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太“高雅”:副省长因何被玉石绊倒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yx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中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立案侦查,发现倪发科特别喜欢各种石头,他收受的各种玉石,居然占他受贿总额的80%以上。9月30日,中央开除了倪发科的党籍和公职,因涉嫌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位堂堂的副省长,为什么偏偏会对石头情有独钟?他是怎样因为那些石头落马的……
  情有独钟,副省长偏爱玉石
  倪发科1954年1月出生在江苏省溧水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的他作为“知青”,下放到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农垦)新建农场。由于父母都是贫苦工人,家中兄弟姐妹多,倪发科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善于动脑筋,胆大心细,他从班长干起,排长、连长、分场场长……1987年,年仅33岁的他担任南陵县委书记,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后来干出了欺骗总理的惊天大事。
  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回到他的祖籍南陵县视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情况,由于粮仓空空,倪发科让人连夜从外地调运1031吨粮食到总理将要视察的峨岭粮站,他生怕出任何意外,亲自到现场,督促包括驾驶员在内200余人大干了4天,“人造”出粮食满仓的景象。
  这事直到朱■基退休后在他的《讲话实录》一书中披露出来,人们才知道。但此事并没影响到倪发科的仕途,他一路高升,从芜湖市副市长、副书记,六安市长、市委书记,直到安徽省副省长。
  在倪发科当县长时,细心的人们就发现,倪发科对玉石情有独钟:他的脖子上戴着一只玉挂坠、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只玉戒指,无论是看电视、看书、听手下汇报,还是酒场应酬,总是玉不离手。每到周末,他喜欢把自己收藏的玉石玉器铺展开来,一件一件欣赏。每隔两周,无论他工作多忙,都得给精品玉石玉器逐一打蜡、上油。到外地出差,再忙也要挤时间到当地的玉器市场看一看,甚至借机绕道到玉石产地和玉石市场,随身携带小手电筒、放大镜,检验自己的赏玉水平,在与玉石老板的交流中,享受当专家和被认同的快感。他还喜欢“斗玉”,就是约上几个玩家,各带几块好玉,一起欣赏,比比谁的玉好。
  有人问倪发科为什么偏偏喜欢玉石,他总是先给你上课:“玉是什么?《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虽然说到底玉只是几种石头,但它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山水之清秀于一体,是世间的精灵。”他还会告诉你:“中国人自古就有玉石情结,它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集文化艺术价值、现实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所以爱玉是最高雅也是最高级的爱好。玉能养人,人能养玉,经常与玉接触能促进玉与人的物质交换、延年益寿……”
  中央监察局的《案情通报》披露,案发后,倪发科交代说,自己之所以喜欢玉,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母亲有一只娘家陪嫁的玉手镯,“文化大革命”时,造反派认为手镯属于“四旧”要夺走砸烂,母亲不愿意给,争夺中手镯被当场摔成碎块儿。看着母亲手捧碎玉伤心欲绝的样子,年仅十来岁的他就发誓,将来有钱了,一定给母亲买一只更好的手镯。时间一长,他慢慢地从喜爱玉石到迷恋上玉石,且成了这一行的专家。
  倪发科的年过九旬的老母亲跟长子生活,手上的确有只玉镯,大嫂也证实手镯的确是倪发科给母亲买的。
  笔者采访过几位曾经跟倪发科共过事的同事,他们大都退了休。在他们眼里,倪发科是个能把事情“拎得清”、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而且比较清廉。一位六安地区退休老干部回忆说:“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区,矿藏丰富。倪发科当六安市市长时,有一次一位矿主送给他两根金条,希望他帮忙打招呼,给已经到期的矿办理续期开采手续。按说这事倪发科只要打个电话就能办成,且并不违规。但倪发科把那两根金条带到了会场上,说:‘如果他不送这个,也许我会帮他这个忙,因为这也是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嘛。但他想用这种手段办成事,我担心他会把我们很多干部拉下水,所以坚决不能给他这样的机会!’”他让人把金条交到了市纪委。
  投其所好,昆仑石头比金贵
  六安市辖的霍邱县,铁矿石储藏量全国第五,华东第一,为了将这些铁矿石变成钱,2000年前后,倪发科要求全市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那些小矿主。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吉大昌来到了霍邱。
  吉大昌是河北人,比倪发科大4岁。来到霍邱后,他跟首都钢铁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首矿大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大昌公司”),先后投入13亿元进行矿山建设。2010年,双方又投资100亿元,实施霍邱铁矿深加工项目。然而,吉大昌一直跟首钢面和心不和,加上铁矿跟当地百姓矛盾不断,吉大昌急需在地方政府找到一个靠山,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倪发科的身上。
  倪发科主政六安时,吉大昌就跟他打下了交往的基础,此时的倪发科升任安徽省副省长,分管国土资源等工作,成了更大的靠山。然而让吉大昌没想到的是,无论是通过北京的朋友介绍,还是送现金甚至送股份,倪发科都软硬不吃。惹急了,倪发科就指着钱物说:“赶快把东西拿走,不然的话我就交到纪委去了!”
  吉大昌感慨万端:我在社会上闯荡了这么多年,很少遇到清官,没想到今天偏偏遇到了。谁知吉大昌的小情人冯茹说:“现在哪还有什么清官?我看是你们没能投其所好。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听说倪省长最爱玩玉石,你们送他点玉石试试,我就不信世上真有不吃鱼的猫!”
  吉大昌觉得有道理,决定试试。2011年春的一天,听说倪发科未报经组织批准,就心急火燎地当上了安徽省珠宝协会的名誉会长,吉大昌在倪发科的一位铁哥们儿的陪同下,专程到倪家拜访。本来,已经当上副省长的倪发科根本不屑再跟吉大昌这样的“土豪”接触,无奈一来是铁哥们儿带来的,二来吉大昌带来一只玉石手把件,要请倪发科“掌眼”,而倪发科只要看到玉石,就会眼睛发直走不动路。他把玩了几下那只手把件,说:“这个手把件品相一般,感觉还不错。”吉大昌连忙拍马屁:“果然是大鉴赏家,一眼就看透了它。不过,我家里还有几块新疆朋友送的来自昆仑山下和田县的仔料,改天再请倪省长掌掌眼?”说到玉石,倪发科浑身是劲:“赏玉是门很深的学问,别的不敢说,什么样的玉石都难不住我,如果只是为了赏玉,我随时欢迎!”   其实吉大昌根本就没有什么和田玉仔料,见倪发科松了口子,他连忙花了56万元,买了3块和田玉仔料,三天后再次来到倪家。“不错、不错,是真正的和田玉仔料,拿在手里感觉都不一样。”倪发科摩挲着玉石说。“在我们这些不懂玉的人手里,玉就是块石头,在懂行的人手里,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倪省长要是喜欢的话,就送给你了。”吉大昌赔着笑脸说。倪发科连忙说:“不行不行,现在的和田玉太贵,随便一小块仔玉价值都上万,我怎能夺人所爱?”不过,出于对玉石的痴迷,他嘴上这么说,手上就是不舍得把那3块仔玉放下。最后,倪发科的妻子给了吉大昌6万元,算是把玉买下了。
  虽然这笔买卖表面上看让吉大昌亏损了整整50万元,但出了门他却兴奋得一跳三尺高,他知道自己真的找到了倪发科的软肋,他收下的不仅是3块小玉,而是对自己的信任,给自己打开了一条门缝,有了这个良好开端,以后的事还不好办吗?
  吉大昌对玉不太懂,他提出请倪发科介绍一位玉石专家与他认识。倪发科乐意帮这个忙,介绍了一位姓段的玉石鉴赏家跟吉大昌认识。此后,吉大昌几次拉着段专家飞到新疆淘玉,回到合肥就找倪发科一起研究、鉴赏,只要倪发科喜欢,吉大昌就奉上,时间不长两人就成了情投意合无话不谈的朋友。
  倪发科的妻子是上海知青,她不无担心地提醒丈夫:“你不是说过,有今天不容易,一定要当个清官,收那么多破石头干什么?”倪发科说:“在外行人眼里,我玩的这些都是破石头,又不是收钱,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我这辈子就是喜欢玉,跟玉有缘,现在眼看就要退休了,过去几十年都是为别人活着,这个时候满足一下个人爱好有什么错?黄金有价玉无价,好的玉石玉器资源稀缺,不可再生,物以稀为贵,潜力无限,留给后代也更有价值和意义。放心吧,不会有事的。”
  案发后吉大昌交代,仅他一个人,就先后送给倪发科玉石40多块,总价值600多万元,是送给倪发科玉石最多的人。其中2012年5月,吉大昌花95万元买了一个长七八厘米、宽六七厘米,椭圆形,全身包红褐色皮的仔料送给倪发科,他一直爱不释手。
  至此,吉大昌出入倪发科副省长的家,就像出入菜园子一般随意,每每酒酣耳热之际,他还会一边拍着倪发科的肩膀一边称他“发科老弟”。当然,吉大昌的公司有什么事,包括跟首钢的合作关系、发生矿难、跟当地农民打架斗殴等,倪发科代表政府出面摆平也成了当仁不让的事。在倪发科的关照下,大昌公司2011年一跃进入国内冶金矿山企业十强。
  大别山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黄又平的情况跟吉大昌差不多:他一心想投靠到倪发科这棵大树下乘凉,但无论是现金、银行卡还是金条,倪发科都坚决不收。他无意中得知倪发科对玉石的喜欢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时,黄又平花了16万元买了一块和田雕刻手把件去请倪发科“掌眼”,倪发科甚至没有推让就收下了,还说:“要是白度再高一点就好了。”半个月后,黄又平又买了一块白度绝好的和田玉,扁圆形,倪发科见了后,一边把玩一边连说:“不错,不错,这才是和田玉中的上品!”
  见倪发科“爱好高雅”,除了玉石,黄又平还先后送给倪发科名人字画15幅之多,成了送给倪发科字画最多的人。
  难以割舍,“高雅爱好”是把刀
  倪副省长最爱玉石的事在社会上传开后,很多人投其所好,专门带上玉石找他办事。如果送倪发科别的东西,他十有八九会坚辞不收,唯独当有人送上玉石,特别是送上和田玉时,他的眼睛就会发光,情不自禁地就会伸出手去。
  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倪发科接受了吉大昌等老板送的大量玉石后,原则、底线被抛在一边,他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为他们牟利。为了大昌公司的发展,他放下副省长的“架子”,和吉大昌一起跑环评、项目审批手续,为吉大昌实际控制的公司挪用国家下达的保障房用地指标,帮助其以极低的价格购买铁矿探矿权。经办人见副省长都出了面,谁敢不办?对黄又平,倪发科屡次违规四处打招呼、给政府机关施加压力,帮助其更改项目规划、调整容积率、逃避税收和处罚等,使其从中获取巨大收益。
  2012年7月,倪发科得知自己可能被调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故伎重演把部分玉石退还给吉大昌“暂时保管”,却又因为自己太爱玉石了,有些舍不得。最后还是挑了几块质量比较次的玉石让吉大昌先拿回去,然后他亲自开车回到老家,把他认为好的一些玉石悄悄地埋在了老家后院的菜园地里,并嘱咐家里人:任何人不得随便进菜园。
  两个多月后,倪发科以为风头过去了,自己又过了关,连忙找到吉大昌,把玉石又要了回来。谁知当天晚上,他在跟几位内部朋友应酬时得到提醒:组织上对他的调查并没有结束,让他收敛一些。倪发科只好再次连夜将贵重物品转移到13位亲友处,并且他还根据亲戚关系的亲疏,把价值高的玉石放在最亲近的人那里。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纪检监察部门很快就查清了倪发科的问题,于2013年6月30日对他实施了“双规”,因他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9月30日,中央在给倪发科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同时,将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中。
  倪发科在案发后哀叹道:“我现在才明白,再高雅的爱好也掩盖不住罪恶。如果组织上早几年处理我,我也不会走到今天!”但这个时候说这些已经迟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编辑/尤雅
  (E-mail:youya@yeah.net)
其他文献
1   一个晶莹如钻石般的硬物砸到我头顶。我一抬头,这才发现,周围已经亮晶晶的一片,大珍珠、小珍珠般撒落了一地,这是9月的第一场冰雹。   我的手心也撒落了一似珍珠、似钻石的冰雹,落到手心,立刻随着体温融化,变成冰水。我想:这冰雹真像黄维给我的承诺,明明握在手心,却转瞬即逝。   我再次给黄维打电话,关机、关机。我像个执拗狂,继续拼命拨打着那个熟稔于心的号码。最后,我不得不垂头丧气地坐在了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科生科研训练是新时期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推进医疗卫生事业
前两天,一个朋友忽然问我,你买股票了吗?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心中暗忖,不晌不夜的,怎么想起股票了?我犹豫了一下说,没买啊!我没有投机的天分,所以老老实实地过着清水煮菜的日子,不敢有发财的梦想。  他说,这两天,股票涨了。我听得出,他的言语中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他说,你不知道,我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买的几只股票,只见跌不见涨,揪心啊。手里的那点积蓄都压在股票上,眼瞅着越来越少,一颗心,像热锅上的小蚂蚁
重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留学生教学培养模式的探讨与改革,不断提高留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专科临床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周边南亚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高级人才,是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无论是在开设双语课程的数量上还是在双语教学的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双语教材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
她也好,向飞也好,哪点比别人差了?非沦落到被迫相亲不可!   要才有才,要貌有貌   听到老妈提出的相亲要求,白小远当即拒绝,“就我,还用相亲?”  老妈白了她一眼:“你,一个开小饭馆的,相亲还不应当?”   没错,白小远是开饭馆的,开着一家“小远养生菜”,小门小户的格调,每天七八桌客人,以素菜为主,强调养生和养颜,顾客多为女性。不算有什么成就,但利润大,比当白领收入高得多,而且白小远喜欢那种自己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是人体纤溶系统的主要成份.许多研究表明纤溶功能的改变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1].另外,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血小
2014年12月11日,“1946年美军强奸案”当事女生沈崇因肺癌去世,享年87岁。当年此案曾轰动全国,导致上海、南京等数十个城市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并造成
那天,我和老总去外地出差,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我们在休息区内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依然不见那架飞机的影子,我忍不住抱怨起来。放松些,你着急也没用,就当是休息吧,难得有这么空闲的时间。”我听后不再做声,索性观察起周围的人群。老总的旁边坐着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头发花白,衣着朴素,脚边放着一个过时的旅行包。不知道是因为第一次坐飞机感到紧张,还是因为有什么别的急事,她显得焦躁不安,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
战乱中受托,为犹太朋友保管藏书  1889年,林道志生于浙江黄岩。少时嗜书的他,是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当年的私塾先生曾经找到林父,将预支的学费退还给他:“孩子太聪明,没有更多可教了。”退出私塾来到上海,林道志即前往商务印书馆做工,一边谋生一边读书习字。曾每顿只靠豆瓣撒盐拌饭,即便如此,他还是很早就萌生了办个义校,让穷苦孩子也有书读的念头。  上世纪30年代战事纷乱,全家人的生活仅靠林道志与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