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10-01
颜色是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那我们怎样正确引导小学生认识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呢?如何为小学生走进美术天地架起那道绚丽的彩虹桥呢?
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在15分钟左右、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特点,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游戏情境,完成色彩捕捉。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把创设游戏情境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游戏的同时,教师要别具匠心的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创设游戏情境中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天性,让孩子们的热情得到最彻底的释放,让孩子们的美术之根深扎心底,从而受益终生。
例如:我在教学《形与色》这课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不同色彩的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卡片。如:红色系列收集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各异的卡片;绿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卡片;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多种形状的卡片;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卡片。
其次,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
接着,我创设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情境。我说:“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看谁找的又快又准!”一时间,小朋友们热情高涨。我又说:“小朋友们,这个游戏是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你就看看你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不是颜色相同,如果相同,那它们就是好朋友了,你先把这张卡片手举起,然后到讲台上来,把你的卡片和老师的卡片放在一起,这样,它们就都找到了好朋友。”
这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我的要求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事半功倍,效果突出。
二、音乐感染熏陶,助推色彩呈现。
美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凝固的画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美术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我在教学《春天的颜色》一课时,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了符合这首歌曲的一幅青山绿水、红花绿草、小黄鹂的春天风景画。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这时,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共同作用,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到了春天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我顺势一导:“小朋友们,春天如此的美丽,那么春天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来描绘春天呢?我们都来画一画吧!”
孩子们便纷纷动笔,开始描绘他们心中和眼中的春天。
声中有画、画中有声、色彩随音乐起舞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快乐,拓宽了艺术空间,美术色彩在音乐感染力的辅助下更加具有动感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春天。孩子们在涂抹出自己心目中春天的色彩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学会用心观察 感受多彩世界。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因为艺术就在身边。人的大脑信息80%是来源于视觉下的观察,而观察在美术学习中不但伴随着思维与记忆的产生,而且是收集与储存美术知识的窗口。因此,培养小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进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在美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校园真热闹》这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与绚丽夺目的色彩表现出校园活动热闹的氛围。这就需要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在回忆中观察出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场面。授课时我出示了一些准备好的图片资料,讲解画面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活动中的热闹气氛、充满美感的形式构图、不同色彩的视觉体验。通过各种画面的活动场景描述,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记忆中的画面。于是,孩子们使用喜欢的色彩涂鸦出最喜欢的一幕。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幻想,渴望使用喜欢的色彩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所以我们要有效地引导好学生的认知、理解与感受,选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色彩教学焕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让色彩染亮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颜色是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人的颜色心理倾向会受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那我们怎样正确引导小学生认识色彩、分辨色彩、感受色彩呢?如何为小学生走进美术天地架起那道绚丽的彩虹桥呢?
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在15分钟左右、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不同等特点,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游戏情境,完成色彩捕捉。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把创设游戏情境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游戏的同时,教师要别具匠心的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创设游戏情境中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天性,让孩子们的热情得到最彻底的释放,让孩子们的美术之根深扎心底,从而受益终生。
例如:我在教学《形与色》这课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不同色彩的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卡片。如:红色系列收集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各异的卡片;绿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卡片;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多种形状的卡片;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卡片。
其次,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
接着,我创设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情境。我说:“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看谁找的又快又准!”一时间,小朋友们热情高涨。我又说:“小朋友们,这个游戏是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你就看看你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不是颜色相同,如果相同,那它们就是好朋友了,你先把这张卡片手举起,然后到讲台上来,把你的卡片和老师的卡片放在一起,这样,它们就都找到了好朋友。”
这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我的要求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事半功倍,效果突出。
二、音乐感染熏陶,助推色彩呈现。
美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凝固的画面。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美术色彩的趣味性,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我在教学《春天的颜色》一课时,播放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了符合这首歌曲的一幅青山绿水、红花绿草、小黄鹂的春天风景画。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这时,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共同作用,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到了春天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我顺势一导:“小朋友们,春天如此的美丽,那么春天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来描绘春天呢?我们都来画一画吧!”
孩子们便纷纷动笔,开始描绘他们心中和眼中的春天。
声中有画、画中有声、色彩随音乐起舞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快乐,拓宽了艺术空间,美术色彩在音乐感染力的辅助下更加具有动感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春天。孩子们在涂抹出自己心目中春天的色彩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学会用心观察 感受多彩世界。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美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因为艺术就在身边。人的大脑信息80%是来源于视觉下的观察,而观察在美术学习中不但伴随着思维与记忆的产生,而且是收集与储存美术知识的窗口。因此,培养小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为进入色彩世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在美术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校园真热闹》这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与绚丽夺目的色彩表现出校园活动热闹的氛围。这就需要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在回忆中观察出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场面。授课时我出示了一些准备好的图片资料,讲解画面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活动中的热闹气氛、充满美感的形式构图、不同色彩的视觉体验。通过各种画面的活动场景描述,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记忆中的画面。于是,孩子们使用喜欢的色彩涂鸦出最喜欢的一幕。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幻想,渴望使用喜欢的色彩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所以我们要有效地引导好学生的认知、理解与感受,选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色彩教学焕发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让色彩染亮孩子们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