内容使用信息化情境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参照组仍将运用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细致讲授为主,学生练习,教师点评指导。实验的自变量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探究和数学学业成绩。我们把高一、高二下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别作为前测、后测成绩,实验前后进行数学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探究状况的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课后访谈等手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笔者借助SPSS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
1.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比较及分析
表1是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的实验组与参照组在数学学习兴趣的分数段和百分比对照表,其中分值越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越浓。从前测数据来看两组的兴趣数值主要集中在70—89之间,后测中实验组的兴趣数值大于80的学生百分占比明显比参照组的高,也就是说实验后有数学兴趣的学生明显增加了。
2.实验后两组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方面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和参照组在行为参与方面、认知参与方面、情感参与方面的数据统计,利用条形图(采用百分比)进行对比,根据统计图得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自己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方面表现主动的人数百分比数值高于参照组,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在主动探究意识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3.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比较及分析
我对两组学生前后测数学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根据表2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前测后测中概率都大于0.05,说明前测和后测成绩都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表3得出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前测中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96,因0.96>0.05,这说明两组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观察表4,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后测中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43<0.05,因此两组的后测成绩是有显著性差异的。
实验组和参照组在高一下成绩(前测成绩)是相近的,但是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后,通过数据表明这两种教学策略有显著性差异。
表5的数据表明,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在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方面:实验组的优秀率提高了8.3%,实验组在及格率方面也提高了11.0%,其效果明显。
反思分析:由于教师在备课方面更加注重信息化情境创设,这能让学生在情境下更有兴趣,更加主动参与探究,也就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那么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4.实验结论
本实验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化情境创设和开展实践教学。笔者通过一年近180多个信息化情境的创设,提炼和总结出了高中数学信息化情境的具体教学策略,并付诸实际的教学实践,研究两组的前后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探究过程。
(2)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很好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上有较大提高。
四、关于高中数学信息化情境教学思考
(一)实践研究的结论
1.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
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实施信息化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施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策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施信息化下互动的教学策略,能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
2.实施情境教学策略对学生主动探究的影响
教師创设的信息化情境能激发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研究数学问题。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探究的意识明显高于参照组,说明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实施情境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心”“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学业成绩。
(二)主要研究成果
笔者在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始终贯穿信息化情境教学思想。通过180多个信息化情境创设的实践教学,探索出了一种更适合当代学生特点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同时笔者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另外,信息化的操作让学生能体验到数学实验的真实存在。
课题组完成了省教科规划课题的结题,团队成员共有3篇论文发表,为信息化情境教学的设计者提供了参考。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也有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刘俊萱.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8):18-19.
作者简介:林建仁(1978—),男,浙江丽水人,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从事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高考数学命题与复习研究,于2016.8—2018.1在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信息化情境的原则和类型
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遵循的原则有:情境要有趣味性、情境要有科学性、情境要有数学味、情境内容要生活化、情境内容要有问题性、情境内容要有时代性与新颖性、情境形式要有多样性。在信息化环境中创设情境,是指根据给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放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下的接近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场景内。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一大作用就是创设情境,營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提升教与学的有效性。
根据信息化情境创设的依托点的不同,信息化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1.借助媒体动画或图片的教学情境。
2.借助多媒体终端设备操作创设的教学情境。
3.借助语音或电子文本的教学情境。
4.借助数学软件工具创设的教学情境。
5.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
6.借助平台互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信息化情境在高中数学的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几何画板GGB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
二、西藏拉萨那曲高中的数学信息化情境教学调研与分析
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进行调研与分析:问卷一调查了学生对数学信息化情境问题以及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中出现的情境的兴趣程度;问卷二主要调查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信息媒体的类别。通过访谈教师,深入了解教师对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的看法与做法;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学生对信息化情境感兴趣的程度和原因,了解信息化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1)有80%的学生对信息化情境是感兴趣的。(2)有51%的学生会将数学情境与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联系。(3)有40%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还是有较多联系的。(4)只有16%的学生认为有无信息化情境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多大影响。(5)认为信息化情境的作用一般的学生比例仅为18%。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使用信息化情境开展教学持积极态度,对数学与生活存在联系、情境对促进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均表示较大程度的认可,这为信息化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教师的访谈和笔者的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多练习,较多教师对情境创设不够重视,因而,信息化的情境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三、高中数学信息化情境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是验证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信息化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在实验中逐步完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从而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
我们在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4个理科平行班开展实验研究。高二(1、2)班为实验组,男生52名,女生44名,高二(5、6)班为参照组,男生53名,女生45名,两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当。第一组1班和2班由笔者担任数学教师,5班和6班由与笔者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任教。实验组的主要工作是对大部分教学内容使用信息化情境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参照组仍将运用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细致讲授为主,学生练习,教师点评指导。实验的自变量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探究和数学学业成绩。我们把高一、高二下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别作为前测、后测成绩,实验前后进行数学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探究状况的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课后访谈等手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笔者借助SPSS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
1.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比较及分析
表1是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的实验组与参照组在数学学习兴趣的分数段和百分比对照表,其中分值越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越浓。从前测数据来看两组的兴趣数值主要集中在70—89之间,后测中实验组的兴趣数值大于80的学生百分占比明显比参照组的高,也就是说实验后有数学兴趣的学生明显增加了。
2.实验后两组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方面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和参照组在行为参与方面、认知参与方面、情感参与方面的数据统计,利用条形图(采用百分比)进行对比,根据统计图得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自己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方面表现主动的人数百分比数值高于参照组,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在主动探究意识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3.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比较及分析
我对两组学生前后测数学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根据表2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前测后测中概率都大于0.05,说明前测和后测成绩都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表3得出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前测中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96,因0.96>0.05,这说明两组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观察表4,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后测中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43<0.05,因此两组的后测成绩是有显著性差异的。
实验组和参照组在高一下成绩(前测成绩)是相近的,但是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后,通过数据表明这两种教学策略有显著性差异。
表5的数据表明,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在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方面:实验组的优秀率提高了8.3%,实验组在及格率方面也提高了11.0%,其效果明显。
反思分析:由于教师在备课方面更加注重信息化情境创设,这能让学生在情境下更有兴趣,更加主动参与探究,也就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那么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4.实验结论
本实验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化情境创设和开展实践教学。笔者通过一年近180多个信息化情境的创设,提炼和总结出了高中数学信息化情境的具体教学策略,并付诸实际的教学实践,研究两组的前后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探究过程。
(2)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很好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上有较大提高。
四、关于高中数学信息化情境教学思考
(一)实践研究的结论
1.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
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实施信息化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施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策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施信息化下互动的教学策略,能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
2.实施情境教学策略对学生主动探究的影响
教師创设的信息化情境能激发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研究数学问题。从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探究的意识明显高于参照组,说明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实施情境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心”“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学业成绩。
(二)主要研究成果
笔者在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始终贯穿信息化情境教学思想。通过180多个信息化情境创设的实践教学,探索出了一种更适合当代学生特点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情境教学策略。同时笔者实施信息化情境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另外,信息化的操作让学生能体验到数学实验的真实存在。
课题组完成了省教科规划课题的结题,团队成员共有3篇论文发表,为信息化情境教学的设计者提供了参考。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也有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刘俊萱.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8):18-19.
作者简介:林建仁(1978—),男,浙江丽水人,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从事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高考数学命题与复习研究,于2016.8—2018.1在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