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415例,其中宫颈炎患者178例,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169例,宫颈癌患者68例,检测各组患者HPV阳性率及HPV-DNA水平,比较各宫颈病变患者HPV阳性率及HPV-DNA水平,并分析宫颈病变程度与HPV-DNA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组HPV阳性率11.23%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48.52%和宫颈癌组97.06%(P<0.05);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阳性率(P<0.05);宫颈炎组HPV水平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P<0.05);癌前病变组HPV水平明显低于宫颈癌组。宫颈炎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三组HPV-DNA水平呈递增趋势,且宫颈炎组阳性多集中在低水平的HPV-DNA,癌前病变多集中在中等水平,而宫颈癌多集中在高水平的HPV-DNA,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HPV-DNA水平有增加趋势,相关性检验分析,病变程度与HPV-DNA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HPV-DNA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可积极防治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HPV;宫颈癌;癌前病变;相关性
  宫颈疾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宫颈癌在妇科肿瘤中居第2位,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球妇女关注的焦点。对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瘤变,导致宫颈癌的发生[1]。本组实验研究拟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实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415例,其中宫颈炎组患者178例,平均年龄(43.78.9)岁,平均病程(2.50.7)年;宫颈癌癌前病变(CIN)患者169例,平均年龄(44.27.6)岁,平均病程(2.40.5)年,CIN I型64例,CIN II型56例,CIN III型49例;宫颈癌患者68例,平均年龄(43.98.5)岁,平均病程(2.60.7)年。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诊断均符合WTO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除外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所有患者采样前3天均未阴道用药,采样前1天均无性生活。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经阴道镜检查过程中,取少许宫颈组织(两份),一份保存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用于病理组织检测诊断,另一份保存与液氮中用于HPV-DNA检测。测HPV-DNA采用mRNA抽提和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具体方法参见试剂盒。以相对光单位,设定若样本相对光单位与阴性测定值的比值>1,则认为HPV感染阳性。根据比值分为5个等级,<1,1 比值<100、100 比值<500、500 比值<1000、比值1000。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x2检验,设定α=0.05,当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宫颈炎组HPV阳性率11.23%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48.52%和宫颈癌组97.06%(x2=58.07,159.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阳性率(x2=48.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炎HPV水平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t=60.09,91.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前病变组HPV水平明显低于宫颈癌组(t=30.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2]。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据报道,我国宫颈癌的年发病率超过世界年发病率的30%,现在还在逐年增长[3]。另外有文献报道早期宫颈癌治疗患者5年治愈率可高达9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宫颈癌上皮内瘤变患者有重要意义[4]。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种致病的DNA病毒,人类感染该病毒后可潜伏6周~2年,其主要导致粘膜表面感染和皮肤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感染可能早期无症状,或产生可察觉的良性疣状隆起,或产生反复发作的逐渐生长的不易治疗的病理损伤,甚至可转为侵入性的肿瘤。有研究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溜变的发生密切相关。HPV感染后病毒复制诱导上皮增生,表皮变厚,伴有棘层增生和不同程度的表皮角化,在颗粒层常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上皮增生形成乳头状瘤。目前关于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较多[5, 6],其中张玉阳等[7]在研究不同宫颈癌鳞状上皮组织中HPV DNA的表达发现,不同程度的宫颈癌(宫颈癌、宫颈上皮瘤变)中HPV感染率不一样,宫颈病变越严重HPV感染阳性率越高,其中宫颈癌的HPV感染阳性率达98.99%,而无病变的健康者其HPV感染率为0.92%。本组实验研究显示在宫颈炎组HPV阳性率11.23%明显低于癌前病变48.52%和宫颈癌组97.06%(P<0.05);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阳性率(P<0.05)。这也证实了这点。另外本组实验还显示在宫颈不同病变其HPV-DNA负荷不同,三组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HPV负荷越高,可能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越高。一般来说宫颈病变是一个长期持续发作的慢性过程,HPV感染潜伏期长,而持续的HPV感染可能导致病毒侵袭宫颈上皮组织,使其发生瘤变,在经过长期高负荷持续感染从而诱导宫颈癌的发生。本组实验在检测各组HPV-DNA负荷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宫颈病变程度与HPV-DNA负荷呈正相关(r=0.74,P<0.05)。这提示HPV感染越严重发生宫颈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8]。以往有研究提出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必要致病因素,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感染了HPV的患者并不一定全部都发展为癌,而宫颈癌患者99%以上都是HPV感染阳性[9]。因此,研究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HPV感染情况,早期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HPV-DNA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可早期积极防治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HPV检测可作为早期宫颈癌筛查的检测指标应用与临床[10]。
  参考文献:
  [1]、Cornall AM, Roberts JM, Garland SM, Hillman RJ, Grulich AE, Tabrizi SN. Anal and perianal squamous carcinomas and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exclusively associated with "low-risk" HPV genotypes 6 and 11[J]. Int J Cancer. 2013. 133(9): 2253-8.
  [2]、Kang WD, Choi HS, Kim SM. Is vaccination with quadrivalent HPV vaccine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3) [J]. Gynecol Oncol. 2013. 130(2): 264-8.
  [3]、黄丽玲. 宫颈HPV检测在60例宫颈癌患者病变前筛选中的临床意义[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05): 34-35.
  [4]、董静, 倪爱军. 高危型HPV检查和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11): 873-874.
  [5]、陈红香, 白生宾, 玛依努尔·尼牙孜, 等. 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对HPV病毒载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01): 12-14.
  [6]、谭训清. HPV与CIN、宫颈癌的关系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 22(05): 107-109.
  [7]、张玉阳, 韩义香, 赵红琴, 等. 不同类型宫颈癌鳞状上皮组织中HPV DNA的比较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0): 1652-1654.
  [8]、张明.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J]. 医学综述. 2013, 19(24): 4550-4551
  [9]、林莉, 林清平, 陈小苑, 等. 249例细胞学、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初筛中的意义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 2689-2691.
  [10]、Saslow D, Solomon D, Lawson HW,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 screening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J]. J Low Genit Tract Dis. 2012. 16(3): 175-2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在高龄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术后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龄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将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全麻,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术后中转ICU,发生认识功能障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高脂血症患者,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mg/d,连续疗程12周。比较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变化;结果:治疗后HDL-C明显较治疗前升高,LDL-C、TC、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辛伐他汀在治疗前后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配合全厚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3 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休克期后切(削)痂术+自体微粒皮移植配合应用全厚型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覆盖治疗,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变化以及创面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后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与创面贴敷良好,未见明显溶解脱落,三至四周逐渐脱水干燥,成活自体微粒皮扩展,异种真皮基质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外科2009年2月到2013年6月施行的5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除1例因过度肥胖而扩大为常规切口外,其余4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 恢复快, 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近10年来,由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传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修补穿孔,B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穿孔修补。比较A组和B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的总天数及术后需镇痛药的患者例数。结果:A组手术所需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COPD急性期应用万托林与普米克令舒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收的COPD急性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万托林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万托林与普米克令舒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对比分析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
期刊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208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病情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接诊的208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期病情,并给予处理方法。结果:208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6例(12.50%)患者病情恶化;病情恶化时间在伤后8小时内14例(53.85%)、8-24小时9例(34.62%)、24-72小时3例(11.54%)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采取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患者48例,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对患者Cobb角、植骨融合情况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Cobb角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滴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肺功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比较t=9.7514(P=0.0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妇科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以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为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的诊断情况。结果: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宫颈癌检查分期准确率为90.0%;磁共振检查分期诊断与FIGO临床分期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等指标比较上t=19.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