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最优化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提高素质教育,学生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全面发展,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使得语文教学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要效率也要成绩。总结历年来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抓好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课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重点,明确学习目的,有的放矢,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打有准备之仗。
  2、教师导入新课简短有趣,有吸引力,或奇闻轶事,或背景渲染,或从学生真心的实际谈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轻松快乐的事,改变以往学生对语文课单调教法的厌烦心理,从一开始就上得轻松自然,教师也要改变板起脸上课的一贯做法,从心态上把自己看作同学生一样来求学,共同学习,而不是居高在上,传授知识的传道者。只有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3、字词练习少而精,准确无误地掌握重点。对字词要分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为阅读扫清障碍,同时又能在字词上少浪费时间,要讲求实效。
  4、做到上面这几点,还仅仅是学习的开始,下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带问而读、读中求答,讨论中的争执,学习中的疑问、理解中的误点,都要求教师作明确的判定,不能似是而非,而教师的讲解分析要简洁、有重难点,有些地方甚至要由学生自己来得出结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获得知识,印象更深刻。
  5、对本课知识作小结时,要学生对照课前提出重点,检查自己是否掌握。巩固知识点,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布置作业难度和数量要适当,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太难,学生畏惧心理加重,又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因此,让学生感到跳一跳,才能达标,督促他们主动起来,这才有兴趣主动地攀越目标。
  做到这五步,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才能让学生在欣赏文学的同时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才能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语文教学是一个艺术性和完整性的统一,每一堂课的知识点的积累,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构筑起一个牢固的知识架,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步骤,准备好内容,调动学生主动求学的精神,组织一节课的教学,相当于排好一场戏剧,使一堂课成为一节由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紧佳的表演。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求艺术性,更要讲求课堂的最优化。那么,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选取最好的最合适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基本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语文教改呼唤先进理论,更渴望在理论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实践;语文教改需要科学的思路,更期待可供广大教师借鉴、仿效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要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拟定鲜明、突出的教学目标。这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目标一旦确定,将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制定教学目标,一方面要鲜明、突出、毫不含糊,而且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到思想性、知识性和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等因素,拟定鲜明、突出的教学目标,紧扣目标安排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对我们工作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2、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目标。教学目标确定后,要根据所教学生实际的思想、知识和能力现状,进行具体落实。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若不了解学生情况,根据自己主观想象进行教学,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就难以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主观愿望和客观不能统一,提高教学效率将是一句空话。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巧妙的、新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成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保证。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总是巧妙的、新颖的,巧就巧在从学生心理和认识规律出发,获取事半功倍之效。
  4、注入情感、活跃气氛,使教学过程协调、和谐。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主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师生、文道、讲练等多重矛盾关系。要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重要的原则是和谐,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教学要求与学生接受水平脱节,教师教风肆虐与学生训练落实的对立等司空见惯的失误和弊端,都是有悖于“和谐”原则的,教学过程的协调、和谐,要求在课堂教学的流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训练等多重矛盾达到尽可能完美的统一,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的最佳效果。
  5、确立最优速度,节省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就是以最短的教学时间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把握好教学时间,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不能无谓地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紧凑,对各环节所需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精确的估计,确立最优速度,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作及时调整,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6、激发引导,锤炼教学语言。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想让学生乐学好学,这就更需要我们去锤炼教学语言。曾有一次,我授完了新内容,为了检验学生学得如何,便指名作答,其余的同学座验。片刻,根据板演(回答)情况讲解后,又想了解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及掌握知识程度,于是问:“请做错的同学举手。”环视教室,竟无一个同学举手。稍后,仍无一只手举起来。我继续开导:“别怕,我不会责怪你们的,知错改错有何不可。”经这么一说,有些同学反而露出了无精打采的样子,照旧无人举手。这堂课就这样别扭地拖到下课时间。
  课后我反复琢磨,自觉地有点蹊跷,于是便主动找资深老师探讨起来:原来,孩子们都想在老师面前显一显身手,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让做错的同学举手,无疑是让他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自己做错了,他们不会做的。
  此后,我对教学语言锤炼十分重视。有时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我便说:“请做对的学生举手。”此时,做对的同学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功(我做对啦!)而兴奋,便高高地举起手。此时,做错的同学心理压力也会小一些。同时,也可以问:“请做得不一样的同学举手。”然后把对的与错的、简单的同复杂的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比较哪个对哪个错,这样更能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激发引导,更要认真去锤炼教学语言。
  (作者单位:557305①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响榜小学②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牙双小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但对于学生的阅读训练,也是一个棘手问题,下面谈谈笔者近年来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
期刊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方兴未艾的教学改革如春风般给它灌注了新的生命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着眼于课堂教学,走“提高课堂效率”这条路子,才能实现“课改”要求,使语文课上得扎实、上得灵动。那么,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想语文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不是贵在精、少,而是贵在巧妙    按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写作基础差,怕写作,一提到写作文更是头痛,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即使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句自己满意的话来。为了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热爱写作,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留心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观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实在无奈就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数学感兴趣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让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引发了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片段    认识分数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涂色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学生折纸、涂色。  师: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生1:我是沿较长的一边把这张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还有谁与他的表示方法不一样吗?  生2:我的方法和他的差不多,只是对折的方
期刊
【摘要】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逐渐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进而放弃数学学习,因此探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得无助感的形成和应对方法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习得无助感数学学习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逐渐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进而放弃数学学习。这种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感到自己对一切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
期刊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在教学中,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面上的整合,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我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出了这样一道综合应用题:过几天,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午餐以4人为单位订购。现请各小组根据提供的食品价格目录填写购物单,要求搭配合理,经济实惠。食品价格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应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参与 主体地位    “人本”意识的渗透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