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空间创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区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探索空间,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对话中自发地探究。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科学区活动时大多将精力放在如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以及如何投放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上,很少考虑区域空间的设置是否合理,而这恰好是造成幼儿互相干扰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根据科学区活动的内容、目标、材料和操作特点创设合理、有效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在这个相对独立且自由的空间中尽情探索。
  
  一、选择适当的活动场所
  
  在为每项活动选择场所时,我们首先要考虑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尽可能使各项活动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以支持幼儿的探索。
  1.动静分离,互不干扰。探究振动产生声音的活动“跳跳糖”,探究空气压强现象的活动“空气鞭炮”等,由于响声较大,容易对其他需要安静探索的活动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动静分离”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从而保证各类活动互不干扰。例如,在大班“有用的工具”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小工具、钉子和木板等,让幼儿自由地敲敲打打,探索工具的各种用途。然而,工具的敲打声和幼儿的说话声严重影响了边上探索磁铁特性的幼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把小工具探索活动移到活动室外的走廊上,使得两个区域的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2.移址户外,探索自然现象。幼儿对大自然中声、光、电的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充满了好奇。在探索这类自然现象时,我们没有必要把幼儿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活动室内,户外常常是幼儿最佳的探究场所。例如,在有阳光的地方,一张白纸、一张废旧光盘就可以让幼儿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彩虹”。因此,这项活动最好设在自然光充足且相对安静的走廊一角,有利于幼儿专心探索。又如,幼儿只要直接到户外草地上放一张涂有蜂蜜的白纸,就可以观察蚂蚁的习性了。同类的活动还有感知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魔法树叶”等,教师也可以将其设在户外,以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开展活动。
  3.巧妙利用角落空间。教师在设置区域空间时较多考虑大块空间的划分和利用,而忽视角落空间的利用。其实,许多科学区活动内容,如“小电珠亮起来”“硬币小水池”“昼与夜”等,都需要幼儿静静思考和操作,宜放在隐蔽的角落里。例如两面墙壁交接的L形角落由于较为封闭、光线昏暗,是“小电珠亮起来”的最佳活动场所。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要想办法将电线和电池组合在一起让小电珠亮起来。由于电线、电池、电珠三者的接触点都较小,幼儿的小肌肉精确性尚未发展完善,同伴小小的碰撞都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L形角落和操作平台形成的三面保护区可以保证实验受到最少的干扰,而光线相对昏暗的角落又使电珠通电的效果更为明显。又如科学观察实验“今天你喝水了吗”,我们巧妙地利用窗台这一明亮、狭长的空间,将装水的瓶子挂成一排,让幼儿探究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这样既便于幼儿观察,又合理利用了空间。
  
  二、选择安全实用的隔断物
  
  相对于社会性区域来说,科学区的空间应较为封闭、独立一些。过大或无隔断的开放区域会影响幼儿探究的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柜子、KT板、纸箱、布帘、大型积木、网格栅栏等作为隔断物,根据活动的特点和材料的特性设置较为独立或半开放的空间,让幼儿专心探究。
  1.安全至上。例如,在“一鼓作气”的小实验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分别隔着方瓶和圆瓶来尝试吹灭蜡烛,初步感知气流遇方瓶反弹、遇圆瓶通过并聚集的现象。活动中幼儿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问题。显然,在全开放的空间中,蜡烛极易被往来的幼儿碰倒。为了确保安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经历了三次选择,才确定了最适宜的隔断物。第一次,我们选择了布帘,因为它便于悬挂而且美观、占用空间少。可是布帘很轻,被风一吹会四处飘动,很可能被蜡烛引燃,非常危险。第二次,我们选择了KT板,因为它容易固定而且可以同时作为相邻区域的展示板。但是KT板要起到隔断的作用必须高出桌面一大截,这样教师在巡回观察时就有了视觉死角,而且KT板是塑料材质,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我们发现矮柜不但能起到隔断作用,而且高低适中,不会形成安全死角。同样,类似的活动如“飞行的塑料袋”“不会掉的乒乓球”(利用电吹风探索冷热空气密度)、“烧不破的纸杯”等,我们在选择隔断物时都将安全作为首要条件来考虑。
  2.实用多变。例如,“有趣的影子”实验需要一个暗房,我们就选择活动室一角或阁楼一隅,再用KT板或遮阳布一挡,暗房就形成了。在更换活动内容后,遮阳布可以成为“会传话的纸筒”“好玩的纸杯电话”等活动的隔断物,KT板则因其兼有隔断和展示的功能被运用到“会变的色彩”“装配电动玩具”等活动中。又如,“多米诺骨牌”活动要求有较大的空间,一般宜放在活动室中间。为了避免“骨牌”被碰倒而前功尽弃,大型积木便成了适宜的隔断物。这些大型积木还可以用在“斜坡上的小赛车”实验中。随着斜坡高度和坡面材料的变化,小赛车行驶的距离也不尽相同。大型积木取材、组合十分方便,可以随时根据小赛车行驶的需要来扩大或缩小活动空间。
  
  三、设置多维的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是科学区必备的。传统的科学区操作主要在桌面上进行,为了支持幼儿充分探索,我们可以根据科学活动的目标及材料的操作特点,创设多维的操作平台,使得科学区活动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小班“垒高”活动中,幼儿要将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容器(如奶粉罐、纸盒等)垒加在一起,探究垒高叠稳的各种方法。由于奶粉罐、纸盒等材料体积较大,放到桌上操作显然不合适,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将该活动移到了地面。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化的情境,我们将可爱的小动物玩具高低不一地悬挂在空中,幼儿垒到小动物悬挂的高度时就像在和小动物“拉拉手、做朋友”。这种多维的操作平台为幼儿的操作平添了乐趣,不同高度的悬挂物也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探索需要。
  又如,在“比比谁重”的实验中,我们除了让幼儿在桌面上用现成的或自制的天平来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外,还在矮柜边用几根长度相同的橡皮筋悬挂相同的容器,幼儿只需将不同的物体放入容器,便可以通过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较物体的轻重了。多维的操作平台使幼儿感受到了比较轻重有多种方法。
  再如,在“穿越迷宫”活动中,幼儿可以先在桌面上尝试用筷子、拴着珠子的细绳、电线、黄豆等材料穿越不同形状的弯管,检验哪些物品能从弯管中穿过。然后我们将这些弯管连接组合成“迷宫”固定在柜面或墙面上,请幼儿探索哪些材料可以成功穿越迷宫,或哪种形状的迷宫容易被穿越。
  多维的操作平台能有效地延续幼儿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幼儿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区域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需要、发展目标创设合适的空间,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创设活动区空间时,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交往,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表达、创造。  那么,怎样的空间才是符合幼儿需要的呢?  ●通透开放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活动区空间的通透程度影响幼儿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反应:较封闭的空间使得幼儿的视线受到阻隔,让幼儿
鼓手是什么?鼓手是律动的制造者,乐队的灵魂,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人物。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个如此关键的人,怎么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音色手感极佳的电鼓呢?可是就目前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2例泪腺多形性腺瘤(其中10例恶性变)进行了细胞核形态及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在细胞核形态的七项指标中,仅最大径和最小径在良性及恶性变肿瘤之间相差显著,而DNA含量
我国课程改革工作已经深入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如今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工作中。基于以
近年,我国的隐形眼镜业渐趋兴盛,配戴隐形眼镜者日益增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正确的宣传和指导,戴镜并发症越来越多,不少医院发现戴镜后因微生物污染而致角膜溃疡
1981年至1992年收治鼻咽癌203例,男160例,女43例,平均年龄47岁。Ⅰ期7例,ⅡI期84例,Ⅲ期72例,Ⅳa期34例,Ⅵb期6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51.4%(72/140)。各期5年生存率:Ⅰ期100%,Ⅱ期76.2%,Ⅲ期36.6%,Ⅳa期16%,Ⅳ6期0。血行转移为主要死亡原因,占死亡病例81%(42/52)。颈部淋
磁共振、CT及超声波对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作用比较上海长征医院眼科楼日芳,魏锐利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眼眶内较常见的肿瘤,本文分析经过磁共振、CT及超声波检查的眼眶海绵状血管
先天性鼻背中线皮样囊肿伴瘘管形成一例达木索患者,男,8岁,出生后即发现鼻背有一针尖大小孔,时常从小孔内流出豆渣样分泌物。入院前1年因鼻根部两侧红肿,右侧皮肤破溃,曾在当地医院按
应用油藏开发前期和开发中后期密闭取芯分析资料开发动态资料 ,研究文 2 5东块沙二下油藏主力含油层系水淹特征及储层物性变化。研究表明 :油层水淹导致储层孔渗分异更加明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