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话语中的合法化策略分析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反恐话语已成为批评话语研究的一项热点。已有的合法化话语研究,着重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对于合法化的构建,并提出了其中常用的合法化策略。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合法化话语策略在认知层面的作用,分析了合法化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心理认知模型的建立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2001年至2016年美国国务院出台的《国别反恐报告》作为语料,以van Dijk的“话语—认知—社会”三维分析方法为框架,通过探究美国反恐话语中合法化话语策略的类型和实现方式,深入解读美国政府反恐话语中对于自身形象,以及恐怖主义形象的建立。Van Dijk的社会认知方法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经典分析方法之一,他认为,话语具有劝说的功能,因此被用来改变甚至操控人的想法,而这种操控是在认知层面上实现的。美国政府正是在反恐话语中通过各种策略来建立公众的心理认知模型,进而操控其思想,以图创造共识。本研究发现,在反恐话语中,美国政府通过建构自身的积极形象和恐怖主义的消极形象来影响受众的认知,构建自身合法地位。其中选用的合法化策略主要包括:(1)通过权威树立合法性;(2)通过道德评判树立合法性;(3)通过说理树立合法性;(4)通过叙述树立合法性。其中大部分策略被用来塑造美国政府自身积极形象,并有意弱化了对于自身暴力行为的描述。通过合法化话语对受众心理模型的塑造,美国政府向国内外博取同情和支持,实现自身行为的合法化,而这种合法性又帮助其通过话语操控民意,实现话语霸权。
其他文献
国际法的基础理论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有了扎实的根基。但是在现代的分析方法上却停滞不前。经济分析方法的众多理论都可以应用于国际法诠释各方利害、调节各国关系。国际社会
随着我国配电网系统的不断发展,其所具有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明显,要想使得配电网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注重在其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因此,文章对无线通信技术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筑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亟待完善,各种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由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所制约,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内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酚妥拉明与多巴胺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0月治疗的88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城镇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与问题,尤其是小城镇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而企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