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年纪小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一次写《家诗》(家史),妈妈小时候的事情是我最感兴趣的。
  在苏州的新家里,沐着舒适的暖阳,我和外公外婆坐在阳台上一起剥着“长生果”(启东话中的花生)。手上一点没闲,嘴上也要聊上几句,聊着聊着就说起了妈妈的小时候。妈妈的小名叫“玲宝”,听上去就很好玩了吧!我可是笑到连捏开长生果壳儿的力气都没有了。
  外公扔了花生壳,转过身去把那圆鼓鼓的、带着胭脂般红的花生米放进矮凳上的白瓷碗里,边说边转向我:“这个名字是希望你妈妈玲珑、巧手,而我跟外婆会像个宝一样抚养她。”说罢又从麻袋里捧出一大把还没剥的长生果。听罢,我笑不起来了,只顾继续剥花生,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玲宝这名儿取得好啊!你妈妈刚生下来第三天,我用小银勺喂她喝水。没想到她嘴巴里竟然发出‘啊啊哦哦’的声音,要和我说话!她才刚生下来第三天呢!真是个聪明的娃子!”这是外公说的。他很激动,脸红红的,像喝醉时的样子。那满面红光的面容,仿佛又年轻了几岁,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又看到妈妈当时牙牙学语的情景。
  二
  上文说到妈妈是个聪明伶俐的娃娃,一点不错!妈妈上学时成绩一直很好。农村的孩子(在妈妈那个村里)是没钱上学的,父母多是让孩子念完初中就去打工。所以妈妈那一辈的孩子成绩都不好,在学校里也是混日子,甚至有逃学的。妈妈却念得很好,一直都是班级第一。可是外公家穷,供不起妈妈上高中,所以在妈妈上完初中后就不让妈妈继续上学了,托关系送她到姨妈做工的厂里打工。妈妈当时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明明能考得上高中,却不让上,于是跟外公赌气,待在工厂里几天不吃饭,也不回家,姨妈怎么劝也没用。后来是外公冒着雨骑着那辆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亲口答应妈妈让她继续念高中,这才把妈妈接回了家。最后妈妈不仅上了高中,还考上了大学,认识了老爸。
  三
  妈妈毕竟是农村的孩子,少不了要干农活。可妈妈也是个小孩,玩心重,不怎么爱干,但妈妈有项绝技——钓龙虾。她小时候经常偷懒,不干农活,姨妈就老是跟外公提意见。于是后来外公就让妈妈去钓龙虾,好拿到市场上卖了当学费。妈妈为了能上学就提个小木桶拎一根竹竿去河边沟里钓龙虾。妈妈说,钓龙虾要眼疾手快,先要将剁成一节一节的蚯蚓拿几块挂在钩上甩到河里,看到细线晃动就要立马把竿子甩到岸上,擒住龙虾。不然要么龙虾夹断线逃了,要么在你取下钩子时爬走了。钓的次数越多,经验就越丰富,以至于妈妈后来出去一上午就能钓满一桶龙虾。
  但好景不长,妈妈到别人家河边钓龙虾的事被发现了。可妈妈那么聪明怎么可能妥协?自那次开始,妈妈每天只在中午去钓龙虾。因为农村人上午下午都要干农活,基本上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妈妈利用他们睡觉的空儿才得以继续钓龙虾。因此,每年暑假妈妈都晒得黝黑黝黑的。
  四
  要问妈妈这一生最怕的是什么,想必只有它了——蛇。
  这事还是与那钓龙虾事件脱不了干系。我可是花了大功夫才得知此事的原委。以往我问起妈妈为何如此怕蛇,她总是才说一两句就推辞:“不说了,不说了,越说越后怕。”今年过年,我又问了一遍,妈妈可能是嫌我烦了,这才不再守口如瓶。
  那是大概下午两点钟,妈妈准备钓完竿上的蚯蚓就收工。本想看看有没有虾上钩,结果在对面草丛里冷不丁看见一条绿色的蛇。那蛇把身子盘成一圈圈的,脑袋那一段直直地立着,还朝妈妈这边发出“咝咝”的声音。妈妈说,要不是看见它伸出细细的红红的舌头,还不一定能发现它。接下来发生的事当然是我妈扔了竹竿,撒腿就跑啊!根本都顾不上龙虾、木桶什么的了。
  妈妈跟我说到这儿,浑身就起了鸡皮疙瘩。于是怕蛇的原委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告一段落了。
  叙述多变让故事更精彩
  讲故事,除了最重要的内容外,还要讲究叙述方式,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听的人会觉得索然无味。第一、二部分顺叙:先讲妈妈的小名和出生时的样子,通过和外公外婆的对话讲妈妈天生聪明伶俐;接着简要叙述了妈妈初中毕业后坚持继续求学;第三部分插叙了妈妈的绝活——钓龙虾,为了卖龙虾赚学费,妈妈也是拼了;第四部分讲妈妈谈蛇色变,结合了补叙和倒叙的方法,这段补充为这位聪明伶俐、勤奋独立的妈妈添了几分趣味。不得不说,这样的综合叙述让故事的层次变得更加丰富,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东东)
其他文献
国辩:全称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前身是国际大专辩论赛,是华语辩论的最高赛事之一。1993年首创,两年一届,成功举办了十届。2007年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2013年停办。  新国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曾经主办过“两岸四地”辩论邀请赛,在国辩停办之后,便于2013年11月举办第一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自此从国际大专辩论赛手中接过世界华语辩论最高级别赛事的接力棒,江湖人称“新国辩”。  另外还
期刊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在兰亭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而兰亭也因此而著名。  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皇甫冉  逸少集兰亭,季伦宴金谷,金谷太繁华,兰亭阙丝竹。——白居易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李商隐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苏
期刊
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有两个印象:宁静和干净。日本的公共场所绝少见到大呼小叫的场景,人们讲话的时候大都尽量压低声音,唯恐影响到别人。即使在东京的银座、大阪的心斋桥等人头攒动的繁华街道,也不见嘈杂,没有高分贝的声音。东京路窄车多,交通繁忙,但几乎没有汽车喇叭响。据悉,在地铁或公共场所,日本人大都会自觉把手机调成振动模式或者关机,而且尽量不接听电话。显然,在日本,安静被视为是一种涵养,一种公德。  在欧洲不
期刊
无论时光怎样流变,在所有爱书人的眼中,书店,永远是一帧百看不厌的风景。于巷弄深处偶遇一家古旧老书店,绝对是一等一的清福与惊艳。在旧书店里徜徉好比是在跟老时光叙旧,店内静谧安然,心底却轰隆隆的。空气里弥漫着微醺的书香,触摸那些磨损的书脊,好像在晚秋的黄昏里遇见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时激动失控,甚至湿了眼眶。书店,不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更是一个人与书结缘的地方,是慰藉心灵的庇荫之地。在书店里,
期刊
学生的作文,大都不爱说真话,有猜测教师口味、迎合考试要求之嫌疑。  老师讲了许多技巧,学生仍然无动于衷,写作仍然生搬硬套。于学生而言,他们也想写出好文章,但怕说“真话”暴露了缺点,得不了高分。我曾问学生什么是“爱”,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我又问学生“我爱这月色”里的“爱”与“我爱妈妈”里的“爱”有何区别,学生想了半天也说不清楚。所以有人说:我们不缺乏才情,却缺乏生活;我们不缺乏生活,却缺乏对生活
期刊
写“自言自语”,也能成文。  有一篇小小童话式的美文《泉水》:  它要把自己献给美好的生活。  泉水流进一弯水池,山里的姐姐顶着瓦罐来汲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这儿的水很多很多,泉眼里就像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到一块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这儿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泉水流下碧绿的山坡,满坡的果树正想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这儿
期刊
我是长到很大以后,才开始审视自己的。因为有一段时间,几乎我身边所有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奇葩。我奇葩吗?自己真的从来不觉得。不就是吃饭挑点环境好些的餐厅,不去吃路边摊吗?不就是喜欢冬夏讨厌春秋吗?这实在不符合奇葩的标准吧?我常常心里这样想。  回想初中那会儿,才真正“奇葩”呢,上课陷入小情绪,会突然崩溃大哭;下课陷入小情绪,会冷面对亲人。而且频率非常高,两三天就会发作一次。那个时候,妈妈总是边踩着她老
期刊
谈起初中生活,仿佛已是遥远的回忆。最大的感触仿佛是,当年那些眼中轰轰烈烈的“大事”,一辈子也跨不过去的“鸿沟”,早已成为时间线上模糊不清的马赛克。换言之,当年眼里捅破天的种种,在成年之后回想起早已成为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那些当年自我膨胀到宇宙中心的小情绪,更多是感到一阵“中二病”的尴尬症发作。“我看当年很中二,料诸君看我应如是”,在此我给大家的劝诫就是,远离“中二病”,将来不尴尬。  “中二病”多
期刊
究竟是什么引爆了你的情绪:  (1)认可与被认可;  (2)控制与被控制;  (3)考试的赢和输。  把控情绪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你在什么情况下喜,什么情况下怒,什么情况下焦虑,又在什么情况下压抑难过?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练习来看看你的情绪引爆点到底是什么。  练习  请拿出一张纸来,回想十件让你生气愤怒、悲伤难过、恐惧害怕的事情,然后写下来。那是一个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景,对方说了什么
期刊
上初中的时候,被老爸送去了离家很远的私立学校。从小他就说以后上中学要让我去“私立学校”,要培养我的独立性。那时候不懂什么叫“私立学校”,以为是“诗力学校”,以为是一个学诗的地方。现在想起来都好笑。后来才明白,私立学校意味着要封闭式教学,要住校,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  刚刚离家的时候,想家是难免的,12岁的孩子骤然离家,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后,每天深夜总会含泪想家。后来,因为刚开始接触英语,不得法
期刊