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来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3(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5株迁移、侵袭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uh-7、HepG2、Hep3B)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l3蛋白在40对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Egfl3基因在20对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77±0.15)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0.25±0.10)(t=2.904,P=0.006).Egfl3在5株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系HL-7702(P<0.05),且在侵袭迁移潜能中等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高于侵袭迁移潜能较低的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Huh-7,后者又高于侵袭迁移潜能最低的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l3蛋白大多数表达于肝癌细胞或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内,并在62.5%(25/40)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4).结论:Egfl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上调与肝癌的TNM分期及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潜能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0例进行乙肝病毒筛查者,分别给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筛查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同时将最终的实验室确证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检验价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CLIA法筛出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阳性38例(1.90%),ELISA法筛出40例(2.00%),实验室确证实验筛出35例(1.75%),实验室确证实验、C
目的 探讨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联合膀胱肿瘤抗原(BTA)诊断上尿路上皮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膀胱镜活检诊断为上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联合BTA检测.比较两组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尿脱落细胞学联合BTA的检出阳性率,两种检测方法对上尿路上皮细胞癌TNM分期、WHO组织学分级的检出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上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Ur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病(布病)血清学检测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23例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荧光偏振检测、试管凝集试验、半胱氨酸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效能(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123例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最终确诊105例(85.37%).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荧光偏振检测、试管凝集试验、半胱氨酸检测对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分别为83.74%、82.9
目的 探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单纯组,各30例.单纯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联合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单纯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QT离散度(QT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心率(71.27±2.23)次/min、QTd(47.48±5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肺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由吉非替尼诱导的肺腺癌耐药细胞系PC-9-GR.通过ROS相关指标试剂盒、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亲本细胞系PC-9与耐药细胞系PC-9-GR中ROS相关指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乙醛脱氢酶1(ALDH1)蛋白及肿瘤干细胞(CSCs)百分比.将裸鼠分为8组,皮下种植耐药细胞系PC-9-GR,成瘤后分别进行不同强度有氧运动,或不同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吉非替尼药物治疗,对比各组细胞皮下成瘤能
目的 探究心内科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10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LVEF(55.39±6.06)%高于参照组的(47.98±5.63)%,BNP(92.57±4.12)pg/ml低于参照组的(99.44±2.25)pg/ml,LVEDd(50.18±1.46)mm小于参照组的(58.72±1.
目的:探讨益肾方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60只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15只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12周,检测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HE、PAS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的血糖、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比(ACR)、胱抑素C和肾病病理学评分均显著升高,提示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对比,益肾方低剂量组、益肾方高剂量组和洛汀新组的ACR、胱抑素C和肾病病理学评分均
Graves眼病(GO)为眼眶病中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度及生命质量.目前,GO造模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直接免疫、基因免疫、细胞免疫、药物诱导、蛋白免疫、蛋白联合药物免疫等方式,但以上造模方式存在与人类疾病特征不相符、成模率低、造模周期长、操作复杂、重复性差等缺点.由于缺乏统一公认的动物模型,该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建立理想的GO模型对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构建模型的各种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基因免疫是认可度和使用度最广的造模方式,其中T
目的 通过辨证、辨病、辨病结合辨证选穴法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失眠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辨证选穴组(n=10)、辨病选穴组(n=10)、辨证结合辨病选穴组(n=10).连续2 d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400 mg/kg)复制失眠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针刺,每日1次,每次1 min,连续7 d.治疗7 d后对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SL)和睡眠时
目的:探究miR-140-3p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同江医院确诊治疗的60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组,另收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本次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血清中miR-140-3p表达水平,收集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泊芬净降阶梯治疗方案对实验组人群进行治疗,观察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