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必然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必然引起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教育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面向未来,只有以新的教育思想与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加速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然而,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素质。
  2、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表述解题方案,实施解题过程,检验问题结果,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要改进以教代学,做到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摒弃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1、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地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更有创新的是,有的学生把梯形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等高,用求这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也推导出这个公式。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三、教育观念要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是人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只有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一定的积极效应。
  创新教育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努力地去践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才能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赢得自己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振兴中国的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作者单位:530021广西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方兴未艾的教学改革如春风般给它灌注了新的生命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着眼于课堂教学,走“提高课堂效率”这条路子,才能实现“课改”要求,使语文课上得扎实、上得灵动。那么,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想语文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不是贵在精、少,而是贵在巧妙    按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写作基础差,怕写作,一提到写作文更是头痛,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即使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句自己满意的话来。为了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热爱写作,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留心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观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实在无奈就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数学感兴趣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如何让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引发了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片段    认识分数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涂色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学生折纸、涂色。  师: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生1:我是沿较长的一边把这张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还有谁与他的表示方法不一样吗?  生2:我的方法和他的差不多,只是对折的方
期刊
【摘要】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逐渐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进而放弃数学学习,因此探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得无助感的形成和应对方法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习得无助感数学学习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逐渐表现出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进而放弃数学学习。这种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感到自己对一切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
期刊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在教学中,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面上的整合,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我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出了这样一道综合应用题:过几天,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午餐以4人为单位订购。现请各小组根据提供的食品价格目录填写购物单,要求搭配合理,经济实惠。食品价格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应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参与 主体地位    “人本”意识的渗透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期刊
当前,社会提高素质教育,学生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全面发展,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使得语文教学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要效率也要成绩。总结历年来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抓好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课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重点,明确学习目的,有的放矢,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打有准备之仗。  2、教师导入新课简短有趣,有吸引力,或奇闻轶事,或背景渲染,或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