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之一:必要充分条件的改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目标
  正确识别命题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学会运用。
  二、问题预设
  1.“只要A就B”与“只有A才B”,哪一个是表示A是B的必要条件,哪一个表示A是B的充分条件?试着举例说明。
  2.“如果A那么B”和“因为A所以B”可以转化成上面的哪一个?请举例。
  三、变脸表述
  下面的句子可以转化成“只要A就B”还是“只有A才B”?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可以转化成:只有拿来的,人才能自成为新人。
  ·个人要自由发展,社会要祥和安宁,必须是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各遂其生。
  可以转化成:有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各遂其生,个人才能自由发展,社会才能祥和安宁。
  四、真题实践(关注有下划线的表述)
  1.2014年课标全国卷1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才能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
  2.2016课表全国卷111
  王国维认为,有些历史学家疑古,虽然怀疑精神可取,其实是由于未充分处理古史材料。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C王国维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
  五、再考考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是“施于人”的什么条件?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人”“达人”是“己欲立”“己欲达”的什么条件?
  六、课后作业
  2015课标全国卷11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過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 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其他文献
一、明晰的线索,严谨的结构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沿历史主线叙述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魏、吴三国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又穿插有刘备、孙权、曹操三条支线索,而这三条线索又互有联系,在一个章节之中交织进行,让读者感受故事的联系性,而不是只有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作品鸿篇巨制,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全貌和
期刊
一、教学设计是前提,备课要精心  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没有了备课与课堂中的实践,又怎能有反思与继续实践的基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下,这堂要怎么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
期刊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培智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多数仍然为班级或集体上课制,辅以个别化教学。这就使得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师专业化水准和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  培智學校的学生由于脑功能异常,导致他们在感知、认知、注意、记忆、语言、动作、情绪、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异常或障碍,给集体教学的教师带来极大的教学难度。除此之外,集体教学中还要面临学生人数多、障碍类型多(单纯智力低下、
期刊
一、快乐足球教育思想  快乐足球元素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我体育创新愿望的需求和对人格品质自我培养;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创新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就非常的有必要把怎样学习的方法教会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学习,那样学习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如何在课堂上既让学生领悟方法,理解内容,又能让
期刊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学好、用好数学,就應该具备良好的数感。数感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数感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期刊
针对小班幼儿依赖性强,对陌生的环境适应较慢,在入园时易产生分离焦虑等情绪波动,我们从生活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原则入手,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在稳定幼儿情绪,缓解幼儿心理压力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一、原因分析  3岁年龄段左右的幼儿是属于小班的班级,正处于对家人产生依恋的一个高峰期,幼儿对新环境中的教师和小朋友、设备设施都非常的陌生,因害怕而感而产生不安、焦虑、伤心哭喊、吵
期刊
一、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活力  1.设计合理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的精神,更要准备促动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好奇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浓厚的。  2.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当学生具备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 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 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营造平
期刊
广东省多年前,就把12本名著定为中考篇目,以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直到今天,各个学校里能把这12本名著认真读完的学生可能还不足一半,偏远地区的名著阅读情况更令人心忧。为何学生们不愿意读名著?  有的同学说:“名著太厚了,还没读呢就让人害怕。”可是据我观察,他看的网络玄幻小说要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厚多了;有的同学说:“名著里的故事,离我们太远了,看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书中故事发生的年代,的确
期刊
案例教学,就是把相关的材料、相关的案例引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能力的方法。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会用上案例进行教学。下面浅析本人对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的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