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思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五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7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教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花费的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331315江西省新干县七琴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写作基础差,怕写作,一提到写作文更是头痛,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即使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句自己满意的话来。为了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热爱写作,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留心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观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实在无奈就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数学感兴趣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让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引发了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片段    认识分数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涂色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学生折纸、涂色。  师: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生1:我是沿较长的一边把这张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还有谁与他的表示方法不一样吗?  生2:我的方法和他的差不多,只是对折的方
期刊
【摘要】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逐渐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进而放弃数学学习,因此探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得无助感的形成和应对方法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习得无助感数学学习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逐渐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进而放弃数学学习。这种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感到自己对一切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
期刊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在教学中,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面上的整合,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我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出了这样一道综合应用题:过几天,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午餐以4人为单位订购。现请各小组根据提供的食品价格目录填写购物单,要求搭配合理,经济实惠。食品价格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应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参与 主体地位    “人本”意识的渗透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期刊
当前,社会提高素质教育,学生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全面发展,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使得语文教学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要效率也要成绩。总结历年来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抓好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课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重点,明确学习目的,有的放矢,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打有准备之仗。  2、教师导入新课简短有趣,有吸引力,或奇闻轶事,或背景渲染,或从学生
期刊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必然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教育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面向未来,只有以新的教育思想与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加速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然而,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