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内涵 创特色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职教大省、职教强省,江苏走在了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列。江苏省内各地职业教育也发展迅速,如皋市就是其中之一,并已逐步发展成为江苏职教的品牌。在职业教育强调抓内涵、创特色,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今天,江苏省如皋市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接受了本刊采访。他表示,近年来如皋市始终突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抓好专业建设的同时,狠抓职教内涵,突出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教育与职业》: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内涵式发展,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请问在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方面,我们是怎么做的?
  金海清:我们紧紧围绕“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中职教育目标,积极创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深入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之路,形成了“三轮驱动”的办学特色。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思想素质是前轮,是方向,主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是左右轮,是平稳,驱动力,三者缺一不可。
  《教育与职业》:针对“三轮驱动”的办学理念,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你们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金海清:一是坚持以思想素质为先导。“教学生做人,让学生成才”,这是我们如皋职教的基本追求。我们始终坚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全面优化德育机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择业观。与此同时,各学校还通过搭建各种平台,给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都有机会获得班级、学校的表扬、表彰,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领学生成为“懂法规、有孝心、知荣辱、讲礼仪”的高素质公民和“善适应、会协作、敢竞争、能创业”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以“荣誉教育、成功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
  二是坚持以文化素质为基础。在抓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根据生源基础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上实施“宽基础、活模块、项目化”的课程模式,贯彻“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为把好学生文化水平关,自1996年我们就组织全市中职学校文化科目会考,并延续至今。不仅让职校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和创造性的智慧学习技能,这也是我们如皋市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对口单招屡获佳绩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公共课、选修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终生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三是坚持以技能素质为重点。“质量立校,技能立身”,坚持“教学实习课堂化,生产实习企业化”,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实训基地及校内实习工厂、技能训练中心等,建设创业基地,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宽基础、活模块、项目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和“多岗就业”的复合型、智能型、创业型技能人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每年组织全市技术节、技能竞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推动各学校强化技能训练,打造技能品牌;各学校以校园技能比赛为载体,以各种竞赛活动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教育与职业》:除了抓内涵,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以确保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金海清:全面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围绕政策导向、课程改革、管理创新等重点,构建“三位一体”的推进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地发展。
  《教育与职业》:“三位一体”的推进体系中,有哪些具体做法?
  金海清:一是强化政策导向。我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出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职业教育优先协调发展。先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坚持普、职并重,促进普、职协调发展。规范招生市场,加大招生工作的奖惩力度,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引导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就读不同等级的学校,做到职中和普中同时招生录取,控制普高热,让职教、普教同时升温。
  二是推进课程改革。职业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以技术,更要给学生以创业的本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就业竞争做准备。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水平提高为依据,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布局,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的“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坚持学用结合,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训课服务,实训课为岗位应用服务。特别是针对现代生产和生活的综合性、变通性和流动性,我们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全面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模式。加强校本教材开发,瞄准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最优化的发展。深化课堂模式改革,借鉴“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是开展管理创新。我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开放性的特点,充分借鉴教育、企业等管理的经验,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推进普教职教优势互补,把普教在教科研、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移植到职教,同时又把职业教育在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普教的教学实践当中,促进了普教职教的“双赢”。例如,我们目前普教推广的“活动单导学”这一有效的教学模式,起初就是受到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启发,而“活动单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又促进了职业教育“项目化”有效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内部的管理创新,加强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我们的职教中心和一职高根据事业发展的规模和职业学校的特点,实行了分部管理的体制,提高了管理效能。积极推动三所主体职中的协作与竞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鲶鱼效应”中找准定位,错位发展,形成特色。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技能、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如皋,你们是如何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
  金海清: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立足于如皋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集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三化联动,努力形成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教育与职业》:那“三化联动”是如何实现的呢?
  金海清:一是集约化。努力提升职教办学水平,坚持做大长线专业,做精特色专业,做优传统专业。近年来,我们已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3所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各学校的特色发展、专业错位发展,逐步整合职教专业和专业师资。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形成一南(港城职业学校)一北(职教中心)两极呼应的职业教育格局。
  二是规范化。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根本保证,也是实行职业准入管理的基础。一方面,我们积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大力规范职业教育市场,特别是教育培训市场的规范与整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送培到企业,“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另一方面,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企业优先录用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等部门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是现代化。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上,还体现在开放性上,从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办学走向多元化开放办学。2009年,我们建立了以如皋职教中心为核心的社区培训学院,加强了对20个镇(区)的人力资源培训,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2010年,又成立了“如皋市教育培训集团”,构建城乡统筹、多层次运行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网络体系,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交叉融通、开放选择、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拓展教育市场,延展教育空间,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建设。
其他文献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10多年间,高等职业教育以其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数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许多难题,在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鉴定方面仍有待于完善。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培养的学生要适应企业需求,但问题是,适应什么样的企业需求?适应什么样的岗位?换句话说,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该如何评价和衡量?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水平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高等职
期刊
继招收免费师范生之后,国家今年又出台了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免费医学生,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疗人才。2010年计划招收5000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主持人:李文君 liwenjun163@.163.com   
期刊
2月28日,距全国“两会”召开还有3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文本中涉及的去行政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教育投入、改革试验区、校企合作等问题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去行政化:大学权力的“回归”    在政府主导高教改革的形势下,体制改革考量着政府高教改革的决心与魄力。“两会”期间,《纲要》中“去行政化”的表述
期刊
“去行政化”赢得掌声    高教改革势在必行,但却举步维艰,尤其每每到了体制改革层面,就如同到了“死胡同”。体制改革被看做高教改革的最大难点。  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学“行政化”问题,却是焦点中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高教改革的死结就在行政化上,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去行政化。  对于《纲要》中“去行政化”的提法,许多委员都给予认同。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去行政化”是《纲要》里“
期刊
温暖工程在湖北省实施三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又一重大举措,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具体体现。省委明确统战部门牵头、要求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省68个县(市、区)实施“温暖工程”项目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中央统战部和中华职业教育社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期刊
前不久,教育界开展了一场“高职院校要不要提倡搞科研”的讨论,引起社会热切关注。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高职院校搞科研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期校长论坛特邀请三位院长就此话题展开“论剑”。    高职科研须重视“三要素”  孙海泉    当前,之所以会产生一些专家、学者质疑高职院校该不该搞科研的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缺乏信心,对高职多年来的探索实践缺乏必要的了解。另外,一些高
期刊
安排中央专项资金 推动“绿色大学”建设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生态危机凸显,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建设“绿色大学”即“生态校园”有重要意义:一是大学校园人口密集,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人群密集区,资源消耗很大,相应地节约空间也很大。二是大学是育人之地,培养青年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校园,而且将
期刊
大学生贫富差距拉大现象不容忽视    某高校学生在网上发帖,询问“大学城哪里可以加油,我的车是宝马mini”,引起众多网友反感。虽然大学生如此炫富属个别事件。但近年来大学生贫富差距拉大,却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一些学生花钱大手大脚,高档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样样齐全,月消费数千甚至上万,有的拥有高档自备车,而一些贫困学生却要靠助学贷款、靠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每
期刊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云:“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而大学里的大楼,恰是大师传道授业之所。孔子教弟子习礼大树下,有大师,有学子,但我们并不称这块树荫为大学。何也?主要是因为没有大学体制,没有大楼也是重要原因。  毕业多年后我们回忆母校,除了须发皆白、学高德劭的硕儒,少不了经过历史风尘的楼廊、栏杆,少不了波光荡漾的湖水和绿色的草坪。如果说大学是心灵的故乡,那么那些校园建筑就是故乡
期刊
2008年年底,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做出实施职业教育五年攻坚计划的重大决策。本刊曾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可以说,攻坚计划是推进河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河南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在攻坚计划实施一年多后,一则消息再次引起本刊关注:2010年1月5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