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趋势分析

来源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数值和内容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科学家国际合作趋势分析方法,以中国科学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首先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绘制国家合作网络,凸显中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国家,并构建研究贡献度计算公式,从数值层面展现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合作中的研究贡献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使用LDA模型提取不同阶段的研究主题,并通过绘制主题演化路径图谱,从内容层面展示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的主题特征变化.最后,以公共卫生领域为例进行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科学家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国家数量、发文期刊质量、研究贡献度方面都呈逐年递增态势;主题研究方面,主题演化呈持续研究、新兴研究和消失研究三种类型,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地位不断增强,也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对其他领域的分析具有普适性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高铁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双一流”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在一校两地三校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实践,将高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塑造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对高铁精神的认知平台,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继承和创新拓展高铁精神的内涵,以校园文化的组织建设提升高铁精神的认同度,实现高铁精神在交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转换,最终建成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文化自信的“双一流”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文章对菏泽市三所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展开问卷调查,发现75%以上的学生对这项工作表示比较满意.采用SPSS20.0单因素分析,发现满意度在不同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就读专业及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深入分析原因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资助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模式提升资助成效、完善大数据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提升困难学生认定的客观性和精准性、拓宽资助渠道提升资助育人能力等措施,探索改进地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思路与方法.
面向青年开展“四史”教育,应以历史素材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发掘历史素材中的思政教育意蕴,深入推进思政教育.新中国建设初期垦荒运动及其孕育的垦荒精神,具有深厚而丰富的思政教育意蕴,它应该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例证.其深厚内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阐释的多重维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事例,其时代维度需要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与时俱进创新实践,其伟大成功为丰富和完善思政教育的劳动育人途径提供了有益启发.
文章提出图书馆没有被边缘化,而是处于学校文化体系核心地位的论断.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佐证,得出高校图书馆的地位是图书馆员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图书馆服务需要秉持务实求真的精神、高度重视与读者的多渠道交流、为读者提供最好的资源和一流的服务.
当前实施国家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开展工程教育改革,实现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模式(OBE)已经得到了多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认可.文章分析论述了OBE模式的特点、以其作为指导原则设计教学活动顺序、其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并以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于OBE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如何结合学习产出进行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及课程学习产出的评价方法.
通过调研20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开展应急信息服务的状况,分析结果,发现问题,提出建立以地区医学院校图书馆+多元协作服务为主体,多线联动、多类服务资源集聚的“一站式”应急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医学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应急信息服务提供新思路.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创新是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动力.2021年12月16-17日,第四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成功举办.文章从大赛背景、案例概况、典型案例分析、案例思考与启示四个方面对本次案例大赛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析.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渡过危机、持续服务的关键要素.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应急管理过程理论为基础,总结高校图书馆在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十类角色,即预案计划制定者、监测预警吹哨者、组织决策备战者、舆情管控引导者、教育培训宣传者、教学科研支撑者、阅读疏导服务者、社会援助志愿者、善后恢复整改者和专题文献保存者;并基于角色认知,提出应具备的五种应急管理能力,即应急计划能力、应急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应急协调能力和恢复整改能力,进而提出高校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
学术素养是高校践行科研育人的有效路径.以契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学术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涵养优良的学术道德,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要想破解科研育人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导师指导不足、专业壁垒突出、学术道德课程缺位等问题,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投入相应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其次要从立法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予以规制;最后要将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辐射到基础教育阶段,延伸科研育人的触角.
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则延续了它的一贯方法,即主张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不但要探究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要致力于人格所产生的积极因素.积极人格理论不但主张消除各种人格问题,更致力于探究人类性格在积极方面的发展和培养,尤其是探究人们的实际才能和潜在能力在人类性格发展中的影响.本文就积极人格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积极人格在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