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示例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浙江高考制度的改革与推行,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从课堂入手.本文就幂函数这一节内容,笔者借TI图形计算器这个平台,精心设计了一堂以学生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的研究型课程.该课程也是新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应用示例.
  【关键词】TI图形计算器;幂函数;研究型;应用
  一、设计背景及理念
  幂函数选自必修1第2章第3节,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也是高一学生继学习了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后,遇到的第三类特殊函数.该内容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又一应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函数的性质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即通过五个特殊幂函数的图像探究其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公共点,概括、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一般认知规律.
  从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来看,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学生对新函数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幂函数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可体现类比的学习方法,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并掌握研究基本初等函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但是相对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而言,幂函数的情况比较复杂,学生在对图像共性的归纳与概括方面可能遇到困难.
  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3年建立了数学实验室,购进了40几台TI图形计算器,加强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数学探索和发现.
  二、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自主探究二:从特殊走向一般
  在得到了五个特殊幂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后,教师指出,类似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研究,如果我们让指数α变动起来时,幂函数的图像会是怎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的“游标”功能,并把游标范围设置在区间[-5,5],步长设为0.1,接着用“抓取”功能拖动游标,观察图像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自主探究三:聚焦第一象限
  教师引导学生将幂函数在第一象限不同形态的图像画出来,并请一名学生将图像画到黑板上,通过对学生所画图像的纠错与分析,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像与性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与探究一得到的图像形态相似,形成呼应.既利于帮助学生记忆,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三)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本节课给出了下面的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幂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其图像研究了性质,同学们通过对一些特殊的幂函数的研究,又一次体验了研究一类函数的一般方法,掌握了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图像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重要的不是去记忆某个具体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而应当注意掌握研究幂函数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亮点与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如何突破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新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虽然教学指导意见上对幂函数这节的要求不高,但是鼓励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来研究数学问题,无疑提升了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研究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新知.在发现幂函数的性质时,很多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其中不乏很多“创新性”的正确结论,思维相当活跃.每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且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也会印象深刻.
  以上就是笔者基于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幂函数这一内容的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整堂课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讲的容量是很少的,而学生的探究与交流讨论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今后的课堂将会以全新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这应该正是课程改革所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杨育池.《幂函数》的教学设计及思考[J].中學数学,2008(23):15-18.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开发小学生智力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难的课程.所以想要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精心设计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以及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因此,巧妙地练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本文将对如何精心设计数学练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心设计;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还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来推动课堂教学,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应用时,教师要遵循参与性、针对性、渐进性等原则,保证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数形互助等策略进行深入探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思考  引 言  数形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对比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这一章的内容,从教材内容和知识点、教材编写方式、例题和习题等涉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教材对比,平面向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深层教育理念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
【摘要】二次根式是人教版八年級的教学内容,也是数与式中的难点之一,关于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中的隐含条件、附加条件比较多,解题技巧强,迷惑性也比较强,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在解这类题时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减少学生出错,我列举了几种常见错误题型,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次根式;易错题
【摘要】如今,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而言,必须注重对以往所熟稔的教学模式的更新,以此来迎合新课改的需要.数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学说,而是源自鲜活的现实生活,是古往今来无数数学研究者从现实当中总结出的数理规律.从这个层面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将之作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以此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最终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成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特级教师张齐华在《会说话的百分数》中凸显数学知识本质的情境教学策略是:在情境引入中激发学习百分数的兴趣,在情境分析中理解百分数的数学内涵,在情境辨析中学习百分数的双重意义,在情境推理中理解百分数的生活意义,在情境反思中理解百分数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数学本质;情境教学;张齐华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职数学课程的专业教育意义和价值,包括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研究的核心素养、为中职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帮助其建立终身的学习观.因此,要真正实现中职数学课程的专业教育价值,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应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应该要加强数学知识与专业的密切联系,以达到对专业知识有更清楚的掌握和理
【摘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虽然小学生对于新知识通常会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和思维逻辑方面仍然未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新知识时难度较大,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性,并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到的新知识,开拓学生
【摘要】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以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勾股定理  引 言  数学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平时成绩对学期总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半定量地确定出学期总成绩的组成为:54%平时成绩 16%期中成绩 30%期末成绩,可见学生平时的表现对总成绩的影响显而易见.  【关键词】平时成绩;层次分析法  一、背 景  在国际学校中,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至关重要.注重平时成绩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加作业完成度,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平时成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