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五华 领航云岭谱华章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ale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
  作为全省、全市中心城区,中共五华区委、区政府始终按照省、市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秉承“跨越之基在于强县,强县之本在于特色”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2006年以来,连续6年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前列,其中5次位居全省首位。2011年,五华区再次位列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之首。
  这里有最活跃的商业元素,这里有最高档的写字楼,这里有最繁华的商场超市……云南省第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在这里诞生,第一家国际大型零售商场在这里落地,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在这里形成……
  这里有被称作“昆明华尔街”的南屏街,这里有浓浓风情的昆明老街,这里有被视为城市地标的顺城双塔……驻足南屏街,体验现代商业文明气息的冲击;仰望顺城双塔,感受城市地标散发的气质;置身老街,品味这个城市人文博物馆延续千载文明的辉煌……
  这里是五华,一个科学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领跑全省的领头羊;一个和谐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经济与社会共荣的核心城区;一个跨越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华丽转身”的高品质中心城区。
  品质 实力 建首善之区
  2011年是五华区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一年,全区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央商务区、泛亚科技新区、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开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1年,五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8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23.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4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4亿元,同比增长30.1%。引进内资实绩89.68亿元人民币,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37.97%;引进外资1.068亿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数的178.04%。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一说。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近年来,五华区依托中心城区优势,提出了打造都市经济先行区的思路,构建起了一整套具有五华特色的经济发展体系,结合自身实际,立足特色优势,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经济产业布局,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等途径,不断提升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区域经济始终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五华区社会经济取得全面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303.34亿元增至540.10亿元,年均增长12.2%;财政总收入由22.35亿元增至55.97亿元,年均增长20.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8.01亿元增至250.13亿元,年均增长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81元增至19885.10元,年均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254元增至7577.80元,年均增长12.2%。
  进入“十二五”以来,五华区全力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央商务区、泛亚科技新区、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开发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活力、优化城乡环境、改善民生条件,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五华区确定了“产业高端、文化彰显、生态支撑、民生普惠、城乡融合、跨越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中央商务区、昆明泛亚科技新区、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三大建设”为核心,通过构建“四带、五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和高端升级,努力把五华区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城市最重要的商务商贸、金融服务、科教信息、文化创意“四大中心”。五华区以促进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构建都市经济新格局。
  目前,五华区已初步搭建起中央商务区、泛亚科技新区和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首善之区。
  产业 科技 谋优势突破
  为进一步实现加速产业升级和科技突破,五华区加强区域统筹,全面推进中央商务区、昆明泛亚科技新区、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有效拓展发展空间。
  依托中央商务区优势,昆明金鹰天地购物广场、邦利·嘉年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新增商业面积近50万平方米,连续两年在全市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考核中名列第一;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建设强力推进,初步形成了片区纵横交错的骨干路网,土地整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伦集团科域商务中心、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開工建设;科学指导实施西翥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启动了桃园迁村并点试点建设。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高品质中心城区,其核心要围绕商贸商务、金融服务、科教信息、文化创意“四大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五华万亩农业园区成功申报为全市第九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质增效是五华区传统优势和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五华区重点加强优化中央商务区载体建设,东方柏丰首座商务中心、南屏世纪商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主城核心区品质得到提升;加快“退二进三”等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与北市区重点项目逐步连片形成沿龙泉路的经济副中心;连片推动加快沿地铁3号线区域的改造和地铁站点的建设,打造一条连接西北片区的新兴产业带;依托一二一大街优势,加快中央智力区建设。此外,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业态品质,积极发展商务中介、电子商务,着力壮大法律、会计、审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实施多元化融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围绕融资突破、土地整理、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项目建设,提速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产业示范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引进3个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形成科技创新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服务、光电子、新材料、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聚集;积极申报特色园区,与五华科技产业园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引导优质生产要素向五华科技产业园聚集,纵向延伸产业链,打造高新科技产业集群;完善金鼎科技园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全市、全省的高新技术服务基地;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属企业的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紧紧抓住山地型城镇建设机遇,着力引进能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项目,加快全域城镇化步伐。加快打造桃园山地型城镇,完成新型产业园区规划研究,启动昆明五华创意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体验休闲、生态娱乐、文化创意、康体运动项目上山,加快建设昆明环球动漫文化产业体验园,打造全省文化、动漫、创意中心;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专业化农业园区为支撑,集生态旅游、科技示范、专业生产于一体的都市型、体验型农业发展新格局。完善交通体系,实施沙朗河生态景观打造工程,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实施桃园自来水并网、西翥引调水等工程,科学布局自来水厂选址,逐步解决片区供水难题。
  宜居 宜业 促成果共享
  基础设施的提升是县域经济承载能力的保障,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果共建共享较直接的一环。近年来,五华区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取得了新的进展。
  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自加压力加快推进“昆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道路建设任务,建成道路已达24条,2011年内完成投资10.1亿元;有力配合城市地铁、昆武高速、西北绕城线等重点工程的实施,西北三环实现闭合,轿子雪山旅游专线五华段试通车;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城中村改造全年实现投资71.59亿元,28个村顺利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竣工面积达94.5万平方米。
  大德寺双塔公园、云南饭店等旧城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及环境品质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个零申报”、面山植被修复、水源区及河道绿化、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四创两争”工作成果。圆满完成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累计新增城市绿地256.6公顷,种植乔木37.2万株,打造了石盆寺郊野公园、溪谷公园、银杏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新亮点。2011年五华区荣获第二届“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区”称号。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951元,实际增长10.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21.60元,实际增长10.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5万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省建立覆盖城乡的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1500套公租房、2072套经济适用房基本完工,3006套政企合建廉租住房稳步推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顺利完成五华实验中学整体搬迁新校区建设工作,昆八中成功晋升为一级一等中学;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第五届昆明海鸥文化节,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科技工作荣获“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科普工作荣获“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老龄工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转型 升级 筑发展高地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实力和社会贡献日益突出,已逐步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成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生力军,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五华区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等机遇,围绕高品质中心城区建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打好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战役。经过多年努力,民营经济已成为五华区区域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最富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在推动全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财政增收、促进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其他县(市)区不同,五华区民营经济一直注重向商务、楼宇和园区发展。在此过程中,五华区始终坚持服务理念,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全区拥有含办事处、分支机构和区域性总部的世界500强企业32户,国内500强企业47户。2011年,民营经济占全区GDP比重高达43.6%。
  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五华区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截至2011年底,全区个私企业53804户,同比增长11.86%;全區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5.12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3.6%,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为23.6%。民营经济发展实力也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在五华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435户,其中注册资本金上亿元的民营企业有69户。民营经济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上缴国家、省、市、区税金42.96亿元,同比增长36.38%,占全部财政总收入的62.57%,民营经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
  营造发展氛围,拓展发展空间,扫除发展障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五华区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政策保障,五华区营造了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经营环境、社会环境。同时,围绕中央商务区建设,按照“一心四片”发展布局,不断巩固南屏步行街商贸核心地位,促进顺城街片区国际化、文明街片区民俗化、威远街片区精品化、祥云街片区休闲化,中央商务区逐步形成从点到线、连片繁荣的态势。
  通过大力培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截至2011年底,全区商务楼宇达172幢,近4800户民营企业入驻楼宇,2011年税收过千万元的楼宇达36幢,亿元楼宇达6幢,先后引进了一大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区域性总部企业和规模大、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优质民营企业。作为一个城市次中心、一个承载着五华区未来发展后劲的科技新城,泛亚科技产业区也迎来了联想科技城、普洱茶科技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未来,民营经济将在五华区的发展史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机遇 突破 绘宏伟蓝图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从一个农村孩子到澳洲高等学府的博士获得者;从一个大学的普通教师,到数所知名高等学校的创办者;从云南民办教育的先行者,到民资进入公办教育领域的创新者;他是云南教育家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教育家。还是他,从一介贫寒书生,到温暖工程慈善基金的发起人。他在艰苦中奋进,他拥有无数耀眼的光环。他的经历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范本,他的故事是一页页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篇章。他,就是教育知本家,被称为云南民办
期刊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春暖花开、惠风和畅之际,2013年1月19日上午,云南省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作为在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换届重要会议,在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和云南省委出台的改进工作作风“十项要求”的背景下,云南省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节俭的作风,会议的整个过程简朴务实、富有成效。会议不仅将“简约风”落到了实处,而且更加倾心关注民生,600多位委员献上
期刊
入刊理由  剑南春,唐代名酒剑南烧春,曾贵为宫廷贡酒,名动天下……1998年,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锐气不减当时,因占尽天时、地利及人和,不仅享有盛誉,更稳居中国顶级高端白酒行列。酒与人,人与人,无数故事雕琢的品牌文化,没有随岁月流逝而尘封;相反,好酒封坛,更醇香。  昆明北琪商贸有限公司的杨瑞岗与张建华,二人因酒而识,又因酒而事,多年来共同致力于剑南春酒文化和产品的宣传,酒与人,人与人,
期刊
入刊理由  如今,中国社会正步入“五化两转”(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风险时代”,不协调、不科学、不可持续的负面效应和社会断裂加剧,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  就云南来说,公众对于社会管理的成效不满较多,对于社会的治理能力信心较低。危机事件发生的敏感性、连带性增强,持续性和反复性加剧。如何创新云南社会管理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云南社会管
期刊
2013年1月28日下午,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胜利闭幕。在历时8天的会议中,风光杂志社共派出8名“两会”特派记者全程参与采访报道,与17个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们进行深度交流,第一距离感受到代表们的精神、气场和风采,第一时间了解到各州市、各市(县、区)的民情、民意和民心,第一角度观察到2013年云南“人代会”的创新、求真和务实,第一立场捕捉到来自基层的喜讯、困难和信心……我社特派记
期刊
云南在多数北方人的心里,是一片神秘而贫瘠的土地,是孔雀栖息的故乡、是大象出没的丛林、是毒贩肆虐的天堂,是没有城市、没有商贸、没有文明的土壤。  《三国演义》对云南的描写,给了人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那被孔明七擒七纵的孟获,给云南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野蛮、落后、不讲信义,还带着无数未知的神秘。甚至,许多人对云南根本没有印象,他们也许知道丽江、知道大理、知道香格里拉、知道西双版纳,就是不知道云南!  
期刊
入刊理由  在桥头堡战略规划和实施的关键时期,云南省工商联(商会)团结带领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在参政议政、招商引资、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民间外交、促进民生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随着省工商联第十一届新班子的产生,未来五年,云南省工商联(商会)必将为桥头堡建设催生不可估量的强大动力。  工商精英欢聚一堂,凝集力量共谋发展。2012年6月18日-6月2
期刊
入刊理由: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云南省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桥头堡重大战略建设关键年份,云南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于2013年1月19日至26日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是全省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期间,委员们紧紧围绕推进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谋划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计,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
期刊
2011年已然过去,我们的新闻征程又过了一年。桥头堡建设、两会、党代会……2011,我们用心聆听一年跨越的足音。盈江地震、师宗矿难……我们经历悲欢离合,小小的世界数不尽的人间沧桑。越过时间的划痕,记住2011的那一年,一起走进2012的这一年。  桥头堡:云南跨越中国高度  建设“桥头堡”是推进中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
期刊
入刊理由:  2013年1月21日至1月28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隆重召开,会议对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承前启后加快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长李纪恒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关于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方财政预算2012年执行情况与2013年发展计划的决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