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索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把握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和方法,精彩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的方式层出不穷,这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探索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会,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好的导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引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引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由猜谜语引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毛泽东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導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由实验引入
  通过做实验引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任何的小事情,都可能包含大学问,如果能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甚至常提出一些似乎可笑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或者取笑他们,而应下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四、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行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了。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想象这节课的效果。
  六、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引入新课。
  在生物课堂上可以引用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对联引入、对比引入、释题引入、谚语引入、名言引入等,都可以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的开课,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引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了智慧的音符,激起了情感的浪花,调动了积极的情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对实验进行探究性研究。  而在实际授课中,我发现在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时,由于光线,角度,距离,上课状态等原因,一部分学生无法从实验中得出有效结论,或无法观察到实验中的一些细节操作。而分组实验也往往局限于中考实验项目,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在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的同时,也让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家庭小实验,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来做
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
摘要: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改路上的热门话题,追求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新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中,走过了这样一条教改之路:从“低效课堂”到“有效课堂”,再提升到“高效课堂”。其自身发展说明了课堂教学没有完美,只有日臻成熟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個“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高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已经懂得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道理,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已经得到更高的发展,且已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比较独立地分析并判定各种事实材料,进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有,在意志品质方面,高中生的意志独立性和坚持性也都有迅速发展,已具备了不过分依赖教师的独立品格和自主能力。为此,笔者认为,高中教师理应正视学生的这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建适宜的学习情境,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  一、师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预习并不是课前粗略地浏览一下即将上到的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了解新的教学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度、
摘要: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由“厌学”转为“乐学”,引导小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数学,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
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普通中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2007年,山东省高考“3+X+1”模式中的“1”也就是基本能力考试,其中把音乐课也列入考试的范围。那么,一个高中学生,怎样更好地学习、感知并理解音乐作品,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终使自己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