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曲解文意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解文意”这种陷阱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中时常出现,往往迷惑性强,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不易判断。
  请看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题B项: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原文信息 第②段: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比对分析 “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曲解文意。从文本第②段中的“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可以看出,青花瓷发展到新阶段与外来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
  再看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第3题B项: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原文信息 第③段: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第④段: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比对分析 曲解文意。由原文第③段末句和第④段可知,游子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并不能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但可以说明故乡已经留住并呵护了乡村记忆。
  从以上两例不难看出,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常将曲解文意作为设误的一大陷阱。所谓曲解文意,是指选项故意错误解说原文,或更换了个别词语(或说法),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从而导致选项与原文意思发生偏离。
  这类设误陷阱的特点是,乍一看,文段对于选项中的信息有所提及,但仔细比对后又会发现,选项和文段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对于文段中的某项内容,选项常作某种错误理解。识别这一设误陷阱的方法在于,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与原文信息句的关键点仔细比对,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尤其应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操作上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找准选项对应的文本信息。]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选项基本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的不同点只在于内容的表述,这其中包含对内容的概括、筛选和整合。因此,做题的第一要旨就在于准确地找出选项所对应的文本信息。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题C项:气候正義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原文信息 第③段: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第二步,细心比对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所设选项的信息虽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陷阱。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做对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另一要旨在于,在“文本”与“选项”的比照上,不仅需要精确的逻辑思维,同时需要敏锐的识别力。
  首先,比对时,应分清该选项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要厘清有几层意思;如果是复句,要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其次,比对单句的几层意思或复句的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这里仍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题C项为例,在找到该选项所对应的文本信息在原文第③段后,可做如下比对分析:
  比对分析 该选项是一个单句,但宾语部分有两层意思:“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和“为后代设定义务”。仔细分析,此项对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的内涵解释不当,“为后代设定义务”曲解文意。原文第③段表明“为当代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只是从“积极方面来看”的,并且原文表述时有“当代人为自己”,而不仅仅是“后代”,故选项“为后代设定义务”缩小了“义务”的范围;原文说“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而选项表述为“对后代负有义务”,扩大了“义务”的范围;原文直接表明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见选项“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合事实。
  实战
  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文明有多重起源,黄河不是唯一的摇篮。大约在5000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阔土地上,已经形成众多的“酋邦”;这些“酋邦”渐渐融合,最终向统一国家方向发展。4000多年前,“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国家。当欧洲尚处在荷马时代时,周天子已经用分封制规范了土地的分配形式和社会的等级秩序,而类似的制度,要到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才在欧洲的法兰克王国逐步形成。西周分封制造成社会的严重解体,持久的动乱延续了数百年。有过这一段经历后,秦始皇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国,统一从此就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保证了国家的永续长存。在世界所有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自远古至今日未曾中断的一个文明,政治统一是它的保障。
  题目 根据原文内容,下述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
  西周和西罗马解体的史实证明,封建制虽然使国家出现动乱但没有阻碍文明的发展。
  答案 不正确。“封建制虽然使国家出现动乱但没有阻碍文明的发展”曲解了文意。原文说“有过这一段经历后,秦始皇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国,统一从此就成为中华古典文明中最珍贵的遗产,它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保证了国家的永续长存”,可见文明的发展靠的是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而国家动乱必然会阻碍文明的发展。
其他文献
“星星之火真的可以燎原吗?”  “会的。”  “那谁又去做这星星之火呢?”  硝烟漫,山河碎,七尺之躯赴国难  街上人群涌动,无数学生在悲愤地高呼着,大步踏过骚动的街头。街边一间屋子里,几个青年学生激动地讨论着,一名学生干部悲愤道:“就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另一名学生立刻铺开横幅,提笔书写。  放下笔,他反复看了几遍留给妻子的遗书。片刻沉默后,他整理了满是灰尘的军服与钢盔,登上城墙,脚下是颤
尽管陶渊明这个名字或许与科学幻想从来无缘,但他确实在某个方面为后世的无数科幻创作者们开辟了先河——成文于一千六百余年前的《桃花源记》是人类历史上最初可以确定具体作者、明确提出了“避难所”概念的文学作品。而“世外桃源”这一意象也在随后的数百年中随着中华文明圈的文化传播而扩散到了整个东亚,并以不同的寓意无数次出现,在整个东亚文明的演化史中添上了不可忽视的浓重一笔。  可是,如果单纯论起“避难”这个概念
个性,在文学范畴里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正是因为有了个性,人物形象才是独特的,而不会千人一面。人物个性鲜明的作文,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符合高考作文“内容充实”的要求,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范文例举  才子  天津一考生  每天坐地铁上学,经常碰到“才子”。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读的书多,谈吐不凡,所以我就叫他“才子”。他也不反驳,默认了。  看校服,
经典再现  汽车顶上的机枪持续不断地扫射着,汽车轮子转动着,爬上了坚固的大石桥。枪弹压住了爷爷和爷爷的队伍。有几个不慎把脑袋露出堤面的队员已经死在了堤下。爷爷怒火填胸。汽车全部上了桥,机枪子弹已飞得很高。爷爷说:“弟兄们,打吧!”爷爷啪啪啪连放三枪,两个日本兵趴到了汽车顶棚上,黑血涂在了车头上。随着爷爷的枪声,道路东西两边的河堤后,响起了几十响的枪声,又有七八个日本兵倒下了。有两个日本兵栽到车外,
如今,科幻文学已逐渐走入中国大众的视野。此次在上海书展期间举办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就选择了以“科幻文学的秘境”为主题,并邀请了著名的英国科幻作家理查德·摩根。科幻世界出版过理查德的“武·科瓦奇系列三部曲”:《副本》《坠落天使》《怒火重燃》。所以,借着上海书展和国际文学周的东风,科幻世界特意为喜欢理查德的幻迷朋友们在上海书城准备了一场签售会。  签售会定于8月18日下午1点,科幻世界一行人一早就来到了
老师,想不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选取了我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上有这么两句话: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当年漫不经心的两句话却成了现在的今日头条,然后被选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真是荣幸之至。  老师,在您看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您曾经谆谆教诲,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请原谅学生的愚钝,我在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候,依旧心灰意懒。
天黑了,但总有人执盏而行,在铺天盖地的暗夜中,举起生命的火种。  时至如今,那一件件白色防护衣仍在病房间穿梭,清明双眸中是疲惫的血丝,纵防护衣满是褶皱、闷人异常却惜材不忍脱下,让电视前的我们透过屏幕也可看清藏在其中的人形是何等憔悴。  但那一个个坚定的步子仍是不减毫速,短促有力,在凄凉彷徨、无助绝望的病人身旁格外安人心神。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斗,与死神拉扯,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的存活拼尽全力,
新课标背诵篇目——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赏析  也许是打翻了酒瓶子,看那酒水在地上四面流淌得来的灵感;也许是偶遇下雨天,看见那街头泻水;还可能是家人洗衣服泼出的水……心里有叹息和愁苦的人,总会被生活中某个细节触动,就算不是“泻水置平地”,也会有别的什么来感慨
锲子  自从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后,我连扔垃圾都不需要下楼了,每日都有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蔬菜放到门口,再将门口的垃圾带走。  于是每日的活动场所变得简单:卧室——餐厅——卧室。但当我看到气温的示数一天比一天高时,还是会有出门的欲望,我想知道春天是否到来,门前的水是否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堤上的柳是否是“拂堤杨柳醉春烟”,蹊上的花是否是“自在飞花轻似梦”……可是毕竟不能出去,我那栋单元楼里已
《哦,香雪》是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代表作,创作于1982年夏,发表于当年《青年文学》第9期,并于同年获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深爱、坦诚以及悲悯,在让人感受生活的温暖与美好的同时,又巧妙地撕开生活中丑陋狭隘的一面,引人深思。  原文阅读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