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本科生对专业选修课学习兴趣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选修课在培养高校全方位综合性人才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专业选修课本身的性质、与专业必修课差别较大、本科生学习兴趣不高等一系列因素,因此,专业选修课的课堂学习效率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本文从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专业选修课 学习兴趣 本科生
  为了培养大批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富有创新精神、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校人才,我国各高校相继实行本科生选修课制度[1]。近年来,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专业选修课成为专业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承担巩固、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及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功能[2]。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学分制下的专业选修课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科生学习专业选修课的效率明显不高。鉴于此,笔者针对近几年来《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本科生对专业选修课学习兴趣的一些教学对策。
  一、课程背景
  《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牧草品种选育、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牧草种子生产技术。采用适当育种途径和方法,综合应用遗传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改良牧草的遗传性,并结合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要点进行学习,为实际牧草生产提供大量优良品种。通过学习《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可以培养及拓宽农学专业学生牧草品种培育思路,掌握草品种的选育方法与其种子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深刻学习种子科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专业选修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专业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课堂上睡觉现象普遍,学习其他书籍(英语四六级)的较多,专业选修课课堂整体学习效率不是很高,通过主客观分析及长期观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材不完善。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知识载体,体现教育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3]。国内已有与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相关的教材有4本,分别是:云锦凤[4]编著的《牧草育种技术》、李聪[5]编著的《牧草良种繁育与种子生产技术》、韩建国[6-7]编著的《牧草种子学》、《实用牧草种子学》,内容与课程讲授知识相近。
  目前,石河子大学《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课程采用的是自编教材,还没有公开出版。内容涉及牧草品种选育、繁育的理论和方法及牧草品种选育技术等。通过对比,教学过程中目前使用的教材仍存在部分不足,一些知识点需要重新编整。
  2.专业相关性较小,学科之间跨度大。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棉花,而对牧草类的植物了解很少,对其种子的了解则更少,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牧草及种子的基础知识及感性认识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常见的牧草品种——苜蓿,不知道苜蓿是干什么用的,不知道苜蓿植株的形态特征,更不知道苜蓿种子的育种程序,以及对其他常见牧草种子的了解较为缺乏。以上均说明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相关性较小,学科之间跨度大,从而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3.其他一些客观因素。
  作为专业选修课,《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课程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不被学生重视,同时,上课过程中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前一到两周左右,大多数学生进行考试复习准备,从而导致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提高专业选修课学习兴趣的方法及对策
  1.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过去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现在教学侧重于多媒体使用[3]。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图、声、文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草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课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课件、图片、板书、视频巧妙结合,既可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又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根据国内外新技术,将前沿技术引入课堂。
  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布置作业题,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前沿研究进展,并将一些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考前不划考试重点,重点内容平时反复强调。
  第一节课就给学生讲清楚,课程考前不划重点,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强调重点内容。该举措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4.改革考核方式。
  严格选修课考试制度,规定考试成绩等级比例,为避免专业选修课考核流于形式[8]。同时,严肃学生学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以考试为主[9]。成绩比例为: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课堂测验或提问、平时作业等。学生若要得到较高的平时成绩,就必须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能提高课堂活跃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谨,王文武,朱磊.当前专业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教书育人,2012,4:146-147.
  [2]卫绍元,佟绍成,吕义.高校专业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2-5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地方高校闲暇教育状况很不乐观,存在闲暇教育理念缺失、形式单一、资源缺乏等问题。地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科学、文明、道德地利用闲暇时间,改进方法和政策,多方面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闲暇教育 地方高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高校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实施,大学生拥有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生活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全年在校时间为280天,其中包括9
摘 要: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以Martin和 White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性别身份在服饰话语中的建构作用,进而揭示社会性别身份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性别的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各类别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表明社会环境对话语的影响,又解构话语对维持社会性别身份的影响力。  关键词: 服饰话语 态度资源 社会性别身份  1.引言  在社会生活中,服饰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话正逐渐取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效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最重要的方式,是师生在知识探究、价值建构中实现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对话 教学效率 学生综合能力  创设新型民主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话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话,可以拉近师生的情感距
摘 要: 2015年2月17日,财政部下达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文中简称《通知》)的有关规定,《通知》要求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财政资金定期报告制度。作者拟就通知要求,结合我国财政存量资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尝试用3E理论对其提出解决方法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 3E理论 预算绩效评价 盘活
鲁迅先生曾很自豪地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早已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书法艺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的书法教育。2011年教育部就中小学书法教育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文件从充分认识开展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交流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参加网球选项课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文字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大学教育 网球 选项课 影响因素  1.引言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公民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健康意识增强,正追求一种高品位的运动项目。网球运动有时尚高雅、激情活力、娱乐消遣、艺术欣赏的特点
审题立意是考生写作高考作文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关卡,要求考生对题目进行具体、全面分析,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方向和要求,考查学生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辨能力。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思辨性越来越强。怎样才能顺利通过审题立意这道关卡?本文以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真题为例,介绍了三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因果推断法  高考语文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一条明确要求,学生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
摘 要: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两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 提高质量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已经从简单的专业对口提升到了人才综合素质层面,这反映了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新呼声和新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文章结合某高校对双选会招聘单位的分析和研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提出措施,希望对现实有
摘 要: 2010年1月15日,《新周刊》第315期封面以大字标题《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推出了“微革命”的概念。Twitter、新浪微博等微博客的出现,引发了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凭借一个账号、一张照片、一段视频,140个字,无数双小手的彼此关注、评论和转发,链接起了整个社会的神经末梢。无数个体的热烈反应促发了信息的核聚变,推动了国家新语境、国民新思维和社会生态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