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师培养中的“度”?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师的“生态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笔者发现,在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着有违教师“生态发展”的现象,例如无休止地提升培养目标,开齐菜单,上足发条,企盼教师发展一蹴而就。事实上,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只凭校长的一相情愿,应该遵循教师发展的生态规律,在具体操作中把握好“度”。
  
  合理施压,
  把握教师培养的“量度”
  
  镜头1:学校阅览室整齐有序地摆放着30多种教育杂志,但是很少有人翻阅。为此,学校提出一个新办法,建立“签时制”,请图书管理员负责,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阅览3小时。时隔两月,有不少教师签上大名,而实际上存在不少假签或代签的现象。A教师说没有时间到阅览室读书看报。B教师说整天忙上课,忙批作业,加上参加种种活动及会议,硬是挤出几分钟到阅览室,也只能是坐一坐作为小憩。C教师说,潜心研读也未必到此凑热闹呀。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校长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名,给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施压,超过了教师的承载极限,教师就会力不从心。
  校长给教师以目标激励和压力是好事,但要把好“度”。这个“度”,就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中。
  
  恰合层次,
  把握教师培养的“梯度”
  
  镜头2:听完一节语文课,教师们随即进行了评课交流。某青年教师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发言是照稿念的。此间出现了两个奇怪的细节:第一,刚听完课,怎么这么快就写完了评课稿?第二,发言中有一处评述与刚才的课堂教学情景不一致。原来,这位新教师为了保证发言顺当,前一天就请人代笔。谁知,实际讲课中出现了临时性调整,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现象。
  听课之后,随即评课,是可取的。问题是,对一位平时甚至连独立备课、上课的任务都难以完成的新教师,一下子“拔高”到让他对别人的公开课品头论足,是否考虑了其实际能力?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培养要恰合层次,因人而异。对于新教师,应帮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钻研教材、熟悉教法、寻求课堂教学的有序操作和有效控制上,让学生能够听懂。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工夫,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课题参与教育科研,撰写有价值的教育论文。对于老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优势,做好“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地成长起来。
  有校长响亮地提出“人人争当科研型教师”的口号。务实地看,这有些不切实际。笔者认为,只有让教师找到自我发展的可实现目标,才能实现教师的“生态发展”。
  
  务实有效,
  把握教师培养的“效度”
  
  镜头3:学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其中一项是每月收论文,每篇加2分。有一回,管理者发现,有3位教师交的论文内容惊人地相似,可能是从同一网站上摘取的。据说,按此“捷径”打造的虚假论文为数不少。
  要使教师培养回到务实的平台上,就要实实在在地以“有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校为了加强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教学”的管理办法。例如:⑴要求教师有效地备课,强化“四有”: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法设计,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预测。⑵要求教师有效地上课,开展“三比”评价:同样内容比效率,同样效率比效果,同样效果比效益。⑶要求教师有效地辅导学生,布置的作业要精选、精编、精批、精评,并增加对学生面对面指导的次数。⑷要求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合作,尤其在青年教师中实行“三统一”:同年级、同学科在统一使用讲义、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试测评的前提下,试行备课组捆绑式考核,将教学合作落到实处,实打实地推进教师培养工作。
  
  快乐虔诚,
  创设教师培养的理想境界
  
  镜头4:期末,学校要求教师人人写总结,层层交流评比,年年如此,内容千篇一律。2006年,一位校长要求大家写“自己精彩的教育故事”,每个教师都乐于完成。教师们说,这样的交流是一种展示和反思,充满了成长的快乐。
  这个案例中的校长把乏味的总结变成一项教师乐于完成的工作,实在难能可贵。比尔
其他文献
2008年11月,在随北京名校长工作室赴美考察学习期间,美国基础教育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他们的中小学学科教学。通过在5所学校的观察与讨论,我感到美国的学科教学既没有因为有课程标准和考试的重压而变得高度紧张、死气沉沉,也不像已往人们想象中那样轻松自在、混乱无序。课堂呈现出来的是兴趣、自主、合作、探究、思辨、创造的学习特质,是学生在行为上的文明儒雅、在思维上的活跃深刻。所见所闻引发所思,我认为,美国中小学
李老伯常年患有胃溃疡,一直因腹痛、烧心、恶心等症状,导致寝食难安、神经衰弱,长期存在失眠现象。除了疾病的痛苦,失眠也严重影响了李老伯的生活质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指出,躯体疾病常常导致睡眠障碍,临床上称之为器质性失眠,各个系统的疾病均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碍。事实上,人们如果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哮喘、频繁咳嗽、心悸、腓肠肌痉挛等,正常的睡眠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阅读是一种心理体验,能暂时消除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使阅读者和作品内涵融合共鸣,成为阅读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阅读疗法是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大多数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能够较好地从图书中习得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元素。实践证明,阅读治疗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我校建于1996年,是一所集中小幼为一体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建校以来,在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狠抓以校为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特别注意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实践证明,分层施训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校本培训从粗放走向精致。  我们认为,可以将教师成长大致划分为3个时期:憧憬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 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持续繁荣,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已达3000 万,每年约有100 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沪、苏、浙三省市纷纷采取相关措施,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同城待遇”。    一、“长三角”地区保障农民工子
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相互融合的黏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那么,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嬗变的今天,当现代人日益步入信任危机的沼泽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会失去信任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存在着理论的优美与现实的混沌?    案例一:门窗外偷窥的眼睛    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到几位中学生的一段对话。“我最烦咱们班主任了,口口声声说信任咱们,可总是从教室后窗
校史内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学校管理者要善用校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⑴利用校史资源,让学生受到“六会”教育。校史浓缩了学校各方面工作成就的精华,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重要而生动的史料(如学校重大改革决策的实施情况,有杰出贡献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典型事迹,历届学生在校时为学校赢得的荣誉,学生走向社会后对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等),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帮助学生找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新形势下的学校科技教育需要哪些环境支持,应该如何利用与开发各种资源?2003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科学与技术教育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研究”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为平台,使学校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更加科学、规范。    一、科技教育的环境建设    1、
一所东北地区的乡镇初中,却吸引了来自全国14 个省市包括许多城市孩子在内的学生来校就读,这所学校魅力何在?当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向我们热诚地推荐这所学校时,有四个字打动了我们:“细节管理”。  新兴中学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兴镇,是一所国有农场的场办初中,1978 年建校。1989 年,张百清就任校长时,这所学校建筑面积还不到0.5 万平方米,办公室是1979 年建的普通瓦房,
湟中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一个人口大县。教育的现状是:学校布点多,规模大小不一。在400多所学校中,有7所完全中学,46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60所完小、初小和教学点。6名教师、100名学生以上的学校不足120所。这样的学校规模,无疑限制了全县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2001年,教育部确定湟中县为国家第一批课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