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训练很容易被忽略。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又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学生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
  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善于示范,就是要注意运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标准和榜样。如范读《春》,就要读出轻松、明快的节奏,而且感情强烈,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盼春的急切呼唤,春已走近的欣喜,以及那种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如范读《背影》,就要读出低沉的节奏、缓慢的语速,抑郁的感情,使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依恋深情,以及怅惆、不理解父亲做法的悔恨心情等。又如范读《最后一次演讲》,就要读得情绪紧张,气息短促,声音短而铿锵有力,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紧张的气氛,以及作者对敌人的蔑视、愤恨之情。但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点拨、纠错和小结评论,头头是道地言传身教,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学好课文,又能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感情的直接感受,要求快速敏捷。这种能力,需要在语文实践中长期积累,需要有一个从直接感受到理性认识,再到直接感受的过程才能形成。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便会有很大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使人们对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朗读,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比如,在讲《春》这一课时,教师先不要作详细的分析、点评,只是在播放的轻音乐的伴奏下,配以几幅春天的画面,让大家轻轻吟诵,尽情玩味,反复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美的遐思中。课堂内会充满一种恬静而又明朗、激情而又和谐的气氛,春天的美丽会让师生们陶醉。这种朗读的效果显然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不了这种气氛。另外,文言文蕴含着祖国丰富的文化宝藏,学习文言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气息。古代诗词及文言文在课文里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它们的语言结构常与口语有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朗读、背诵训练。
  三、朗读训练也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境优美的文章,包括古代的诗文,如《岳阳楼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受文章的美,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和人间美好的情感。特别是诗歌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爱美的情操。
  四、朗读训练还能加强学生知识迁移
  1.把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结合起来
  默读是个人阅读的主要形式,它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要讲朗读和默读配合进行,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先默读再朗读,可以促使学生由理解进入感受的境界。朗读用口,默读用手,一面看,一面圈、点、注、批,二者相辅相成。
  2.把朗读训练和复述训练结合起来
  复述是一种说话训练,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它与朗读训练是分不开的,如要用普通话,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要尽量引用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词语等。这些要求都是朗读训练所包括的要求的一部分,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训练,以“读”促“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把朗读训练和背诵训练结合起来
  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内在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可以培养记忆力,发展智力。而朗读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的遍数多了即可成诵,“读”与“诵”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五、朗读训练更有丰富的多样性
  在朗读时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用“范读”或放录音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用“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用“个别读”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用“分组读”让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机会;用“自由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分角色读”激发学生的情趣……这些训练方式经常应用,能形成一个朗读训练的体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教师真正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扎实持久地进行朗读训练,才能显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遗传工程培育优质高产小麦 昆士兰大学肯·斯科特教授等用外包抗除草剂基因的钨微粒辐射处理未成熟的小麦胚胎,培育的小麦不仅丰产且抗除草剂基因已在第二代麦苗中获得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巧妙设问,启发引导,“润物无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独立思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开启智慧。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追踪美点 各抒己见 答疑解惑 再造想象    语文教学中有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本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从“学会”到“会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即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
当前,初中课程正在实行新课改,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使语文课程不至于纸上谈兵,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转变观念,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
年年此时,年年此会,年年一番新感受。人大政协两会刚刚结束,新闻界便将会前会中那明里暗里的竞争效应,以赫赫黑字落于白纸之上。很快的,新闻出版报的一篇文章中,中国青年报
据说古时候进行过一次绘画比赛,以花为主题,结果有一幅题名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画获得了第一名。一匹马悠闲自在地迈步在草地上,马蹄周围蜂飞蝶舞,整幅画无一朵花,却让人满眼花团锦簇。因为这留白,方寸之间,天高地阔,百花争艳,芳香四溢都跃然纸上,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画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观众,更相信观众,所以特意设下空白,让观众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观众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以虚
马费成、王槐的力作《情报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是国内第一本以情报经济为主题的专著。近十几年来,不时有各式各样的“学”接二连三地冒出和登台,人们对一门新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当前技校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简要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分别从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审时度势,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技校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观 意志 社会适应能力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仅
鸡防御素是一组小分子量的阳离子多肽,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病毒都能产生杀伤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初步探讨鸡防御素的部分生物学活
一、优化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外部环境  农村语文后进生面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部环境差。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干扰较多。精力分散型、家庭干扰型的后进生大体上与此有关,因此优化语文后进生的外部环境就成了转化的重要因素。  1.促成家长与学生、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外出经商、务工的较多,这些家长把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全盘交与学校教育,其结果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不了,学生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