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上)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概述】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出现战争,但和平交往始终是主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密切相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复习目标】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多民族融合的开始。
  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频繁的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逐步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东汉末年以来,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禅让制
  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二)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三)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战国萌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秦朝形成: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西汉巩固: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四、统治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当时主要思想代表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等。
  2.秦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当时秦朝的统治思想是法家思想。
  3.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
  五、民族融合的方式
  1.战争
  (1)秦朝: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还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2)西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打败匈奴主力,从此,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东汉: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西迁。北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的边境,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率兵反击,北匈奴大败。
  2.和亲
  (1)西汉初期:国力较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2)东汉时期: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他。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3.民族迁徙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4.设立机构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交往,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东汉时,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来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5.统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社会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拓展提升】
  1.国家统一和分裂与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紧密相关。当中央集权保持强有力状态时,分裂现象就不会发生,反之,一旦中央集权弱化,分裂就不可避免。
  2.民族融合过程中虽然不断出现战争,但和平始终是主流。而且这些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它不具有侵略与反侵略性质,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3.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树立尊重各民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和豁达的性格。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5.历史证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
  【真题解析】
  1.(2016·江苏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正确答案为A。
  2.(2016·四川内江)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九品中正制
  3.(2016·安徽)《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解析】2、3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实行分封制。故2、3题都选A。
  4.(2016·湖北黄石)《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D.推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把乡、邑聚合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故正确答案选B。
  5.(2016·湖南郴州)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A.公元前221年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故正确答案为A。
  6.(2016·甘肃张掖)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度C.郡县制度D.行省制度
  7.(2016·海南)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秦始皇在地方推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析】6、7题主要考查了郡县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第6题正确答案为C,第7题正确答案为B。
  8.(2016·山东烟台)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属于奴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卿大夫、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是世袭的,故B项也是错误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C。
  9.(2016·四川绵阳)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A.世袭继承B.皇帝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故正确答案为B。
  10.(2016·山东青岛)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正确答案为B。
  11.(2016·湖南湘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最早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隋炀帝C.汉武帝D.唐太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在思想上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
  12.(2016·山东青岛)《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大减弱。故正确答案为A。
  13.(2016·四川乐山)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西汉统治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C。
  14.(2016·山东烟台)“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民族融合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故正确答案为A。
  15.(2016·湖南衡阳·节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参考答案:
  (1)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专题集训】
  1.《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3.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中书省
  4.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画了一组图示,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6.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7.“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 “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8.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统一文字
  9.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0.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
  1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
  12.辨析题: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焚书坑儒”,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A2.D3.C4.C5.C6.C7.D8.B9.B10.C11.B
  12.不正确。汉武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
  13.(1)秦始皇(嬴政)。郡县制。
  (2)新疆。西域都护。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呼唤新型教师角色的出现。新课标下的师生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新课标下的教师应该随之调整角色,转变教法,转变自己的一些行为,注意与家长的沟通。本文就以上这几方面谈自己一些想法。  【关键词】新课标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行为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在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凡响,欢欣鼓舞者有之,茫然失措者有之,感到压力者有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多的是应该
【热点点击】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
如果说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抗争见证了一部分中国人处在半醒状态,那么,100年前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则让整个中华民族彻底觉醒了,并从此走上追求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道路。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华民族从半醒到觉醒的奋斗历程,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题要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一、二、三单元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主要线索是国际关系的演变。这条线索贯穿教材始终,是本册教材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另外一条线索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史,主要涉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及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查本部分知识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在复习时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挖掘。 
【摘要】笔者在探究求证的过程中,获得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许多启示,在与广大教师分享的同时,也向我们的教师提出建议:让“阅读”课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成为真正的,有效的阅读课。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目标放在对文字信息的解读上,最终实现以文字信息结合思维活动来理解和运用文字信息,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 阅读的回
深度贫困乡镇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产业发展的滞后是最大的短板,也是之所以成为深度贫困乡镇的主要原因。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产业都是核心的内容。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深度贫困乡镇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的障碍。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将规划与计划、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以体制机制作保障,用工业发展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循序渐进,才能
【摘要】本文从中职技工学校班集体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对技工学生在校适应期、分化期、毕业前夕的紧张期三个阶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学校的管理目标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管理,说明中职技工学校班级及班级中的个体应进行阶段性的管理。  【关键词】中职技工学校 班级 工作 阶段性管理    班级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它不是无章可循,在长时间的班级工作中,我发现,一个班集体,从其组建
一、试卷基本情况  1.总体评价  2018年烟台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坚持了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原则,体现了育人为本、普及历史常识、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等新课程基本理念。  该试卷反映了课程的时代性,突出了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既强化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发挥历史学科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摘 要】论文中首先简介了青岛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结合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情境创设方法,下面是我对小学信息技术情境教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情境教学 创设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
【主题要点】  世界史上册第七单元讲述的是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讲述的是璀璨的近代文化。近代社会充满着变革,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