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力就是学校发展的竞争力。中层干部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如果中层干部不得力,学校就不能政令畅通,或执行不力,或事倍功半,这都将阻碍学校的迅速发展。
中层干部应具有哪些执行力
中层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好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布置与检查的落实上,在于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上。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总是善于思考、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中层干部应该具有以下八种执行力。
领悟能力。学校工作是常规工作,学校的决策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它的目的意义,便于我们制订工作方案,首先是方向正确,其次是措施有力,这就需要“悟性”。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到头来落得前功尽弃。想好了再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计划能力。一项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订要有轻重缓急,要列出行事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
指挥能力。计划周密,需要有效有力地执行,因此,统一下属的工作方向,适度的指挥是必要的。指挥一项工作,要考虑量的大小,专业的对应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指挥的激励性语言。
控制能力。控制就是执行制度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不怕得罪人,怕得罪少数人实际上得罪了多数人,这是一种不公平,是对制度的不恭。要加大力度制止“三乱”、要有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好好先生”当不得。
协调能力。应该说一项工作从领悟到计划,从指挥到控制,不会有问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大到各处室、部门、年级组新学期工作任务和人员的分配,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协调。
授权能力。权力对中层干部来说就是一种责任。给“权”就是给“事”,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一个脑袋琢磨事,给“事”也就是给一份“责任”,在管理学中,信任他人不仅可以成就他人,同样可以成就自己,更主要的是分担事务,可以腾出手来抓重点工作。
判断能力。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与预设一致,要随着情况的变化,准确判断,冷静处理,并将结果及时汇报给领导。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的结果。因此,常常需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就是说,判断一件事,要有全局思想,能纵横沟通,理清因果关系,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创新能力。要提高执行力,还要在正确执行决策的前提下创新,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果有了创新,将会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中层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得过且过,蜻蜓点水——应付执行。学校的决定或布置的工作,不去认真执行,不求实效,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随便对付走过场。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执行。执行上级指示拈轻怕重,有利则干,无利则推。甚至开口讲价钱,伸手要利益,稍有不满意,工作搁浅。
上不推,下不动——被动执行。工作缺乏主动性,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是“铁牛”的屁股推不动。当一项工作需要多方参与配合时,有的部门左推右挡,以没人、没钱、没时间为借口,要么不愿参与,要么不负责任,要么出勤不出力。
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机械执行。缺乏创新意识,求稳怕乱。没有干事创业的锐气、化解矛盾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志气,遇到矛盾绕着走,致使一些疑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令不行,禁不止——拒不执行。对三令五申的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背后“放炮”;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或用条条框框作挡箭牌,拖着不办、顶着不办。
中层干部提高执行力的方法
树立执行观念。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观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有好的观念才会有好的执行。观念不同于一般的方法,方法只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观念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素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力的竞争,谁能又快又有效率地学习,谁就能赢得未来、赢得发展、赢得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
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中层干部,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手中的权力,当作一门谋生的职业,而要把它当成为单位为职工谋利益的光荣职责,只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有创新思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层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就会逐渐变得深刻,就会发现许多未见事物,就可能打开创新之门。
打造团队精神。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有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才能打造出高绩效团队。中层干部应注意培养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中层干部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增强团队的执行力,否则团队就会软弱涣散,没有执行力,耽误工作。
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干部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究竟选择哪个办法才最科学?相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执行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所以说,提高执行力,关键要得法。执行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的载体和手段;执行只有依靠方法才能实现,方法只有通过执行才起作用。因此,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
确立“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态度。管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工作进程和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知识和技能是基础,态度是关键。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质量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执行者的态度。“没有任何借口”就是下级在执行上级的正确决策、指令、部署时,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绝不能有半点的推卸和搪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执行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执行精神,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就意味着失职,没有任何借口可讲。
要有科学的分工。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杜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切实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同时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这样才能使个人的努力更科学地体现出来,从而更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因此,在任务面前,科学合理地安排、严谨地管理很重要。如果没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管理就会效率不高,甚至无法开展。在分工中,除了要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外,还要做到精细。
建立科学的执行制度。“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有效地执行,还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有效保障执行的制度和机制。合理的制度能提高执行的力度。可以通过健全制度来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理想方式。
中层干部应具有哪些执行力
中层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好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布置与检查的落实上,在于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上。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总是善于思考、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中层干部应该具有以下八种执行力。
领悟能力。学校工作是常规工作,学校的决策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它的目的意义,便于我们制订工作方案,首先是方向正确,其次是措施有力,这就需要“悟性”。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到头来落得前功尽弃。想好了再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计划能力。一项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订要有轻重缓急,要列出行事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
指挥能力。计划周密,需要有效有力地执行,因此,统一下属的工作方向,适度的指挥是必要的。指挥一项工作,要考虑量的大小,专业的对应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指挥的激励性语言。
控制能力。控制就是执行制度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不怕得罪人,怕得罪少数人实际上得罪了多数人,这是一种不公平,是对制度的不恭。要加大力度制止“三乱”、要有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好好先生”当不得。
协调能力。应该说一项工作从领悟到计划,从指挥到控制,不会有问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大到各处室、部门、年级组新学期工作任务和人员的分配,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协调。
授权能力。权力对中层干部来说就是一种责任。给“权”就是给“事”,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一个脑袋琢磨事,给“事”也就是给一份“责任”,在管理学中,信任他人不仅可以成就他人,同样可以成就自己,更主要的是分担事务,可以腾出手来抓重点工作。
判断能力。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与预设一致,要随着情况的变化,准确判断,冷静处理,并将结果及时汇报给领导。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的结果。因此,常常需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就是说,判断一件事,要有全局思想,能纵横沟通,理清因果关系,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创新能力。要提高执行力,还要在正确执行决策的前提下创新,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果有了创新,将会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中层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得过且过,蜻蜓点水——应付执行。学校的决定或布置的工作,不去认真执行,不求实效,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随便对付走过场。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执行。执行上级指示拈轻怕重,有利则干,无利则推。甚至开口讲价钱,伸手要利益,稍有不满意,工作搁浅。
上不推,下不动——被动执行。工作缺乏主动性,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是“铁牛”的屁股推不动。当一项工作需要多方参与配合时,有的部门左推右挡,以没人、没钱、没时间为借口,要么不愿参与,要么不负责任,要么出勤不出力。
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机械执行。缺乏创新意识,求稳怕乱。没有干事创业的锐气、化解矛盾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志气,遇到矛盾绕着走,致使一些疑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令不行,禁不止——拒不执行。对三令五申的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背后“放炮”;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或用条条框框作挡箭牌,拖着不办、顶着不办。
中层干部提高执行力的方法
树立执行观念。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观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有好的观念才会有好的执行。观念不同于一般的方法,方法只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观念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素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力的竞争,谁能又快又有效率地学习,谁就能赢得未来、赢得发展、赢得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
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中层干部,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手中的权力,当作一门谋生的职业,而要把它当成为单位为职工谋利益的光荣职责,只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有创新思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层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就会逐渐变得深刻,就会发现许多未见事物,就可能打开创新之门。
打造团队精神。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有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才能打造出高绩效团队。中层干部应注意培养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中层干部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增强团队的执行力,否则团队就会软弱涣散,没有执行力,耽误工作。
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干部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究竟选择哪个办法才最科学?相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执行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所以说,提高执行力,关键要得法。执行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的载体和手段;执行只有依靠方法才能实现,方法只有通过执行才起作用。因此,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
确立“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态度。管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工作进程和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知识和技能是基础,态度是关键。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质量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执行者的态度。“没有任何借口”就是下级在执行上级的正确决策、指令、部署时,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绝不能有半点的推卸和搪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执行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执行精神,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就意味着失职,没有任何借口可讲。
要有科学的分工。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杜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切实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同时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这样才能使个人的努力更科学地体现出来,从而更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因此,在任务面前,科学合理地安排、严谨地管理很重要。如果没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管理就会效率不高,甚至无法开展。在分工中,除了要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外,还要做到精细。
建立科学的执行制度。“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有效地执行,还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有效保障执行的制度和机制。合理的制度能提高执行的力度。可以通过健全制度来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行“制度管人”的理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