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谈性莫超12岁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hos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人们受教育的时间延长,结婚越来越晚,但青春期却不断提早,令爱与性的初体验日益丰富。然而“早恋”是很多家长忌讳的话题,性爱更是禁区中的禁区。事情一旦发生,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家长一竿子打死的态度只会失去对子女的影响力,专家建议不如在爱与性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孩子的感情生活更加安全。
  初恋:敏感而纯真的幻想
  少男少女产生的爱多数以同伴为对象,也可以是成年人,例如老师、朋友的父母、年长的名人。在感情的驱动下,他们把老师、舅舅、电影明星等年长者高度理想化成完美的对象,然后长时间做白日梦。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丽·C·拉米亚博士认为,孩子的爱是一种迷恋——他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想对方,希望对方对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与成熟的爱相比,迷恋是浅层次的吸引,喜欢的是对方的外貌,或者以为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E·皮克哈特称,恋爱的青少年希望花所有时间和对方在一起,把其他朋友都晾在一边。两人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感觉自己是不完整的。当彼此关系出现风吹草动,两人就十分警惕,很容易为一些小事情而伤心,出现周期性的沮丧,原因是害怕失去对方——这是恋爱的代价。
  大多数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没能持续,很少有人与初恋情人结婚,因为青少年谈恋爱不是为了择偶,而是为了快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退休名誉教授南希·卡利什博士调查了1600名年龄从18岁到92岁的人,发现其中56%的人不愿意重拾初恋。尽管如此,爱的初体验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生中唯一的真爱。尽管他们后来找到满意的伴侣,但在婚姻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仍然思念着初恋情人。他们说,如果年轻时与初恋结婚,婚姻才算美满。
  “早恋”:家长的反对无效
  有的父母没有把子女情窦初开当回事,贬之为“早恋”——“小孩子懂得什么是爱?”然而,他们却乐于听见子女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卡利什称,如果爱父母是真爱,那么少男少女之间的爱难道是假的?
  孩子恋爱,更多的父母十分关心甚至担心。他们不希望孩子太早涉及人生大事,怕孩子遇人不淑,担心有不轨的行为发生,特别是性的方面。因此,他们不同意子女恋爱,甚至严格禁止。
  “早恋”不是科学的概念,却几乎成了不正常、不良学生的代名词,被贴上“早恋”标签的学生承受了严重压力,建议用“亲密同伴关系”、“异性友谊”等词语代替。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成熟的中学生相互喜欢、倾慕并带有独占性和性诉求的情感是理性、成熟和负责任的,与成人之间的恋爱没有不同。
  皮克哈特称,这些父母没有认识到“早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小情侣长时间黏在一起,就不会滥交、参加狂野派对等,少惹了许多是非;他们在社交上会比其他孩子更成熟;他们从恋爱中学习如何恋爱,为未来的亲密关系做好准备。
  最起码,恋爱中的孩子情绪高涨,第一次有机会爱一个父母以外的人,增强了独立性。
  皮克哈特认为父母的反对反而强化孩子的爱情。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如果支持和包容子女的恋情,例如欢迎对方来家里做客,在他们感情遇到波折时愿意倾听、给予同情,在性行为方面提供指导,那么孩子会听父母的话。如果盲目反对,父母连施加影响的机会都没有。
  建议家长:做好几件事
  ●在深思熟虑后,尽早跟子女谈恋爱与性的问题。最好在9~10岁,最晚不要超过12岁,赶在恋爱的苗头发生之前。让孩子明白拒绝是他们的权利。
  ●很多坏事情往往是没有想清楚就做,因此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绝对不能做,例如向异性发送不雅照片,可抓住名人丑闻曝光的机会进行反复教育。
  ●父母有权知道孩子手机的密码,不定期检查孩子的手机,查看短信内容。提醒孩子发淫秽短信是违法行为,会被警察调查。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父母有权剥夺他们使用手机的权利。
  ●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青少年也最看重同伴,因此家长要认识子女的朋友,必要时介入,勒令子女远离损友。
  编辑 / 孙鲁宁
其他文献
重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留学生教学培养模式的探讨与改革,不断提高留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专科临床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周边南亚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高级人才,是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无论是在开设双语课程的数量上还是在双语教学的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双语教材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
她也好,向飞也好,哪点比别人差了?非沦落到被迫相亲不可!   要才有才,要貌有貌   听到老妈提出的相亲要求,白小远当即拒绝,“就我,还用相亲?”  老妈白了她一眼:“你,一个开小饭馆的,相亲还不应当?”   没错,白小远是开饭馆的,开着一家“小远养生菜”,小门小户的格调,每天七八桌客人,以素菜为主,强调养生和养颜,顾客多为女性。不算有什么成就,但利润大,比当白领收入高得多,而且白小远喜欢那种自己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是人体纤溶系统的主要成份.许多研究表明纤溶功能的改变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1].另外,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血小
2014年12月11日,“1946年美军强奸案”当事女生沈崇因肺癌去世,享年87岁。当年此案曾轰动全国,导致上海、南京等数十个城市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并造成
那天,我和老总去外地出差,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我们在休息区内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依然不见那架飞机的影子,我忍不住抱怨起来。放松些,你着急也没用,就当是休息吧,难得有这么空闲的时间。”我听后不再做声,索性观察起周围的人群。老总的旁边坐着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头发花白,衣着朴素,脚边放着一个过时的旅行包。不知道是因为第一次坐飞机感到紧张,还是因为有什么别的急事,她显得焦躁不安,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
战乱中受托,为犹太朋友保管藏书  1889年,林道志生于浙江黄岩。少时嗜书的他,是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当年的私塾先生曾经找到林父,将预支的学费退还给他:“孩子太聪明,没有更多可教了。”退出私塾来到上海,林道志即前往商务印书馆做工,一边谋生一边读书习字。曾每顿只靠豆瓣撒盐拌饭,即便如此,他还是很早就萌生了办个义校,让穷苦孩子也有书读的念头。  上世纪30年代战事纷乱,全家人的生活仅靠林道志与长子
2013年6月,中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立案侦查,发现倪发科特别喜欢各种石头,他收受的各种玉石,居然占他受贿总额的80%以上。9月30日,中央开除了倪发科的党籍和公职,因涉嫌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位堂堂的副省长,为什么偏偏会对石头情有独钟?他是怎样因为那些石头落马的……  情有独钟,副省长偏爱玉石  倪发科1954年1月出生在江苏省溧水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的他作
提起电影《平原游击队》。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影片中那位智勇双全、手使双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游击队长李向阳更是令人敬仰。然而您是否知道,李向
什么是隐私?如今公共场所里,各种摄像头监控着我们,而且摄像头这只特殊的“眼睛”,早已潜伏在我们身边。随着摄像头的广泛应用,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不断引发各种隐私侵权事件的争议……情人亲热被监控拍下,憧憬艳遇保安动春心  2014年11月末,西安市民宋博这两天有点怵保安。周一傍晚下班回家,小区保安周一鸣抛过来一个神秘兮兮的眼神。宋博不敢再跟保安周一鸣进行眼神交流,不过,耳朵却敏锐地捕捉到身后那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