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在借鉴同行的经验和总结自己工作的点滴后,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就一堂课来说,只有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有效,甚至高效。因此必须较强对教材的研读,研读教材要做到“三读”:一读教材和教参,弄清课文的重难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被忽视,只看“教案集”之类的书);二读学生,现代教育的观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已知”,才能挖掘其教学价值,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主动、自主、探索的火力;三读资料,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教师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尤其是课改后,文章中的一些字或者其它的知识可能以前的教学经历中没有出现过,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也不能令学生信服。
  
  二、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首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转变,教师要有“传授型”向“研究型”、“师生互动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强调“齐步走”、“照本宣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学生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只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的教法必须改变,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在课文总结时。让学生比比谁的发言有创意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就会变成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第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但老师不能只是鼓劲,应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进行或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评价,教师应以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三、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众所周知,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回答,老师把答案讲解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效果会更好。也有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采用交流、互动的形式太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认为直接教授法是高效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学生的“参与”是反映“学生在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学习,也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活动形式。米尔斯把合作学习定义为“成员各负其责,为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合作的有组织的小组活动”。
  
  四、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
  
  新课程观下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体验人生意义的一种创新途径,是形成自身独特能力的过程。新课程作业设计要从孩子的兴趣着眼,激发求知欲,使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总之,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逐步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知识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求知协同发展,最终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电子电器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导热硅胶实际是一种化合物乳胶,能在高温高热状态中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和可靠的电气绝缘性。笔者试用过几个不同厂家的导热硅胶,发现将其用在易产生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特征的总和。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体现为:在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同时,着力针对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积极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不怕挫折的精神、严谨、踏实和勇于创新的品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开展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政管理领域对数据权威性和体系完备性的高要求,实现市政管理领域知识库的自动化构建,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市政管理知识库构建模型.采用自顶向下的构
火红炙热的炉子.大家都不会用手去碰,否则会有灼伤的危险,这是被大家熟知的“热炉法则”。从“热炉法则”.笔者想到了企业安全生产。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其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
脱下绿军装,穿上蓝工装。20多年的风雨洗礼,王孝生凭着一股犟牛劲儿,从昔日守护祖国的忠诚士兵转身成为今天的电网技术尖兵,执着钻研业务求创新,奉献抢修在一线,以实际行动树
通过分析对话教学的具体特征,列举语文对话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针对具有马氏切换的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稳定性问题,应用Lyapunov函数理论和Halanay不等式技巧,提出了神经网络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的新判据,并通过数值例子来验证所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