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反恐话语已成为批评话语研究的一项热点。已有的合法化话语研究,着重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对于合法化的构建,并提出了其中常用的合法化策略。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合法化话语策略在认知层面的作用,分析了合法化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心理认知模型的建立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2001年至2016年美国国务院出台的《国别反恐报告》作为语料,以van Dijk的“话语—认知—社会”三维分析方法为框架,通过探究美国反恐话语中合法化话语策略的类型和实现方式,深入解读美国政府反恐话语中对于自身形象,以及恐怖主义形象的建立。Van Dijk的社会认知方法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经典分析方法之一,他认为,话语具有劝说的功能,因此被用来改变甚至操控人的想法,而这种操控是在认知层面上实现的。美国政府正是在反恐话语中通过各种策略来建立公众的心理认知模型,进而操控其思想,以图创造共识。本研究发现,在反恐话语中,美国政府通过建构自身的积极形象和恐怖主义的消极形象来影响受众的认知,构建自身合法地位。其中选用的合法化策略主要包括:(1)通过权威树立合法性;(2)通过道德评判树立合法性;(3)通过说理树立合法性;(4)通过叙述树立合法性。其中大部分策略被用来塑造美国政府自身积极形象,并有意弱化了对于自身暴力行为的描述。通过合法化话语对受众心理模型的塑造,美国政府向国内外博取同情和支持,实现自身行为的合法化,而这种合法性又帮助其通过话语操控民意,实现话语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