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思想精髓,从教师应该树立音乐教育新理念、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责任感、音乐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三个方面初步阐述了音乐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师;主导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音乐教育新理念
奥尔夫所强调的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育人的品格,大力发展人文化教育。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艺术课程标准研修》中提到,音乐教育应体现“人文性”这一特点。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从人文性角度参与音乐教学。如曲子的情绪如何?听到曲子后想到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发?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向世界各民族音乐敞开胸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及人文素养。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仅局限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与“学”这两方面内容,忽略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教育,他的音乐教学法体现了人本主义基础。[1]音乐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将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奥尔夫提倡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宏观上看,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中,它是面向全社会的国民性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音乐文化素养。从微观上看,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模式。现代音乐教育应体现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明确“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的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演奏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促进学生丰富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当今社会新型的音乐教学理念。
二、音乐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责任感。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不应以自我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前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学生天生的乐感不是很好,但经过教师的启发,同样可以表达出美丽、动听的旋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教学的失败归因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没有音乐天赋,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紧张,失去自信,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一个优秀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领域上还是在学术态度上都应是十分严谨的,对待工作应是认真的,而不应出现上课情绪不高,随意给学生串课、停课,讲授的乐理知识不准确,自身的演奏技术停滞不前等问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很重要。因此,希望广大音乐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行为,提高教学责任心,为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教师而努力。
三、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后通过演唱、演奏反映出来,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听觉分辨能力是促进学生取得进步的有利保障。教师应准确、清晰地分辨出学生的演奏是否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学生演奏音符的准确性、掌握力度强弱变化的准确性、演奏风格的准确性、情感把握的准确性等。在期末考试时,很多学生暴露出错音的现象,这个错音指的不是在考试演奏的过程中将练对的音符弹错,而是指其在拿到谱子后,从练习起就没有将其识对。由于能力有限,有些教师不能准确听辨出音符是否准确,不能及时为学生找出弹错的音符,使学生一直在用错误的音符演奏,最终导致学生考试或演出的失利。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积累自身的演奏曲目,经常听有价值的音乐会,也可以对所演奏的曲子找来不同演奏家的音像资料,并对他们的演奏方法与风格进行归纳与总结。《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一书的副主编崔学荣曾在这本书中对山东省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盛青老师的音乐课有着这样的评价:“盛老师良好的语言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2]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用贴近学生的、亲切的语言使学生理解与接受。
奥尔夫主张音乐教师应具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成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内容的一部分。[3] 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应从思想上、行为上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当代音乐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就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剖析,找出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根据音乐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以求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我们必须认识到,就音乐教育而言,教师的演奏水平固然重要,但某种意义上更重要的是,要清楚掌握有关演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怎样的步骤与环节建立起来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入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曾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研究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或儿童的音乐教育,将其与钢琴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以及儿童音乐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打破了专门通过专业技能性研究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来照搬他国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路,从适应于普通学校甚至是儿童教育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中找寻适应我国钢琴教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及教学方法。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尝试寻找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有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理论为指导。只有采用优秀的理论指导音乐教学实践,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进而将演奏与教学实践引入一个和谐的状态。
本研究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出发点,目的是通过研究其教学方法的思想精髓,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寻求科学的理念与指导依据,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核心理念的借鉴,实现我国钢琴教育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面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音乐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这包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制度的转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为了更快、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我们应努力实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音乐教育要从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桎梏中解脱出来,必须借鉴外国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必将为我国音乐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8,32.
[2] 曹理,缪裴言主编.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6.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师;主导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音乐教育新理念
奥尔夫所强调的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育人的品格,大力发展人文化教育。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艺术课程标准研修》中提到,音乐教育应体现“人文性”这一特点。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从人文性角度参与音乐教学。如曲子的情绪如何?听到曲子后想到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发?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向世界各民族音乐敞开胸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及人文素养。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仅局限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与“学”这两方面内容,忽略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教育,他的音乐教学法体现了人本主义基础。[1]音乐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将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奥尔夫提倡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宏观上看,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中,它是面向全社会的国民性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音乐文化素养。从微观上看,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模式。现代音乐教育应体现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明确“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的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演奏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促进学生丰富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当今社会新型的音乐教学理念。
二、音乐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责任感。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不应以自我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前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学生天生的乐感不是很好,但经过教师的启发,同样可以表达出美丽、动听的旋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教学的失败归因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没有音乐天赋,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紧张,失去自信,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一个优秀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领域上还是在学术态度上都应是十分严谨的,对待工作应是认真的,而不应出现上课情绪不高,随意给学生串课、停课,讲授的乐理知识不准确,自身的演奏技术停滞不前等问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很重要。因此,希望广大音乐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行为,提高教学责任心,为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教师而努力。
三、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后通过演唱、演奏反映出来,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听觉分辨能力是促进学生取得进步的有利保障。教师应准确、清晰地分辨出学生的演奏是否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学生演奏音符的准确性、掌握力度强弱变化的准确性、演奏风格的准确性、情感把握的准确性等。在期末考试时,很多学生暴露出错音的现象,这个错音指的不是在考试演奏的过程中将练对的音符弹错,而是指其在拿到谱子后,从练习起就没有将其识对。由于能力有限,有些教师不能准确听辨出音符是否准确,不能及时为学生找出弹错的音符,使学生一直在用错误的音符演奏,最终导致学生考试或演出的失利。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积累自身的演奏曲目,经常听有价值的音乐会,也可以对所演奏的曲子找来不同演奏家的音像资料,并对他们的演奏方法与风格进行归纳与总结。《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一书的副主编崔学荣曾在这本书中对山东省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盛青老师的音乐课有着这样的评价:“盛老师良好的语言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2]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用贴近学生的、亲切的语言使学生理解与接受。
奥尔夫主张音乐教师应具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成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内容的一部分。[3] 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还应从思想上、行为上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当代音乐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就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剖析,找出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根据音乐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以求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我们必须认识到,就音乐教育而言,教师的演奏水平固然重要,但某种意义上更重要的是,要清楚掌握有关演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怎样的步骤与环节建立起来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入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曾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研究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或儿童的音乐教育,将其与钢琴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以及儿童音乐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打破了专门通过专业技能性研究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来照搬他国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路,从适应于普通学校甚至是儿童教育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中找寻适应我国钢琴教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及教学方法。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尝试寻找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有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理论为指导。只有采用优秀的理论指导音乐教学实践,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进而将演奏与教学实践引入一个和谐的状态。
本研究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出发点,目的是通过研究其教学方法的思想精髓,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寻求科学的理念与指导依据,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核心理念的借鉴,实现我国钢琴教育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面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音乐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这包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制度的转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为了更快、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我们应努力实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音乐教育要从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桎梏中解脱出来,必须借鉴外国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必将为我国音乐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8,32.
[2] 曹理,缪裴言主编.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