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习题的模拟对话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社版数学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对某中学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学校共有学生1500名,其中有男生800名,女生700名.如果样本大小为150,小明现有三种方案:
  A.在七年级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
  B.对全校学生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
  C.分别在男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80名学生,在女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70名学生进行调查.
  哪种方案调查的结果更精确?说说你的理由.
  一、对话(1)
  讨论表明,B、C两种方案调查结果的差异不大.
  生:C方案.
  师:说说理由.
  生:A方案只在七年级学生中抽样,没有反映其他年级的情况,样本不能反映总体.
  师:不错.
  生:B方案应该可以.
  师:同意吗?
  大部分同学表示认可.
  师:是的.在总体中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实行起来可行,也并不困难.再来说说C方案.
  生:C方案能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因为男生户外活动的时间一般会比女生多,而男女生之间,在这一问题上又各自具有一定的共性,考虑到男女学生人数的比例是8:7,按这个比例抽取出的样本,应该更具代表性,更合理.
  师:赞同吗?
  生:赞同.
  师:再来强调一下,本问题是评估什么?
  生:全校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情况.
  师:对!那么使用B方案和C方案得到的调查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吗?
  有没有办法弄清楚?
  生:实验.在全校学生中,实行简单随机抽样,看抽取出来的样本中,男女生人数比例是否接近8:7.如果接近,差异就不大;如果不接近,差异可能会大些.
  师:说得太好了!实验最能说明问题,但实验需要一定的准备和时间.
  生:差异不大.
  师:说说理由.
  生:简单随机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到.题目中男生是800名,女生是700名,所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男女生每次被抽到的机会之比应是8:7,获得的样本和C方案人数比一样;而且采用B方案得到的样本和采用C方案得到的样本,其个体在总体中的分布情况,差异应该不大.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因此我们的结论是——
  生:B方案和C方案抽样调查的结果应该很接近!
  师:不错!以上我们的讨论,针对的是“全校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采用B方案和C方案得到的调查结果差异不大.
  师:对了,刚才有同学提示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上面的结论.他给大家留了一道作业——课后,每个学习小组,用150个玻璃球,在其中的80个玻璃球上标注“男生”,在其余70个玻璃球上标注“女生”,然后充分搅匀,从中随机抽取15个玻璃球,做好被抽取出来的男女生人数的数据记录.下节课我们一起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累计统计.
  二、对话(2)
  实验数据统计表明,B、C两种方案调查结果的差异不大.
  第二节课,师生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了下面的实验数据累计统计.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男女生人数的比例,就是8:7.
  师:基本上就是8:7.事实上,当我们抽取的样本容量不断增大时,比值就会更接近8:7.实验再一次说明,要考察全校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采用方案B和方案C都是可以的,两种方案得到的结论差异不大.
  三、对话(3)
  方案C的优越性.
  生:这样说来,分层抽样C方案不是没有必要了吗?
  师:问得好!我们知道,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上,男女生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男生会比女生多一些.男生之间、女生之间在相同问题上,一般都有一定共性.如果我们调查时,还想详细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情况,以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那么就一定要选择方案C,分层抽样调查,而且要想对总体作出估计,只需——
  生:再汇总调查结果!
  师:不错!C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对全校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情况的考查,而且可考查男生和女生各自的情况,以及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这些都是我们希望知道的.
其他文献
戴安邦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很多,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这些一般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生成”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我们要
摘要 有机物料还田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不同还田方式对于土壤培肥效果有所差异。本文从有机物料还田的生态涵义入手,分别探索了有机物料的科学还田方式以及在土壤培肥上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有机物料科学还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方式;土壤培肥;固体废弃物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182-01 
初中物理是学生的启蒙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它是新课程中的生力军,它应当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新课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让每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强烈的使命感:让物理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功课,让他们在物理课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他们在物理课上感受自尊,获得自信.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学生
一、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生主观因素  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同时具备难度和技巧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要求较高.笔者在这些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不是被数学知识而困,而是被自己的主观因素所困.要想学生高中数学,学生必须能吃苦、脚踏实地、意志坚强.学生只有有了学习数学的毅力,才能在基础学习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2.教师教学因素  有很多学生爱上一门课程往往不是因为知
摘要 生物防治技术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本研究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运用于课程实践之中,针对前期调研结果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料、互动平台、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终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高。  关键词 生物防治技术;微课;翻转课堂;超星学习通  生物防治技术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在传统
以前总以为自己已经教书多年,对教材已经很熟悉,见识过较多的素材,平时也尽可能选择自我感觉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自我封闭的小圈里看不到外面精彩世界。去年有幸到江苏省天一高级中学参加他们举办的“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会,给我触动很大,至今记忆犹新,一节看似很普通的课堂可以上得如此非同寻常。  这是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盐为课题的同课异构课型。去听课之前,我又把文本熟悉了一遍,本节课属于“元素化合物性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手实验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化学的优势,也是很多学生喜欢化学、选择化学甚至从事和化学有关的工作的根本原因.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精心设计每个实验,多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这样快乐的情感体验定会转变学生对化学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
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主要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把各教学要素合理结合,使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典型性的教学结构.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一、合理创设情境  数学的学习是贯穿在情境当中的,情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优劣.如何能够更加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让学
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对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强烈感受到现有学校德育的不适应性和困惑在市場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在提倡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的德育模式必须与社会和政治经济特征相适应,因此,班级德育也就成了一门新学问,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必须探索能被更多的学生认可的学校德育方案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生活阅历和体验
近些年,教育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理念、赏识、反思、细节、随笔、名师、专业发展、多元智能.它们也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必须思考与实践的方面,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反思.反思不仅遵循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规划了自身业务素质的努力方向,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一、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规律  1.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  觉悟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