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土勘察工作下的岩土工程灾害与治理的分析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岩土地质勘察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是岩土工程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岩土工程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只有科学合理的工程前期勘察,才能有效降低岩土工程灾害。本文就岩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从岩土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入手,针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看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防治;岩土勘察;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地质环境复杂而且脆弱,岩土工程灾害在一些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发生频率高,这些灾害给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条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和限制,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总体施工水平,就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岩土勘察工作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是工程建筑的最重要部分。因此,岩土勘察工作一定要细致科学,精确查明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环境,对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作出全方位的测评,进而制定正确的施工设计方案。
  一、岩土灾害
  从总体的宏观的角度定义岩土工程灾害就是指,由于具有冲击力和破坏力的自然因素或者是不规范的人为因素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事故。岩土灾害破坏力大,对人类生命财产危害严重。一般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岩土工程重点涉及到岩石工程、土壤和土层工程、地下土层和岩石层工程。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等。这些工程的主要建设基础就是岩质层和土质层。因此,岩质层和土质层的结构和性质对岩土工程的施工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在工程的施工前必须要有详细的工程勘察,并且要对岩土层的形成过程、地质构造、发展趋势作必要的分析和解读。对岩土体的力学性质、组成成分详细探究,仔细了解岩土体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会发生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做出必要的施工调整,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中的现状
  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之前都必须要对施工地域进行岩土勘察,进而确定岩土工程施工的地质条件和岩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只有科学合理的勘查工作才是整个岩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的保证。不过现阶段,我国很多岩土工程的前期勘察存在严重问题,为岩土工程的安全实施带来了困难。
  (一)前期勘查工作规范混乱
  在我国,岩土工程发展所用到的经验技术和建设规范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外国学习来的。工程建设的标准大多都是照搬外国的,而且不同的工程管理部所采用的管理标准都不相同。岩土勘察工作中,很多人就把建筑工程和地质工程的地质勘查标准混为一谈,难以保证勘查工作的质量。另外,不同的工程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同标准也让地质勘查工作困难重重。因此,混乱的岩土勘察规范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失去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同部门之间由于不同的勘察标准也使得资源共享变得困难。
  (二)技术人员素质不够
  岩土工程的前期勘查,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当前的工程地质勘察人员的组成很复杂,很多人员缺少专业的业务知识,没有受过系统的勘察教育和培训,难以胜任实际的勘察工作。也有很多工作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和使用先进的勘查技术和勘察设备,致使工作的效率低下。
  (三)监理力度不够
  在任何工程项目中,工程监理都是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岩土工程建设施工要保证保量的完成就必须进行科学严格的工程施工监理。目前而言,我国的岩土勘察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独立工程监理系统。这样一来很多的工程前期勘察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勘查工作质量差。很多岩土工程在施工中遇到地质难题或者发生地质灾害都与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质量不高有着密切关系。
  三、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
  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人员应该加强对工程灾害的重视,加强施工地环境的建设力度,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保护岩土工程施工地域的整体环境。加强对地下采水的管理。保证地下水水位正常。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做详细的地质勘查,对工程的施工地域的岩土层结构和性能做细致分析。对一些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区采取必要的避让和人工改造。如果涉及到矿产开发,就应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做科学规划,同时规范勘探行业的工作标准,减少由于矿产开发带来的岩土灾害。
  (一)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岩土工程的灾害避免和防治重点是加强岩土工程前期的工程勘察工作,而加强工程勘查工作就必要加强勘察工作人员素质培训。现阶段,我国正在制定有关岩土工程的统一规范,大力推行岩土工程体质。这些体制规范的建立,大大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不过,要彻底改变我国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落后局面,就要解决人才短缺和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注意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对原有的岩土勘察施工人员定期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对那些拥有多年勘察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老员工,适当让他们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学习和掌握一些能用于勘查工作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一步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工作更加准确,有质量。在此基础上,确保岩土工程建设的合理性,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二)勘察工作向数字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数字化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也要重视数字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提高岩土勘察的总体水平。现在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岩土勘察工作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在我国也要重视这方面的新技术的使用和探究。很多特殊的地质,传统的勘察手段难以有效展开,而且很多地方的勘察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这样一来,岩土勘察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后面的工程设计施工。现在,对岩土勘察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把测量数据保存到电脑里,工程设计部门利用数据进行电脑设计和加工,能有效减少勘察工作量和数据记录时间,提高勘察的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勘察监督制度
  岩土工程前期工程勘察必须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现场的工程监管不到位,缺少相应的监理部门。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岩土勘察工作,就要有一个能独立于施工部门之外的完善的工程监理体系。这个监理体系要对工程前期的勘察、工程中期的施工和后期的工程验收都要负责任,确保所有工作的科学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岩土勘察数据的真实度和准确度,才能有效减少工程灾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建立工程应急机制
  岩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必要的工程应急机制。前期的勘察工作和施工中管理工作都不能完全消除工程灾害的发生。所以当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只有完善的应急机制才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工程建设同时制定多种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岩土工程灾害的防治和控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对于岩土工程的治理要强调重点、多管齐下,努力提升工程前期的岩土勘察工作质量,最大限度的避免岩土工程灾害,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秀茹,韩兴,朱国平,等.关于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3)
  [2] 陆鼎言.对“水质型”缺水城市实行分质供水的探讨[M].水资源保,2009(4)
  [3]李华焦彦杰、周一敏,钻孔地质雷达技术在水文与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勘察,2011(05)
其他文献
ZnS 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纤锌矿结构的ZnS 材料禁带宽度为3.77eV,闪锌矿结构的ZnS 材料禁带宽度为3.72eV),已在紫外激光器、传感器、光电探测器等广泛应用.ZnS纳米线、纳米
拓扑绝缘体近年来是表面物理,凝聚态理论物理和拓扑场论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拓扑能带绝缘体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而当其表面的时间反演对称被破坏时,能产生许多有趣的态,以及诸
自从1983年被发明以来1,扫描隧道显微镜在表征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局域态密度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让人感兴趣的样品尺寸上往往是比较小的,有很多是在微
Ⅲ-Nitride semiconductor is a fantastic family system,composed of binary (AlN,GaN,InN),Ternary (InAlN,AlGaN and InGaN) and quaternary (InAlGaN) materials.Due to
会议
会议
众所周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研究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强有力手段.近些年来,一些小组报道了关于单层或多层有机分子样品的STM图像和不同条件下扫描隧道谱变化的结果[1].材
为了反映准一维纤锌矿纳米线结构在径向与轴向上不同的受限物性以及纤锌矿晶体的各向异性,一个双参数变分法及LLP 变换法被用来考察纤锌矿纳米线中的表面极化子激子态.考虑到
随着微电子器件的不断微小化,晶体材料表面的存在对材料的电学磁学性能的影响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亦有人提出能否将晶体表面所特有的电磁学特性应用于未来的器件开发当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