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辨”思维在妇科恶性肿瘤状态识别中的运用

来源 :吉林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在恶性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中,疾病往往被多种因素所影响,传统的思维模式存在局限.中医“五辨”思维则是突破局限,将辨证、辨症、辨病、辨机、辨人结合运用,为把握妇科恶性肿瘤动态性质、矛盾特点、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内在机理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辨证、辨病、辨病结合辨证选穴法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失眠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辨证选穴组(n=10)、辨病选穴组(n=10)、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n=10).连续2 d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400 mg/kg)复制失眠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针刺,每日1次,每次1 min,连续7 d.治疗7 d后对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SL)和睡眠时
目的:探究miR-140-3p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同江医院确诊治疗的60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组,另收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本次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血清中miR-140-3p表达水平,收集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泊芬净降阶梯治疗方案对实验组人群进行治疗,观察患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3(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5株迁移、侵袭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uh-7、HepG2、Hep3B)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l3蛋白在4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Egfl3基因在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
目的: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从组织学层面上探究细胞毒性T细胞(CD8),调节性T细胞(Foxp3)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记(CD1 a)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PMD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估CD8、Foxp3和CD1 a在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技术检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病理数据库里OPMDs患者的62例口腔黏膜组织标本[17例上皮增生、21例口腔扁平苔藓(OLP)、15例上皮轻度异常增生(D1)、9例上皮中度异常增生(D2)]中CD8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鼻的干燥而与中医的“燥证”密切相关.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首次详细论述“燥证”,并提出相应的认识及治疗.本文将从喻氏对于“燥证”的认识、气血三焦治燥二方面出发,结合现代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及有效医案进一步探析喻氏治燥理论对于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特色的影响.
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诊疗手段局限,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注重对疾病某一阶段及状态的诊治,缺乏对疾病全程的整体认知,直接套用传统理论治疗现代疾病疗效欠佳,尤其一些新认知疾病,更是缺乏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这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现代医学诊疗体系基础上,挖掘中医经典理论,重新对疾病进行中医命名、分期及分证,从中医角度对疾病的动态时空演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筛选有效古方,将传统辨证论治与现代辨病治疗有机结合,实现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内经》脾瘅理论的发展、创新,以及其对现代疾病代谢
目的:本研究利用解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技术和斑马鱼模式动物分析异甜菊醇类化合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并分析其对神经细胞的抗缺氧保护作用.方法:以异甜菊醇钠(STVNa)及其衍生物(K-9)为目标小分子化合物,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通过浸泡给药,冷冻切片,利用DESI-MSI技术分析目标化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化合物的入脑情况;用OGD/R细胞模型检测其抗缺氧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结果:质谱成像结果显示STVNa及K-9的离子信号在斑马鱼体内分布不同,前者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后者更集中于眼
目的:检测Pax3a的Homeobox domain结构域敲除后斑马鱼基因型和表型的稳定性.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双靶点整体敲除斑马鱼中Pax3a的Homeobox domain结构域,并建立F0代和F1代敲除斑马鱼.同时比较靶基因敲除的基因型和表型跨代遗传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跟踪观察显示F1代Homeobox domain结构域敲除序列有延长和重组修复改变;瓦登伯革氏症候群病态表型比原先报道的Homeobox domain结构域过表达更明显,主要体现为色素颗粒松散和肠道细胞失去紧密连接.结
近年来,吸入纳米药物在肺部疾病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对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吸入纳米药物很少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肺表面活性剂由蛋白类和脂类组成,在肺泡表面发挥免疫和调节表面张力等作用.吸入纳米药物进入肺深部后,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能等因素,容易吸附肺表面活性剂,这一现象会导致吸入纳米药物诸多性质的改变,如细胞摄取率和生物相容性等,而且肺表面活性剂的生理功能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吸入纳米药物与肺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